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研究腾讯的三个层面,来自博实。 从三七互娱上来看,市场还是懂行业的。证明三七互娱的问题比较简单,市场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判断,说明简单的问题容易很快达成一致。但在腾讯的各种探讨中,我发现市场内不同的声音认知差异还是很大的。这种认知差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腾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微信和QQ的用户就覆盖了绝大部分人。而且腾讯发展时间也比较久,市场也比较大,参与腾讯投资的人也比较多,所以,自然知道腾讯和能够参与腾讯探讨的人也比较多。参与的人数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腾讯有认知、有了解,都能说上两句,就很容易形成巨大的观点差异了。 其次,腾讯的业务调研起来比较复杂。即使是资深的投资领域的跟进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师、基金经理,也不一定能对腾讯业务有很深入的认知。业务复杂,体现在营收组成就有很多方面。比如游戏、广告、会员增值、企业服务等。同时,腾讯还有大量的新项目以及外部的投资。 在很多探讨中,会发现很多人认为腾讯视频没有短视频价值大。甚至还观点认为阅文集团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实际上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腾讯新闻、阅文,这些恰恰是腾讯内容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包括公众号、视频号在内的许多内容,共同构成了腾讯内容体系。再加上如看一看、搜一搜、朋友圈以及各种视频、音乐客户端,共同构成了腾讯内容分发体系。 腾讯之所以能成为较大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表面上看起来是游戏、广告等业务变现,但本质上其实就是内容提供商,游戏内容变现是游戏收入,内容转化成流量就是广告变现。再转化成其他就是其他变现。而腾讯游戏变现、内容变现、广告变现、增值变现、金融变现等各种变现的基础,还是其具有流量优势。流量优势怎么来的?QQ和微信。 所以,社交是腾讯的根。社交是所有业务的流量根本。 看腾讯,必须得先看到一点,腾讯的优势是在社交到流量。然后基于这个思路,就能在几年前看到腾讯广告是有潜力的。因为有很多流量没有变成广告收入。 以上是第一层。但只是一层。 社交是根本,其前提是先把社交产品做到极致。如果说腾讯做QQ只是因为有足够的前瞻性,有先发优势。那微信就不仅仅是前瞻性了,先发优势即使给了微信加成,但这并不是微信这个产品成功的唯一原因。腾讯之所以和其他有流量优势的公司不同,在于他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的竞争力。在这个行业中不乏依靠品牌、资金、流量优势,去做其他业务板块的公司,但是能切入其他业务板块还非常成功的公司,只有腾讯。 以前也正因为腾讯有流量优势,切入其他板块还如此成功,所以腾讯也曾经被同行诟病过。后来腾讯也经过调整,改变了思路,采取较为开放和合作的姿态。这才有我们这两年特别分红拿到的京东和美团的股票。腾讯在电商上,是先自己做易迅,然后把易迅给京东,同时拿了京东的股票,并把自己的流量入口直接给了京东。 而在美团和拼多多上,则是直接通过参股合作的模式。通过投资实现自身流量的变现。如果从某种角度讲,可能会认为这种合作形成了行业的垄断。但单纯从业务上来看,其核心还是逐步开放平台流量给合作伙伴,通过投资占股的方式,保证持续的利益。 本质上,还是因为社交流量的价值,驱动了腾讯要么自己做产品,要么投资合作绑定利益,才能开放流量给合作伙伴。核心逻辑上,腾讯本身重视产品,所以自己产品做的有独立竞争力,本身产品就好。内部的赛马制度本身就促进了有独立竞争力的好产品能出来。而正因为腾讯自身重视产品,所以在选择开放流量以后,同样也是投资那些自己认同的有独立竞争力的产品。所以,才会有京东、美团、拼多多这样的投资公司能持续跑出来。 重视好的产品,投资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在腾讯自身业务和投资上是一贯的。 以上是第二层。 第三层是公司的思维模式,总结出来是企业文化或价值观。但本质上,就是这些人共同形成和认同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比较抽象,他往往会从很多细节里看出来。但又是无言的。 智能手机出来的时候,微信最终跑出来以后,马化腾在后续回忆说说过类似的话,就是微信跑出来之前,也担心QQ被取代。腾讯这些年遇到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行业里对腾讯依托流量优势,总是能做成功同行的产品的质疑。而这恰恰也是因为流量优势和产品做得好导致的。 而即使是这样的问题,最终在QQ和安全卫士二选一上,马化腾也没有故意将选择留下QQ的按钮放大。因为在他看来,要让用户公平的选择,而不能有所倾向。尊重用户,看行动细节。 总之,看腾讯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第一是参与讨论的人数多,每个人都能说几句;第二是腾讯业务自身就比较复杂,而腾讯业务核心要看社交和流量;再次,还要能看到能够持续发展,腾讯本质上的内部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