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28【微博产品设计】刷刷微博,我就想看看这世界乱成什么样子了

28【微博产品设计】刷刷微博,我就想看看这世界乱成什么样子了

2022/6/5
logo of podcast 心里有话

心里有话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1、内容简介:在我们之前的社会话题讨论中,微博是一款绕不开的产品,那在我们心理咨询师眼中,是如何感受与思考那些拉黑、特别关注的功能的深层意味,以及不同于其他平台的微博菜市场运营氛围,我们试着从心理需要的角度出发,在短视频如火如荼的时候,说说用户为什么还想要使用喧闹的图文微博。2、时间轴:[00:01:15] 产品功能被设计出来契合了我们的心理吗?上下划/左右划特别关注不用花钱, 拉黑却要花钱[00:15:15] 现实世界不敢干的事,我在虚拟世界全干了可以掌控的参与感需要的群体认同感[00:26:06] 你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预期点开了这个软件?*“为了看这个世界乱成什么样子”为了看更人性化的世界[00:41:57] 文字or视频——你喜欢主动接受信息还是被动接受信息?精神鸦片—直播/股票幻想背后是防御追星人的幻想:偶像也是人,也会犯错[00:59:33] 总结讨论3、参考材料:播客种提到的心理学名词(1)道德发展六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 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其中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首先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知行不一。 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 因此,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关于道德判断,他认为是由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结构,或形式反映出来的。 道德判断有内容和形式之别。 (2)海因兹偷药 海因兹偷药是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著名两难故事:海因兹的妻子病危,而他却无钱支付高额的药费。在药商既不肯降价,又不答应延期付款的情况下,为救妻子的性命,海因兹破门而入偷了药。 在这个故事中,其两难选择在于应该遵守法律还是维护个人生命的权利。柯尔伯格向被试者提出问题:海因兹应不应该这么做,为什么?并通过被试者给出的答案以及其理由,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认知结构特点,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根据“海因兹偷药”两难故事的相关调查,柯尔伯格提出了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要点:第一,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童年期,在10岁前,多以前习俗水平为主;少年期的个体大多处于第2、第3两个阶段;青年期则发展到以第3、第4两个阶段为主导的水平。第二,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而第6阶段的道德准则则是抽象的,适于全人类,但却是难以实现的。部分人一生都停留在服从权威和权威所制定的规范的水平。第三,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道德发展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