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第十九讲:牛大勇,中共建国后的外交弯路

第十九讲:牛大勇,中共建国后的外交弯路

2023/3/7
logo of podcast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重读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People
牛大勇
Topics
牛大勇教授以中共建国60周年为契机,对建国后的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他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受制于革命性、封闭性和被动性等因素,在美苏冷战格局下,面临多种战略选择,最终选择了“一边倒”的策略,倒向苏联,与美国对抗。这一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苏联的支持,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关闭了与美国的正常外交渠道,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中美对抗,使中国长期陷入孤立和封锁,台湾问题也因此长期无法解决。 随后,教授分析了毛泽东时期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转变,包括从联苏反美到反美反苏,再到联美反苏,最后回归低调中立。这些转变虽然在当时看来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实际上也暴露出中国外交决策机制中个人影响力过大,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问题。 此外,教授还详细分析了中共建国初期几次重大外交决策的失误,例如:将美国外交人员赶出解放区,导致中美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在朝鲜战争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中美陷入战争状态;两次炮击金门,加剧了美台关系,未能阻止美台协防条约的签订;对苏关系的过度反应,导致中国与苏联翻脸,付出了巨大代价。 最后,教授总结道,中国外交政策应吸取历史经验,做出明智的选择,建立更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避免重蹈覆辙。他认为,当前中美关系相对稳定成熟,中国的外交政策力求国际均衡,既不会与俄罗斯为难,也不会公开支持俄罗斯,避免得罪美国。

Deep Dive

Chapters
本部分探讨了中共建国前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包括其国际共产主义背景、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诉求以及依靠群众的力量。并分析了中共建国前外交决策的特点:革命性、封闭性和被动性。
  • 中共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帝反殖民、民族革命、依靠群众
  • 中共建国前外交决策特点:革命性、封闭性、被动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