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Vol.182 小历史 | 1976,宝丽来与柯达的“拍立得”之战

Vol.182 小历史 | 1976,宝丽来与柯达的“拍立得”之战

2024/10/30
logo of podcast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Chapters

本节介绍了宝丽来公司创始人埃德温·兰德,以及他在光学和化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从哈佛退学后,兰德迅速将实验室成果商业化,并积极参与二战军需生产。
  • 埃德温·兰德一生获得535项专利
  • 早期发明包括防眩光汽车车灯和3D眼镜
  • 二战期间为军方生产军需物资
  • 1943年开始研发即时成像技术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叶小雅之前节目里面我们有几次都讨论过同一个概念就是发明家型企业家像之前节目里出现过的詹姆斯戴森和乔赛亚维基伍德他们都属于这个类型在这些公司早期的王牌产品身上你几乎都能立刻感觉到一种个人灵感和市场需求的浑然天成的组合那这种 wow moment 至今都是能够吸引消费者马上下单的重要理由

比较近的一个例子就是苹果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很难为它现在的一些常规产品感到惊艳了但所有人都会对当年 iPhone 的全出品方案以及发布会的场景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发明孕育了很多特立独行的中小企业甚至支撑起了一些专门的细分行业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保利莱保利莱是即时成像技术的开创者按一下相机快门弹出一张相纸

几分钟以后就能自动显影那如果跟数字时代的高精度相比即使成像的效果肯定算不上好它几乎都有点模糊偏色甚至失真但这种不完全的拟真呢反而容易有一种亲切感而且直到完全显影之前呢没有人会知道它这个偏差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所以不管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技术的普通人还是天天使用它的摄影师艺术家几乎都会为这种独特的体验而着迷可以说靠着这种原创的技术保利莱在 20 世纪的下半叶一度是声名显赫是科达之外摄像界一个不可小觑的独立品牌但是今天我们不想完全聚焦在保利莱的发明故事我们想关注一下它的衰落

21 世纪保利莱的破灭来得非常突然然后这家公司至今已经两次破产四次被卖事后来看这一巨大转折分水里可以追溯到 1976 年保利莱和科大之间的专利侵权诉讼这场官司也是美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了从提起诉讼到最终确定赔偿金耗时长达 14 年法金规文也是创纪录的超过了 9 亿美元

这场诉讼看似维护了保利莱的品牌核心却没有保住它的市场地位反而是让科达和保利莱之外的第三方富士胶片在现在的复古潮流当中充分获利那事情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本期节目我们就以保利莱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这场诉讼的始末为核心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商业就是这样

第一个部分我们还是来讲一讲保利莱这家公司它所开创的技术成像这个技术还有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埃德温·兰德就像所有关于苹果的故事都会提到乔布斯那样兰德是保利莱公司历史乃至整个美国 20 世纪科技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他诞生于 1909 年一生当中共获得了 535 项专利主要集中在光学和化学这两大领域的结合应用

宝利莱公司固然是他挤大成的一个结果而在此之外兰德还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现在电影院里面常用的 3D 眼镜还有防眩光的汽车车灯以及美军的 U2 侦察机设备等等约老师刚才三个例子里面除了第三个另外两个真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体验到的了

你要能体验第三个那真是了不得了而且注意我们现在说的是 20 世纪初那硅谷那套风险投资和科技创业理论在兰德拿面这些专利之前基本上还不存在但必须说兰德商业化的意识非常强从哈佛撤学以后他马上就跟自己的导师合伙建了一个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最早商业化的成果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防眩光的汽车车灯

这个发明的实现方法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在车灯和汽车的挡风玻璃上面各加上一块偏振薄片

这涉及到一点点物理知识啊是偏振片呢是一种特殊的滤镜它的结构上很像那种百叶窗那它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光线透过这个玻璃那装在车灯上面的偏振片的缝隙呢是纵向的那这样就只有纵向光可以透过去嘛然后就可以把前面的路照亮而挡风玻璃上呢它的缝隙则变成了横向的那这个就可以正好把照过来这些纵向光再挡住那这个光线就

不谎言了本节目真是时不时来一点物理小课堂啊不过这个防眩光已经是现在这个汽车上面车灯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了但在兰德创业的时候呢它还在美国是极其常见的一个车祸原因就是眩光啊

这个实验室成立之初它的黑板上面就写了这么一句话每晚将有 50 人因高速公路上的强光而丧命注意是每晚不是每年所以其实这个产品本身是具有很强的公共使命感的为了尽快推广这种车灯兰德在市场上做了很多像小魔术一样的展示也写过很多精彩的股东信这就体现出了它有很强的销售能力汽车品牌们也

基本上都注意到了这个小发明但是很奇怪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去先吃这个螃蟹所以呢兰德公司后来其实是围绕着偏正片技术又做了很多别的小东西包括什么防反光的车灯啊遮光的车窗啊然后 3D 的眼镜啊等等那这个公司的名字呢就叫保利莱 Polaride 其实就是来源于偏正片的英文名 Polaride 的

那这些技术卖点真正派上大用场呢实际就要等到二战时期了当时保利赖公司是非常积极地投身到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当中研发生产了很多军用的护目镜啊还有光学瞄准装置这些很重要的军事设备兰德本人还非常享受战争期间那种高压的开发环境有些棘手的问题你晚上交给他然后他第二天早上就给你拿出了解决方案就有人说他是有一种说法

瞬间发明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所以直到战后兰德其实都是美国政府和军方非常重视一位科学家顺便说一句除了光学发明以外保利莱德还有两位化学家他们在二战期间首次实现了人工合成奎宁也就是当时治疗瘧疾的一个重要药物这样一个成就虽然和后来量产的奎宁的技术还是有一些差别但这也算是医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了是的那

那战争相关需求为保利莱带来了很多新的研发课题也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整个公司一度有 87%的收入都来自于军方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呢这些订单显然都会消失所以保利莱必须寻找自己新的主营业务于是兰德就在 1943 年就是战争最后几年开始研发一些新的技术就是即时成像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保利莱的核心

保利莱这个公司早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光学和化学基础但是要说真正踏入摄影行业呢还是有一些戏剧性因素的这个故事据说是这样的 1943 年 12 月初兰德带家人在加州度假然后他带了一台相机边散步边拍照结果

结果到了晚上兰德的女儿就现场问了他一个灵魂问题为什么我现在看不到照片呢说实话就这个故事实在是太浑然天成了所以很多人其实质疑他的真实性但这个问题本身的确实是激发了兰德的大量灵感不管这个问题到底是谁提的

据说是在短短的又是几个小时之内他就大致想通了能让相机底片迅速显影的几乎所有关键问题然后又把在附近休假的公司的专利律师也抓过来了把这个技术的原理记录在案然后就送回公司开始研发

等到当年 12 月初呢世界上第一张即时成像的测试照就出炉了那整个过程也很有意思啊你按下相机的快门然后就可以再从相机里面拉出一张附有少量显影机药水包的底片然后再把这个底片呢送入一个像意大利面压面机这样的一个装置在两个轮子之间滚一遍那药水呢就会被挤破然后均匀地涂布到这个底片的表面

然后你在等待 50 秒钟撕开背纸一张综合色的照片就出现了其实这个过程和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那种即时成像还不太一样看上去没有那么即时不过在当时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一个速度了而且这个发明本身的速度也非常的惊人顺势发明而且就像此前的那个偏正片的防眩光的车灯一样这个即时成像的技术呢也是一种极其容易营销的产品

因为你只需要展示它就可以了确实如此 1947 年基本上完成了所有技术公关的保利莱公司就在纽约举办了一个产品发布会当着所有大报记者的面兰德给自己拍了一张跟真人差不多大的面部特写然后把这张照片展示出来

整个验尸过程非常的成功所有的摄影师和图片编辑都不吝版面的报道这个产品他们肯定感觉到这个东西非常厉害那等到 1948 年首批量产的 56 台相机被放到百货商场实际销售的时候他基本上一天就买完了

产品上市之前呢兰德本来预计这个相机能卖 5 万台结果到了 1948 年公司赚到了两倍于当时公司债务的现金然后在 1949 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整体盈利到 1953 年这款相机停产之前呢它总共卖出了 90 万台其实已经大大超出了兰德原来的预期那此后呢保利来就肯定就是以这个即时成像的相机为一个他研发的重点了

它主要就是围绕着相机的小型化以及底片的显影显色能力能不能继续改进这两个方向来往前推进的到了 1957 年保利莱就实现了全彩底片的基础研发它的显影方式也更加的简洁也是一种更加有趣味性的就是丝拉片这个就是之后 10 年保利莱的一个核心的爆款产品了

那原先的主力产品就那个黑白的底片呢就被放到了更加廉价但是也更容易在年轻群体当中普及的一个相机叫 Swinger 然后这个相机呢其实也大卖了那所以就实现了保利莱在双线作战上面的一个胜利

其实到这个阶段呢保利来的技术成像不管是技术和产品都已经比较成熟了大家都发现它有很强的可玩性而且能够非常精准地抓住业余摄影爱好者乃至普通人的一些需求那只要再把这个相机和胶片的价格打下来然后靠卖底片持续赚钱整个公司就能活得很滋润了

但是很显然兰德本人不会就此满足他跟乔布斯有一个相同的理念就是他们会先想象出一个极其完美的产品而且不能只是概念性的得是那种就像你放在你眼前那种成品的心态

接下来它再会驱动管理层工厂工程师供应商通力合作把这个机器完美的产品实现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企业创始人或者管理者的一种能力对于乔布斯来说刚才讲到的完美产品一个是 Macintosh 的电脑另外一个就是 iPhone

而对于兰德来说呢这个完美的产品就是保利来的下一款划时代的相机就是它在 1972 年发布的 SX70 与其说 SX70 是一部相机啊不如说它就是一整套流畅的拍摄体验在折叠起来的时候呢 SX70 就像是一本皮质的手罩本上面再叠放了一个薄薄的烟盒那它整体很轻可以直接滑进大一些的这种上衣口袋里面

使用的时候你只要捏住这个粘合的部位轻轻一拉就可以把机身和镜头的单反结构完全展开来然后你就可以做一些动作了瞄准对焦拍摄然后曝光好的底片就会直接从机器的底部向前弹出来然后这一次你就无需再撕掉任何纸片了带有 13 层超薄化学药剂的底片很快就能在自然光下直接显影岳老师刚才这个描述有可能大家听这个语言

语音还不知道这个相机是什么但其实我觉得大多数朋友可能都看到过它的样子其实宝利来当时还请了一个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叫伊姆斯他们夫妇两人拍了一个短片来介绍 SX70 是如何拍摄一张照片的我们也会把这个短片的链接放在声音诺次里面欢迎大家花 10 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这款大家应该很熟悉的相机当时是如何划时代的产生的然后还能了解一些奇妙的跟摄影摄像相关的知识

作为兰德想象中的完美相机 SX70 的机身设计和交互方式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当时技术的一个极限的水平这个就是兰德发明天才的另一面就是他会对公司同仁提出极高的要求就你一定要实现这些东西所以说工程师们和科学家们都被兰德这些想法折磨坏了

从光学结构相机的电池尺寸和重量控制以及这个一体成像底片当中关于染料和遮光剂的各种研发要解决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说实话我有点想到了那个马斯克和特斯拉的一些车型包括 SpaceX 的一些研发所谓这个老板的作品就是员工的噩梦关于整个项目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保利莱总共投入了 6 亿美元左右的研发费用然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呢是用到了几个新建的工厂上因为从这个项目开始呢保利莱就比以往更重视自主生产尤其是底片的部分这个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即使这样呢在 SX70 面试头几年里面呢保利莱在这个跨时代产品上面收获的更多还是负面的反馈投资者普遍觉得兰德实在是花了太多钱和精力在研发上面这个公司的商业价值和股价在很长时间上都毫无保证而

而最初长线的消费者则要承受保利莱在量品率爬坡期的一系列问题一度有 30 万台相机涉及到修理和更换但是当所有的质量和定价问题这些障碍都被扫除以后 SX70 和配套底片就成为了保利莱销量起飞的最后一届火箭到了 1976 年 SX70 系列相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 600 万台以上至此

宝丽来已经成为全球摄影行业中最难被忽视的公司之一 OK 在前面这一部分呢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宝丽来从实验室到战时工厂再到研发即时成像的技术整个的这样一个发家史在这个叙事当中呢其实宝丽来似乎一直是行业当中一个特立独行的文艺青年啊他似乎和科达诗类这类传统的这个行业的巨头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但是到了 1976 年的时候科达和保利莱之间的冲突正式爆发大家才发现原来之前的这个印象是一个错觉这种错觉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实际上科达和保利莱这两家公司的合作历史非常的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保利莱公司的最早期因为兰德实验室的第二笔订单就来自于科达第一笔订单来自于贝尔实验室

当时科大是委托兰德做了价值 25000 美元的偏振偏滤镜这其实也是整个实验室街道的首个商业项目而当保利莱正式转向摄影领域以后呢他们跟科大的合作关系就更紧密了前面我们说保利莱的研发能力很强但是从研发到量产其实面对的往往是另一组问题比如说这个我记事成像当中最重要的底片保利莱就是要跟科大合作生产的

保利达是负责底片当中接收图像的正片部分而科达则要负责被曝光的副片部分以及副片表面所涂的一层感光乳剂层这个也是科达的产品

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长达 20 年而且在 1946 年时候就签订了一些知识产权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也很有意思它大概是这样的科达为保利莱所做的像照片的成像转印等工作这个期间产生的任何发明成果知识产权都归属于保利莱但是科达可以在文档复印领域使用保利莱的任何技术

相当于一个交叉的互惠互利而且这个文档复印的话现在看来可以认为是科达出于对抗失乐的一个目的做的一个技术的储备对因为失乐在这个复印打印这个技术上面会比较强但是科达其实从来没有行使过自己

对保利来的这个权利只是单方面的向保利来做了很多的贡献嗯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从黑白底片转向彩色的的过程当中呢实际上就需要科大的技术团队做大量的研发比如说怎么去合成一些新的彩色的成像剂然后再把它变成可以批量量产的版本然后科大呢还要为保利来再建立全新的产线啊

整个流程从头到尾跑通花了五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个产品发布时的介绍当中保利莱对于科达在其中的贡献只字未提就给外界的感觉就是我保利莱自己解决了一切难题

现在听起来扎心了不过其实也可以理解就是在这个合作当中科达有点像是一个供应商就不一定要在这个产品的最前台把自己能够展露出来这个其实在很多的产品当中都是类似的不过反过来说其实科达实际上非常清楚保利亚在干什么的也掌握他很多的技术细节可以看得出这两家的合作是非常的深入到他们的公司产品的技术核心的

但另外一方面这个也体现了一个点就是科达似乎没有特别重视保利莱或者没有特别的把它当作一个会影响到自己行业地位的一个竞争对手是吧确实是这样就是科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把保利莱看作是一个好客户而不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因为科达自己也是非常相信他们的胶卷的价值他们觉得保利莱这个成像效果更像是玩具跟胶卷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即使有一个消费者他通过保利莱入门了摄影最终也会转向科达的胶卷另外科达每年都可以从保利莱底片生产当中获得比较稳定的 5000 万美元的收入这个在公司的总收入结构里面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特别少

所以说呢柯达在面对保利来的时候呢一度就显得很豁达我们看到柯达的高管经常会引用一个说法就是任何有利于摄影的事物最终都会造福柯达但是到了 1968 年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年呢柯达任命了全新的行政总裁埃勒斯埃勒斯认为根据 1946 年双方签订这个知识产权协议保利来对于柯达进入整个即时成像市场阻碍是特别大的

两家公司呢在 1968 年 10 月份开过一次会会上呢保利莱就向科达提出呢我们有一些新的计划了比如说有一些新的一体成像底片的研发合作和生产订单可以给到你那科达方面就要求说你保利莱必须放开此前各类专利的授权否则呢我们就不参与下一轮研发了

双方就在会上就僵住了最后只是口头达成了一些协议就是 12 到 14 年以后保利兰会开放给科杂一些授权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原来很甜蜜的合作关系已经是很难维系了因为大家都变了心思了

兰德也参与了 10 月份这场会议他觉得说我们有必要向科达多透露一点细节才能让他们不再耍这些小脾气了于是当年的 11 月科达就首次看到了保利莱的一体成像底片的试验品当时它的内部代号叫 P110

这个为了安抚科大的示好举措是会引发一场知识产权大战因为科大团的一眼就看出这个新的试验品有着革命性的意义然后马上组织内部要分析它的商业价值这个分析的报告很快出炉了其中有两条结论令艾勒斯大为震撼首先第一条结论是 P110 可能会在 10 年以内让科大少卖出 8.17 亿个胶卷这会带来超过 60 亿美元的潜在销售损失

其次呢之前科大和保利莱不是花了很长时间共同研发那个彩色的斯拉片吗这个产品会很快被这种新的一体成像底片所取代

所以说即便保利来答应了就是科达的这个发难就是说你把早期的一些专利要授权给科达也没用因为他新发明的这样一个产品就是完全替代了原来那个斯拉片就使得原来那个专利的价值对于科达来说几乎是等于零了对你就是哪怕开放给到我也是过时的东西我完全没有办法跟你在市场上再竞争了所以说这一次科达真的不愿意再当保利来的研发伙伴和供应商了

1969 年科达决定对保利莱采取行动首先是在 4 月 11 日科达就是宣布会立即提高针对现有底片副片的报价这个就让保利莱马上感受到成本压力然后呢也私下敲定了一些自主建厂计划来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很快 4 月 22 日爱乐斯就给兰德又寄了一封挂号信信中表示因为我们了解到保利莱有自己建厂生产底片的计划

所以科大会在两年以后直接终止和宝利莱的彩色底片合作这个大公司一旦动起手来还是手蛮狠的而且动作很快而且这次肯定就是轮到宝利莱来打受震撼了所以说双方此后就再次围绕订单和授权许可的问题反复的扯皮科大最终是在当年拿到了宝利莱针对彩色丝拉片的专利授权与此同时科大内部针对即时成像自主研发也已经开始了

后面证明科达是花了 7 年时间动用了大概有 1400 个人分成两个方向来做开发其中一个方向在 1972 年 SX70 相机上市以后就被证明这个方向是完全不行的就已经过时了他们花了接近 1 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就打了水漂而另一个方向就是跟宝丽来高度相似的一体成型的底片

另一边呢科达的法务团队也没有闲着他们跟外部的律所也在推敲保利来之前的专利里面有没有漏洞他们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保利来的很多专利都是对于现有技术的细微改进而且他这个写法并不一定是很严谨所以说呢科达其实可以放手一搏尝试一下到了 1976 年

科达这个高仿保利莱相机终于上市了而且马上就赢得了保利莱团队略带嘲讽的关注这个科达产品发布六天以后呢他就收到了保利莱的起诉函指控科达侵犯了公司的 12 项技术专利其中有 10 项侵权要求需要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损失至此保利莱和科达长达 10 年的专利侵权诉讼案正式开打了

这个案子本身是美国知识产权领域一个经典的判例但是因为实在是非常的专业细致甚至是枯燥所以我们不会具体展开审理的细节而是想从中抽几个要点来谈一谈首先是这个案子的时长整个案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

第一个阶段就是从保利莱发出起诉函到 1981 年整个清全案正式开庭前期这个证据采集期和事前的调节沟通期就是大家谈要不要去打这个官司的问题这就花了五年时间第二个阶段是清全案的审理阶段也花了五年时间那第三个阶段呢是柯达败诉以后呢具体赔偿款的确定又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

所以这是一场从 1970 年代打到 1990 年代的官司就基本上是覆盖了胶片摄影时代最后的辉煌期了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开庭前的五年里保利莱和科达其实围绕即时成像市场做了大量的市场竞争包括了一些电视广告大战还有降价促销大战等等反而是极大的刺激的市场需求

那到 1978 年科达的这个即时成像产品它的出货量就达到了 550 万台而保利亚产品出货量是更高的有 920 万台所以说如果从整个市场增长的结果来看这两家公司反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双赢的局面那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清泉省理系的重头戏也就是 1981 年兰德本人出庭作证的一个过程

他在庭上面给出了非常多漂亮的比喻来给这个法官佐贝尔解释我们保利来即时呈现的整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个整个过程就像 Eames 夫妇当年拍摄这个产品介绍短片一样

他甚至可以非常大胆要求我们可不可以当庭展示一些细节来驳斥科达方面的说法这个做法其实还是蛮有风险的就如果你当庭演示失败了不仅很尴尬而且会让你的这个可信度马上大倒折扣更安全的方法肯定是一点点的解释这个原理嘛但是你想兰德当年去宣传他那个最早的即时成像的技术的时候就是喜欢在媒体面前直接演示的所以他肯定是不太喜欢打安全盘那种人对

另一方面呢科达是坚持了他们之前的判断思路就是他们咬定啊保留来的很多专利都是一些非常细小的缺乏具体意义的改进所以说跟兰德始终在讨论整个成像系统的整体这个策略不同

科大的策略就是我拆开揉碎的分析和质问你每一个元器件的设计它是不是独特的有什么具体价值它为什么是这样大的这个小一点可不可以甚至还有一些什么咬文嚼字的语义变息这也是知识产权案件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策略只不过是兰德非常不喜欢一个策略对于兰德这种就是喜欢顺势发明的人他肯定是受不了这种

跟我狂琢磨细节的这种方式我感觉他要疯掉了但是最后索贝尔的这个判决显示他还是比较倾向于接受兰德的一些说法就他认可了保利莱之前遗佑的所有专利在 1985 年给出判决当中呢他认定科达最终是侵犯了保利莱的七项专利并且在具体赔偿确定之前呢他就已经给出了一个非常强势的惩罚

科达被责令无限禁止生产使用或者销售他们已经研发出来并且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好几年的那些即时成像相机和胶片这个其实还是非常严厉的就是相当于科达必须当即立刻马上要退出保利亚的这个即时成像领域这个做法实际上是不留余地的因为没有给科达任何转环的余地关键是没有给缓冲的时间就是马上就要停掉

对兰德呢在读到这份判决书以后呢就马上申请了禁令而且还真的生效了科大是被迫在短时间内迅速解除了 800 名全职员工的工作还与大量的经销商终止了合作并且要针对已经出售的 1650 万台相机给出换货方案换货方案非常持久你大概 90 年代你去找他还能去换啊

虽然说这个即时呈现业务在当时的科达的营收中占比不到 5%但是科达是接接实实的吃了一次点最后呢两家公司还要就专利侵权的赔款规模在上一次法庭保留了这次大获全胜了嘛所以他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我要你 620 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个数字大概是当时科达的

是科达市值的三分之二这个 120 亿也是过于夸张了保利来自己都没有卖过这么多产品所以怎么算出来这个数字的这数字是这么来的就是保利来宣称科达在 1976 年的这个恶性竞争让公司少卖了 13 亿美元的底片以及 3 亿美元的相机然后呢这些利润的损失加上了利息然后再乘以三倍作为惩戒所以说就是一个 120 亿美元的

规模啊柯达肯定是不认的柯达算了一下是这样的他觉得说双方的产品上市以后呢市场对于整个即时成像技术的兴趣其实是出现了边际递减效应的就是大家可能没有买那么多啊所以说你最后实际造成损失可能只有 1.5 亿那怕加上利息也就是 2 亿美元

差了 60 倍啊考虑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两家公司在庭审前实际上都已经赚了更多的事实你要说宝业来真的有这么大损失我觉得法庭肯定也很难来支持他完全 120 亿的这个主张反正面对双方提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数字的差距法官就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就一点点算

那在 1990 年判决当中法官最后裁定保利莱的实际损失是 4.542 亿美元然后另外呢还有几乎同等量几个利息最终科达要支付的赔偿款是 9.09 亿美元

虽然这是当时美国专利金券案件当中赔付定额最大的一笔判决但是呢竟然还好还在科达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说一个很戏剧性的局面就是整个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呢拿到了高额赔偿款的保利来股价是反而下挫了 20%以上而要付钱的科达股价反而略微上涨了也就是说整个市场其实并不认可保利来花费了十几年所获得这个赔偿整个过程是值得的

OK 那到了这里呢我们就把宝丽莱和科达这场著名的官司的重点讲完了就恩怨看似告一段落但是对两家公司而言接下来的故事都将划向更加残酷的一个未来科达呢虽然一度靠这个胶卷显影速度提升在 20 系最后十几年又一度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当数码相机时代来了以后呢它就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了

因为科大的营收几乎完全依赖于胶卷的销售它没有生产相机的能力所以很快它就被佳能啊尼康这样的专业相机厂家碾压了

而保利莱这边呢兰德这位灵魂人物在 1982 年也就是他出庭作证一年以后呢就退休了之后的保利莱呢虽然拿到了巨额的赔款但是缺少了兰德指引其他公司很快就迷失了研发的重点之后呢他们就是不停的去尝试一些廉价化和普及化的就偏大众的方向就再也没有像 SX70 这种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诞生了那消费者的反馈也就逐渐冷淡下来了

到 2001 年举债过多的保利莱被迫向美国法院申请了第一次破产保护之后呢整个公司就极易起手公司曾经重金建设的底片工厂甚至是在一些保利莱信徒的努力之下才得以保存下来并且维持了一点点的生产能力那这就是另一个故事简而言之到了 2017 年保利莱的品牌资产和生产能力被一个波兰的商人呢在他的手里重新龟龙整合这个

这个品牌才终于又有了一点点像当年的样子但是有意思的是即时成像这个技术本身的故事没有结束到了 2000 年代之后这个部分的市场份额就几乎被另一家公司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富士胶片的产品叫 Instax

接手了所以问题就是这个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富士胶片怎么没有吃到保利莱的绿色韩如果说科达和保利莱当年是一个预报相争的局面那么得力的渔翁就是富士胶片实际上呢科达和保利莱竟然都给过富士一些正式的知识产权授权这个 instax 还真不是什么山寨产品啊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科达是在 1979 年也就是他推出自己的即时成像产品三年以后呢就把授权给了富士胶片当时科达是允许富士胶片生产一些可以跟科达系统兼容的相机和底片那此后的 1981 年富士胶片也就发布了自己的即时成像相机叫 Photorama 和相应的底片可以看出来整个系统的兼容度就是跟科达的兼容度非常的高

而且这个发布会日期呢正好也选在了科达和保质栏案开庭的前夕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富士当时强调我们这些产品仅在日本销售所以说到底是没在美国市场激起太大的反响

是个区域性的合作而且这个合作我感觉对于科达来说防御保利莱的这个意义比较强也就是万一科达被迫要放弃自己的产品他仍然可以从富士胶片的这个销售的同类产品当中来赚取一定的授权费对就有个基本的保障而保利莱对于富士胶片的授权呢就是发生在科达败诉然后保利莱又想进军摄像技术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保利莱历史上面有过一个著名的失败案例就是在 SX70 以后公司花费最多心血的即时成像摄像机 Polar Vision 兰德和保利莱在这个项目上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除了自主研发以外他们也努力地寻求收购一些行业的公司以及知识产权的授权

此前因为富士胶片不是发布了那个 Photorama 吗保利莱也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他那其实呢他也提起过跟柯达安相似的专利纠纷诉讼但是呢保利莱此后就发现富士胶片这个公司有点东西啊它有一批研发成果其实集中在像电子元件以及磁带啊胶片之类的纯属介质方面的这些都是保利莱急于积累经验的领域所以说呢在 1986 年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个协议

宝丽来是放弃了之前的诉讼请求而且是允许富士胶片继续销售 Photorama 这个系列的产品那作为交换富士则要授权宝丽来接触她的一些关键技术并且参与宝丽来在亚洲市场的分销那个时候看得出宝丽来还是蛮强势的就是这样去闹一下然后她就获得了一些她想要的技术的授权

不过反过来从富士胶片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时候它其实在及时成像这个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上面已经基本上扫清了障碍了只要它固守日本市场不要踏入保利莱的这个美国本土市场它就能非常安稳的发展

不过富士胶片它毕竟是一个胶片厂所以说它其实到了 20 年代也面临跟科达一样非常严峻的局面公司被迫在胶片领域砍掉了很多的资源和人力并且从传统胶片所积累的一些像精密化学图像材料科学这些核心技术出发去强行的推广多元化的转型这个故事的最后

最后结果很成功啊富士胶片是最后活了下来那即使成像这一小块业务呢也很幸运它没有被砍掉还有了自己的新的品牌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 instax

而到这个时候呢当他再看向美国市场的时候他就发现怎么保利莱已经死掉了科达也已经快死了那我是不是有机会了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 2001 年保利莱在美国发售过一款很特别的产品这个产品名字叫 Polarid Meal 这款产品其实就是在之前富士胶片的 Instex Mini 的产品线上做了非常微小的改动再贴上一个保利莱的标词做出来的

这个产品可能说明当时富士胶片其实已经能以代工厂身份在和保利莱的关系当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了因为当时保利莱已经开始实为了当保利莱在 2008 年宣布要彻底停产底片以后耐心等待多年的富士胶片终于出动它借助 instax 在东亚尤其是韩国市场的出圈开始在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范围内销售 instax 产品就不再局限于日本了

他这轮销售就正好赶上了一轮怀旧营销的潮流越来越多玩惯了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开始希望把自己的照片从数字世界当中洗出来重新变成那些让人兴奋的实体照片

这个其实也是兰德当年推出宝丽来的产品的时候给全世界展现的那种情感价值吧只不过现在所有的市场机会都被 instax 主挪走了据日经新闻在 2023 年的一篇报道 instax 的营销团队在过去十年当中增长了五倍那么目前在富士胶片的这些多元的业务当中影像部门的规模是第二大的它的利润率也是同行当中最高的

目前 instax 的年销售额已经接近 10 亿美元公司已经计划好了 2025 年要为更多的潜在需求再提升 40%的产能所以我们这个故事最后的尾声阶段 instax 的胜利其实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故事只要你能够活得够久总有机会能够获得这个市场

那讲到这里呢我们终于已经厘清了延宕超过 70 年的济世成像市场的一个大战以及三家标志性公司保利莱科达和富士胶片是如何参与其中的那这个故事呢其实还没有完全的讲完

2017 年 11 月份就在宝丽来这个品牌变成一家波兰公司以后没有多久啊他就向富士胶片发起了诉讼他指责富士胶片在相纸上所采用的那个 G 型的胶片加 G 型的白纸边框的设计和我们宝丽来当年的设计高度的雷同所以你清全了

富士胶片则回忆称保利来现在无法通过产品销售获得利润所以说现在他似乎想用残余的知识产权来获得收入哎

听完我们节目之前的讲述的话会知道这句话实际上是非常残酷的另外呢可以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可能有人发现了我们这个节目今天从头到尾用的这个说法都是一个比较书面的说法叫即时呈现而不是大家更熟悉的叫拍立得嘛其实我们也是有点故意的因为简单查了一下国内的商标注册情况就可以发现

拍立得这个名字其实已经被保利来知识产权公司注册为商标很多年了那目前在电商平台上面你虽然可以通过拍立得这三个字搜到富士胶片的 instax 的各种产品但是你仔细看它的官方产品介绍当中它都会用别的一些字眼比如说一次成像即拍即得即立拍立得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规避一些法律的纠纷

拍立得比一次立拍立得又是一种抠字眼

哎,说回来,现在的保利莱真的有一种屠龙少年忠诚恶龙的感觉,而且这条恶龙都已经是有一点奄奄一息了。一家过去能够靠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技术创新的一个明星的公司,现在却把知识产权变成了一个非常低级的竞争手段,实在是让人很遗憾。而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保利莱与兰德创立保利莱时的初衷肯定是背道而驰的。

有句话叫时尚意识风格永存保利莱的标志性死亡与即时摄影潮流的复兴其实正好是这句话的很好的一个体现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再绝望有点子也很难像当年难得的这些灵光乍现那样拥有数十年的生命和商业价值了而公司如今应该追寻的应该是另一种东西就是那种值得用保利莱相机拍下并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能够反复回味的独特价值

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