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21. 自由职业是生活的理想状态吗?

21. 自由职业是生活的理想状态吗?

2018/7/12
logo of podcast 疯投圈

疯投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潇雨
黄海
组织和主持「疯投圈」各种活动和播客节目,促进消费品市场分析和会员交流。
Topics
张潇雨:自由职业并非意味着不稳定,拥有专业技能和个人品牌,即使脱离机构也能获得成功。自由职业者可以保持高产出,同时拥有相对自由的生活。独立职业者不依赖于大机构或大资本,依靠自身产出和客户支持。创作的自由度与所需协作人数和资本投入成反比。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带来安全感,拥有多种选择,即使不选择也能带来心理上的安定。真正的自由在于对物质需求的降低,而非拥有多少物质。 黄海:产品明确且可独立交付的职业更容易成为自由职业。产出是否能在市场上独立定价是衡量自由职业的关键标准。风险投资机构相比个人天使投资,更依赖团队协作和资本杠杆。投资机构关注赋能个体,帮助其成为自由职业者并通过平台撮合交易。投资判断标准之一是自由职业者能否获得比在机构内更高的收入。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确定性高的产品或服务,而非价值波动大的产品。平台背书降低了消费者对内容质量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付费意愿。中国互联网环境导致独立博客式自由职业难以生存。自由职业者与依附于机构的职业者之间存在一个连续光谱。中国互联网环境下,个人品牌建设和独立运营的难度高于国外。支付基础设施的差异限制了中国自由职业的发展。中国环境下,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职业难以实现,更多的是半平台化、半机构化的状态。鼓励听众拓宽视野,关注除互联网外的其他自由职业机会。人们天性向往自由,不愿被组织束缚。 Rio:新经济公司尝试通过扁平化结构、小团队运作等方式提高效率,兼顾员工创造力和自由度。信息技术赋能个人,改变了资源分配方式,使小团队也能成就大事。S2B模式赋能小型机构,通过外包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小型化运作。自由带来的无限选择可能导致迷茫和空虚感。工作提供生活规律和社交,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纯创作类自由职业者可能面临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自由职业者可能面临更多无聊时间,需要找到应对方法。自由职业者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独处时间。真正的自由在于心境,而非职业。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自由职业的定义、特征以及机遇与挑战。嘉宾张潇雨分享了自己的自由职业经历,并探讨了自由职业与独立职业的区别。此外,节目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工作如何适应自由职业模式。
  • 自由职业的三大特征:时间地点自由、对团队协同和资本支持依赖性低、产出成品的独立定价性
  • 自由职业与独立职业是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 不同类型的工作对自由职业模式的适应性不同,例如作家、程序员、设计师等相对容易适应,而产品经理等则较难适应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我们与「得到」签约撰稿人张潇雨一起来聊聊「自由职业」趋势及其带来的投资创业机会。除了撰稿人、设计师、独立软件开发者等“传统”自由职位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与不同类型的自由职业者合作,衍生出众多半自由化的岗位。风险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自由程度较高的全职工作。

如何定义自由职业?工作时间地点的高自由度、对团队协同和资本支持的低依赖性、产出成品的独立定价性是其三大特征。工业革命后,公司制度的出现和巨头垄断使得自由职业的发展每况愈下,甚至改变了大部分人的职业目标以及学校的教育方向。而信息革命的到来,又再次带给自由职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独立于公司而存在,自由职业一直是不稳定性的代名词,使众多风险抗拒者望而却步。然而拥有专业技能的自由职业者,往往同时具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和不可替代性,即使脱离机构仍然能建立起优秀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在职业道路上,从模糊的个体成长为具象的个人,也是逐渐独立的过程,这种独立不仅仅影响着职业选择,也改变了我们对于「自由」的定义。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推出了疯投圈特别季。特别季系列围绕消费升级、新零售、知识付费等领域推出了六期付费节目。数百位听众加入了《疯投圈》的知识星球(原小密圈),与黄海和 Rio 一起讨论节目内容、分享行业见解。新的一年,我们保证疯投圈优质内容不变,同时决定恢复节目的免费更新,同样每月一期。知识星球(小密圈)付费社群保留,用作节目相关内容的讨论和延伸,以及主播和听众的互动。加入疯投圈的知识星球:用微信扫二维码 https://crazy.capital/assets/qrcode-zsxq.png) 加入。在手机上操作可先保存图片至系统相册,然后点击微信扫一扫右上角扫描相册内二维码。入圈价格¥1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