cover of episode EP21-以毒攻毒vs里应外合,免疫治疗“组合拳”怎么打?

EP21-以毒攻毒vs里应外合,免疫治疗“组合拳”怎么打?

2024/5/28
logo of podcast IQ老友说

IQ老友说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傅瑾博士
王瑜博士
Topics
傅瑾博士:详细阐述了溶瘤病毒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药物开发流程的复杂性。她强调溶瘤病毒疗法与细胞疗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肿瘤的有效治疗,并对溶瘤病毒上市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个体差异大、非临床评价困难是主要挑战。 王瑜博士:分享了永泰生物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经验,并对肿瘤免疫编辑理论进行了深入讲解,阐述了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她还介绍了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患者对该疗法可能存在的顾虑,例如个体差异、安全性以及性价比等问题。 李文婷:从临床试验的角度,分享了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以及患者可能存在的顾虑,例如个体差异、安全性以及性价比等问题。她还介绍了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以及其在不同适应症中的应用拓展。 王心影:作为主持人,引导嘉宾就肿瘤免疫治疗的组合疗法、基因检测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区别、临床肿瘤治疗的组合拳策略、基因疗法的获益与风险、肿瘤免疫编辑理论、溶瘤病毒的研发上市难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总结了嘉宾的观点。 傅瑾博士:深入探讨了溶瘤病毒的机制,指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免疫系统,溶解肿瘤是辅助手段。她认为溶瘤病毒与细胞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完美的匹配,可以有效克服肿瘤治疗的挑战。此外,她还分析了溶瘤病毒上市难的原因,包括个体差异大、非临床评价困难等。 王瑜博士:从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的角度,解释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介绍了肿瘤免疫编辑理论。她还分享了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经验,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顾虑,例如个体差异、安全性以及性价比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李文婷:介绍了基因检测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并分享了临床试验中的一些案例,对免疫疗法的个体化差异、安全性以及性价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王心影:对嘉宾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肿瘤免疫治疗组合疗法的重要性,以及肿瘤慢病化和治愈的可能性。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细胞基因疗法能推动肿瘤的慢病化?

细胞基因疗法,如CAR-T和溶瘤病毒,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使肿瘤逐渐成为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这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

基因检测在免疫治疗中扮演什么角色?

基因检测在免疫治疗中主要用于识别肿瘤的特定突变,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特定的治疗方案。例如,PD-1和PD-L1抗体治疗需要检测肿瘤是否表达这些免疫检查点分子,从而预测治疗效果。

如何区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而靶向治疗则是通过特定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免疫治疗包括PD-1/PD-L1抗体和细胞治疗,而靶向治疗主要涉及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

临床上的肿瘤治疗为什么需要打‘组合拳’?

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疗法难以完全控制肿瘤。‘组合拳’即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攻击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溶瘤病毒的研发上市为何迟迟难以推进?

溶瘤病毒的研发面临个体化差异大、非临床评价困难和认知不足等挑战。溶瘤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的能力和个体化差异使得其疗效和安全性难以评估,导致其上市进程缓慢。

溶瘤病毒和细胞疗法为什么是完美匹配?

溶瘤病毒可以溶解肿瘤并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免疫系统;细胞疗法则通过外源加入免疫细胞直接攻击肿瘤。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摧毁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面临哪些患者顾虑?

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患者顾虑包括个体差异大、安全性问题和性价比。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体内病毒和细胞的变化以及治疗费用都是常见的担忧。

未来的肿瘤治疗有什么新应用、新疗法值得期待?

未来值得期待的肿瘤治疗新应用和新疗法包括更精准的免疫治疗、新的细胞疗法(如CAR-T和TCR-T)、溶瘤病毒与细胞疗法的联合应用,以及更多针对特定肿瘤靶点的靶向治疗。这些新疗法有望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实现肿瘤的慢病化甚至治愈。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进展,例如细胞基因疗法,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并进一步帮助实现肿瘤的“慢病化”。 嘉宾们将分享各自领域(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的经验,探讨领域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 新型疗法的出现推动肿瘤“慢病化”
  • 免疫治疗、细胞基因治疗、CAR-T疗法等新型疗法的应用
  • 20年来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

Shownotes Transcript

  • 本节目由IQVI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在过去二十年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发取得了许多突破进展,例如:细胞基因疗法(CAR-T、溶瘤病毒)等治疗手段相继涌现,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并进一步帮助实现肿瘤的“慢病化”。然而,由于肿瘤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部分新型免疫疗法的技术尚待完善,相关产品的上市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仍面临重重挑战。对患者而言,免疫治疗有何价值?溶瘤病毒的研发上市为何迟迟难以推进?未来的肿瘤治疗有什么新应用、新疗法值得期待?

本期《IQ老友说》邀请了在肿瘤免疫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嘉宾,她们兼具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等多重视角,将深度探讨领域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嘉宾和主播-

傅瑾 博士,杭州康万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王歈 博士,北京永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联席首席科技官

李文婷,昆拓项目管理与临床运营总监

Lilian王心影,《IQ老友说》主播

  • 精华highlight -

04:15 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的出现,推动肿瘤“慢病化”

09:08 基因检测在免疫治疗中扮演何种角色?

11:53 如何区分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14:25 临床上的肿瘤治疗需要打“组合拳”

18:26获益与风险并存,让人又爱又恨的基因疗法

20:42 免疫监视和免疫逃逸共同形成了肿瘤免疫编辑理论

24:30 发烧是“礼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免疫系统

27:29溶瘤病毒复制的个体化差异大,使其上市困难

31:07 溶瘤病毒和细胞疗法里应外合,是完美匹配

33:32 个体差异大、安全性问题、性价比是免疫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要面临的患者顾虑

40:28 肿瘤治愈不再只是梦想,离我们应该很近了

*本节目仅做信息交流之目的,嘉宾观点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

  • 制作团队 -

沈旸、王心影、丁瀚林、束菲滢

  • IQ老友说 -

这是一档IQVIA艾昆纬的谈话类播客节目,聚焦医疗行业,网罗多元视角,激发观点碰撞,探寻新鲜洞见,让我们一起在轻松话聊的氛围中,老友说医疗,有趣又有料!

  • 关于IQVIA -

IQVIA艾昆纬(纽交所代码:IQV)是全球领先的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级分析、技术解决方案和临床研究服务供应商。IQVIA利用深入分析、前沿技术、大数据资源和广泛领域的专业知识,智能连接医疗生态的各个环节。IQVIA Connected Intelligence快速敏锐地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洞察,帮助客户加速创新医疗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以更好的医疗成果惠及患者。IQVIA拥有约87,000名员工,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地区。IQVIA帮助生物科技、医疗器械、制药公司、医学研究者、政府机关、支付方以及其他医疗利益相关方,获得对疾病、人类行为和科技进步更深入的理解,共同朝着治愈各类疾病的方向迈进。

  • 互动方式 -

关注IQVIA艾昆纬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独家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