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贝龙根之歌》处于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北欧神话之间的过渡时期,继承了古希腊史诗的传统,以长诗的形式呈现。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在于对抗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展现了民间口头史诗的传承。
《尼贝龙根之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讲述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帮助伯根蒂国王公泰娶到冰岛女王布伦希德,随后与公泰的妹妹克林希德结婚。十年后,布伦希德因发现西格弗里曾暗中帮助公泰而心生怨恨,唆使公泰的侍臣哈根杀害西格弗里。下部讲述克林希德为复仇嫁给匈奴王艾柴尔,13年后设计邀请伯根蒂人到匈奴国,引发大规模杀戮,最终所有人死亡,尼贝龙根的宝物沉入莱茵河。
《尼贝龙根之歌》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故事中的欢乐场景总是伴随着对未来的悲剧预言。无论是英雄的死亡、爱情的破裂,还是复仇的杀戮,最终所有人都以悲惨的方式死去,王国覆灭,宝物消失,展现了命运的无情和悲剧的必然性。
《尼贝龙根之歌》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对文学的影响。故事中匈奴王艾柴尔被描绘为不信仰基督教的异教徒,与基督教国家形成对立。这种宗教对立在故事中表现为基督教国家与非基督教国家之间的对抗和杀戮,体现了中世纪文学中宗教冲突的印记。
《尼贝龙根之歌》与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西格弗里的死亡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相似,都是因弱点被攻击而死。此外,故事中的预言和宿命感也与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相呼应,展现了英雄的悲剧命运和神性的消逝。
《尼贝龙根之歌》中的女性角色如克林希德和布伦希德,既有美貌也有强大的个性。布伦希德最初被描绘为战无不胜的女武神,而克林希德则从忠贞的少女转变为复仇的女魔头。她们的命运与男性英雄紧密相连,展现了女性在中世纪文学中的复杂形象。
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尼贝龙根之歌》和北欧神话为基础,讲述了神族因诅咒夺取指环并最终毁灭的故事。虽然歌剧与史诗在情节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探讨了权力、爱情和复仇的主题,展现了神话与文学的交融。
《尼贝龙根之歌》的复仇主题贯穿始终。克林希德为丈夫西格弗里的死亡复仇,设计邀请伯根蒂人到匈奴国,引发大规模杀戮。复仇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涉及家族和国家的命运,展现了复仇的毁灭性和悲剧性。
《尼贝龙根之歌》中的骑士精神体现在忠诚、勇敢和荣誉感上。哈根作为公泰的侍臣,忠诚地执行命令,甚至不惜杀害西格弗里。骑士们为荣誉而战,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退缩,展现了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价值观。
《尼贝龙根之歌》的结局是彻底的悲剧。克林希德复仇成功,杀死了公泰和哈根,但最终被匈奴王的手下杀死。两个王国覆灭,尼贝龙根的宝物沉入莱茵河,故事以“世界上的快乐,到后来总是变成忧伤”结束,展现了命运的残酷和悲剧的必然性。
本期活久见电台走出了神话系列,走向了处在神话和中世纪骑士文学过渡时期的民间故事。《尼贝龙根之歌》,讲述了爱与恨,复仇与杀戮的经典议题,在宏大史诗的开场,一句谶言便已落下,带来多少爱情之乐的美丽少女就会带来同样多的痛苦,而无数人也会因此牺牲流血。在阅读整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望见了故事的缝隙与矛盾,讨论了宗教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修改前故事可能呈现的原貌是什么样?这是我们重走文学史的新篇章,感谢等待,让我们继续启程。【本期主播】AZ、Never、蜂蜂【本期涉及到的书影音】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芭比》《冰与火之歌》《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红楼梦》《堂吉诃德》《赵氏孤儿》【本期音乐】片头:尼贝龙根的指环:诸神的黄昏,作品 WWV 86D,间奏曲:齐格菲的莱茵河之旅片尾:尼贝龙根的指环:「女武神」,作品 WWV 86B,第一幕:冬天的暴风已去(春之歌)【下期预告】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