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高能量
Home
Vol.116 产业观察18|如何成为下一个英伟达:与Mackler季宇聊AI芯片的突围之路
59:17
Share
2024/6/21
高能量
Request Transcript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从清华物理本科到清华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博士,再到华为天才少年和AI芯片创业者。
计算机和物理是两个极端的行业,物理是从纷繁的现实世界里找到最简洁的规律,而计算机是从最基础的系统里创造纷繁的算法。
当前的类脑计算和大模型算法各自处在什么位置?
今天英伟达的股价是否有明显的泡沫,或者过热?
英伟达是当前一枝独秀的AI芯片企业,历史上有没有可类比的公司也曾经达到过这个位置?
英伟达的前世今生:从3D图形加速卡生产商,到AI芯片巨头。
十年前,在人工智能展现出巨大潜力时,英伟达在当时已经一马当先,为什么同期做芯片架构的公司没能在之后的5-10年里追上英伟达呢?
兼容机普及之后,计算机演变为一个高度稳定的结构,形成了强大的行业惯性,而英伟达主动加入到这个惯性里,使自己成为了惯性的一部分。
对于芯片公司来说,追赶算力只是一个基础条件,如何克服行业惯性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英伟达的软件系统CUDA对其垄断地位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
计算机系统本身也会“新陈代谢”,但这个是事在人为,而不是大势所趋。
大模型会触发对芯片架构领域与配套软件领域的一系列新需求,随着大模型的持续演进,可能会涌现出哪些当前英伟达技术难以完全适配的具体需求?
一颗芯片越全能,越有可能被解构,但是越不可能被替代。
经过多长时间,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会碰到“天花板”?碰到“天花板”后,技术又会发生怎样的演变?
作为一颗协处理器,你希望在大模型应用的什么场景里发挥作用?
芯片设计的赛道上,有很多企业在竞争,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未来几年的成败?
今天大家存在一个共识:大模型在技术和投资上存在一定的泡沫。假定这个泡沫没有了,在成本、应用,功耗和用户体验等层面考虑,哪些因素会促进新架构的出现?
在中国做芯片创业需要格外关注哪些因素?一是美国对芯片的限制导致的高端芯片采购挑战;二是芯片供应链的安全。
中国的芯片行业在未来会如何变化?
中美竞争导致高端芯片“断供”,带给国产芯片很多试错的空间和机会;但面对机会,国产芯片还应该思考如何既顺应市场化需求,又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作为AI芯片创业者,如何看待华为的AI芯片?
相较于采用英伟达GPU的同构路径,那些采纳“异构”策略进行AI芯片架构设计的企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AI芯片的热度在过去六、七个月发生了什么变化?
行业热度是把双刃剑。热度高意味着更多的资源,热度低则意味着更少的噪音。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创业是冲动的,能够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里找到底层的确定性,是保持内心稳定的方法。
生产力的创新,会经历多次泡沫和低潮。泡沫的初期,通常都是技术刚开始进步的时候,当泡沫慢慢下去时,应用就开始蔓延迭代,泡沫的变化和起伏也会不断地给整个行业带来新机会。
Shownotes
Transcript
No transcript made for this episode yet, you may request it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