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合上《燕食记》的那一刻,书里关于一桌素宴的巧思、莲蓉月饼的韵味、太史家宴的传奇、各地菜系的调和……种种情节以一种美味且充实的姿态扑面而来,让人难以自拔。百年岭南的饮食变迁,在这本小说里呈现得十分饱满,但又留足了想象空间。
花了一天多时间囫囵吞枣看完的我,马上开始查原型、找故事,试图在再次阅读的时候产生更深的共鸣。紧接着就读了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阅读仍然会被书里的故事和食物反复戳中,确实是近年来非常喜欢的一本饮食小说了!
也因为太喜欢这本小说,我邀请作者葛亮老师做了一期播客访谈,聊聊《燕食记》背后的故事和他对食物的理解。作为历史的切片,食物确实存在着更多隐喻。
在小宇宙的4·23读书日**「春日宜尝新」**特别企划里,我想把这本易读又扎实的饮食小说再次推荐给你。 【时间轴】
1:19 写作初衷:饮食是时代的切片
3:32 岭南饮食:深厚的基底,广博的包容,流转的本能
10:07 在田野调查中找到正确的人,和表达差异化的过程
20:43 匠人精神对写作者的意义
26:56 食物和人物: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菜
37:58 食物和情节:精准地描述食物,恰恰是情节的点睛之笔
46:40 食物和精神:食物如何联结彼此,又如何超越生活本身
52:58 岭南饮食的百年变迁,我们都参与了历史
【本期鸣谢嘉宾】
葛亮,小说家,学者。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著有长篇小说《燕食记》《北鸢》《朱雀》、小说集《瓦猫》等,曾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本期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