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Vol.121 产业观察19|SpaceX、火箭发动机,嫦娥六号与太空旅行:与刘洋聊中美商业航天

Vol.121 产业观察19|SpaceX、火箭发动机,嫦娥六号与太空旅行:与刘洋聊中美商业航天

2024/7/12
logo of podcast 高能量

高能量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课题】

中国商业火箭行业。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嘉宾】

刘洋,九州云箭创始合伙人。

【内容索引】

00:38 从事火箭发动机工作的缘由、创业的起点与过程

  • 中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成功背后

04:34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这次试验成功是一个什么样的成就,以及这是一件多难的事?

09:26 未来火箭真正投入使用后,应该会发生姿态转变。相对于我们今天已经实现的控制来讲,对姿态转变进行控制的难度是上量级、上规模的,还是线性增长的?

09:46 这一型号火箭研制分为三步:第一步是10公里级别的垂直起降试验,第二步是75公里级别的亚轨道级飞行和回收试验,第三步是真实的送载荷入轨之后再回收。

12:23 我们在七年里研制了两款发动机,这在过往是很难达到的。像这次试验中使用的龙云发动机,我们在2020年立项,三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实现地面测试成熟,而且这还是一款可回收的、大范围推力调节的、多次启动的发动机。

13:47 可回收的火箭发动机VS一次性的火箭发动机,它们在研制中的最大技术差异是什么?

  • 世界航天发展的历史语境,与世界标尺上的中国航天

18:29 中国作为另外一个,至少经济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正在航天领域努力向前跑。跟今天的俄罗斯、美国等相比,中国的商业航天大概在什么样的标尺范畴上呢?

20:04 国内和国外有一个什么区别呢?就是国内的事情一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再从1走到n,它的效率、整个供应链的能力和生产力水平,是要好于美国的。

20:42 回看美国航天发展历程:从美国少见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完成“阿波罗计划”,到美国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比如SpaceX和蓝色起源。

25:27 俄罗斯今天的商业航天技术,有中国能借鉴的优势和能力吗?

26:45 今天在没有类似美苏冷战的大国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美国的商业航天会怎样发展?

30:27 我个人感觉造一枚火箭的复杂度可能比造一架飞机要低,比造一辆车要高。

31:17 商业航天,特别是国内这个阶段的商业航天,正处于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换句话说是供给太稀缺的阶段。目前卫星端、载荷端、甚至包括 ToC 端应用的想象力都完全没有打开。

  • 嫦娥六号如何“惊艳”着陆?

35:09 嫦娥让大家诧异、惊艳的能力是“着陆”,包括在月球背面着陆和返回后在地球着陆。这两件事的难度级别大概是什么样的?

38:44 有人提到嫦娥六号返回器表面有烧蚀,说耐高温材料还可以有更大的提高。大家根据表面状况来评价耐高温材料的水平是合理的吗?我们把火箭发上去再收回来的时候,火箭表面也会出现烧蚀问题吗,或者能被更好地解决吗?

  • 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商业航天

41:25 七八年以后,我觉得可预见的是,至少国内重复使用火箭入轨的成本,肯定是要低于SpaceX现在的猎鹰火箭的,而且国内的商业航天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42:20 假定10-15年后商业航天可以载人,单人成本可能会是多少钱?假定整个过程会有舒适模式,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天前的准备工作会很麻烦吗,要求会有多高呢?

43:20 当火箭运力足够强、成本足够低时,会催生出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让火箭能够和C端连接起来,比如将来负责运营航天旅游项目的公司,有极大概率不是火箭公司。甚至到那个时候,很多火箭公司更贴近于航空公司,以服务为主,火箭对它们来说只是一个工具。

【本期相关】

  • 九州云箭的龙云发动机热试车画面: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九州云箭感兴趣,欢迎大家将简历发送至九州云箭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