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吴,欢迎收听电影巨变 five minutes, 这是电影巨变专属的短节目频道。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聊一部新片。
这部新片不是院线片啊,这是网飞出品的大卫芬奇的杀手。
芬奇应该是最近 30 多年来,好莱坞最重要的犯罪片导演之一。
不过呢,最近十年的分歧也是有点艰难。
严格地说,她只拍了一部院线电影消失的女孩。
另外两部,一部曼克和最新的这部杀手呢,都是网飞制作的。
曼克是在院线稍微放了一下,只有 12 万美金的票房,这是因为要满足奥斯卡奖申报的需要。
杀手就直接上流媒体了,没有在院线放。
我是觉得消失的女孩基本上也是一部三集迷你的电视剧,因为整个影片结构的分段是很明显的,几次反转的设计,特别符合电视剧收看的标准。
所以芬奇和斯克塞斯一样,最近几年也是在媒体上大肆地吐槽超英美漫大片,他觉得像他这种拍中型成本的导演,已经没有拍片机会了。
确实啊,这个芬奇最近几年也和电视剧结合得比较紧密,心灵猎人、爱死亡和机器人的第三季他都参与了制作。
反正现在的分歧,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偏向流媒体的电影电视人了。
杀手这个电影呢,是入围了今年维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一般来说,犯罪类型片是很难入围这种级别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
所以呢,这个电影肯定是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看中文媒体对这个片子的评价呢,比较一般,至少比美国媒体要差不少。
我个人是觉得这个片子不差,但是呢,也谈不上多么的高妙。
这个片子特别的点在于,杀手类型片中呢,嵌入了存在主义的主题。
但是呢,这个主题并没有真正的深化进制,没有像特伦斯马里克那样,从形式到内容都契合得非常完整。
因为马里克也是拍存在主义的啊。
而且呢,现在讲这个主题呢,稍微有点过时。
整个电影是 6 个章节,是讲法斯宾德扮演的杀手因为执行案件的一次偶然性失手引发的后续危机,涉及到复仇,涉及到逃脱等等。
不过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呢,影片并未就偶然性这个点多加发挥,而是在存在这个点发力。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要义,简单说啊,复杂说,非常复杂。
简单说是存在先于本质,这个和二战的毁灭危机有关,这个毁灭危机导致这样的一种哲学出来。
人生的意义本质不是先验的,给定的,先存在,再讨论意义。
存在主义还特别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对于他人的排斥,所以萨特会说出他人祭地狱这样的金句。
杀手一上来,法斯宾德说了很久的独白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地球上每秒钟出生多少人,死亡多少人。
其实这个意思讲的就是人生的虚无。
所以这部电影确实很容易令人想起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
梅尔维尔的犯罪片确实是有着比较经典的存在主义哲学输出,抓手的问题是他没有把这套哲学思想整个地融入到影片的内核当中去,形式层面感觉不到这种感性的哲思。
马里克拍的那些存在主义电影,摄影机一直盘旋不定的在角色周围游转,犹如一个上帝的视点,再加上角色不停地独白,形成一种高强度的、神奇一般的、带有强烈形而上意义的感性哲斯。
我们再来看杀手这个电影的叙事结构,它是分成六个章节,芬奇倒也没有一门心思地给弄成打官游戏,六个章节就打官打 6 个?
他没有。
但这个电影确实是有着强烈的类型片的元素。
比方说法斯宾德在酒店里面,他一进那个酒店的房间,就用一个杯子放在门把手上这样的一些细节的设计。
再比如说杀死律师那场戏,他怎么去超市购物,如何打扮成清理工进入办公楼,这些细节,这些节奏都做得很好。
当然了,对观众来说,感官上最爽的一场戏,肯定是那场打斗戏。
这场打斗戏的剪辑点写实,动作套路的设计,真的要比极速追杀里面基诺里维斯那种笨拙的打斗精彩太多了。
但是呢,我觉得啊,这场精彩的打斗戏放在整部电影中,又感觉有些突兀。
这场搏杀很久的动作戏啊,和整个电影,或者说和法斯宾德极端内在的冥思式的风格相去很远。
另外还有一点,影片开场的段落,其实是很明显地引用了或者说致敬了后窗。
芬奇本人是希居客客的脑残粉,极端痴迷变态人格的这种塑造方式,其实就是源自这个希居客客,但现在是 2023 年 了,再用这个模式呢,有点过时。
后窗是 1954 年 的片子,后窗的视点是电影偷窥视点的隐喻,确实对于古典时代的影院电影机制有着非常高强度的自反性探索。
现在是后影院时代了,是移动影像的可触式媒体时代,那种定点式投放观看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所以这种场景的设计其实是意思不大,不太有先锋性。
还有一点呢,就是我觉得影片的结尾也是有点保守,撒手和女友最终是非常平安的团聚,那种存在主义哲学的绝对个体化的孤独感一下子消失了。
所以我是觉得芬奇要驾驭这类电影还是难度挺大的,哲学性反思并不适合他的风格。
我觉得芬奇的最佳作品还是十二宫。
这个电影和杀人回忆有点像,都是反复描述一起无解的罪案,而罪案本身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显现。
杀人回忆对应的是韩国当代社会的转型。
十二宫的无解和 60 年 代美国社会一系列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以及这个越战引发的历史叙事危机捆绑在了一起,并且对媒体自身也有很深刻的反思。
说到这里,我是想到了芬奇的那一代人。
芬奇是 90 年 代出来的,当时和他一起出来的有昆丁,塔伦蒂诺,索德伯格,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沃卓斯基姐妹,当然还有诺兰了。
现在除了诺兰之外,其他几位基本上也都快退休了吧。
这个创作力好像和就是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那一代新好莱坞导演相比较,相差很多呀,也不知道是时代的原因还是纯粹的偶然。
好吧,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