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失业率接近20%。愤怒又沮丧的失业者把“矛头”对准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电话自动交换系统的诞生,替代了原本的电话接线员,而这正是20世纪初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之一。 一场关于“技术性失业”的大讨论爆发,直到被二战终结——因为打仗就不会有失业。
但技术性失业的“幽灵”总会伴随着每一次的技术浪潮卷土重来。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一周前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上路。很快网上关于无人驾驶的安全、低价、抢司机“饭碗”等话题不断,并冲上多个热搜。 国内关于科技伦理的全民热议,印象中并不多见。
很欣慰,这次几乎没有人举着“卢德主义”的大旗,来压制这些讨论的声音。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哲学家朱林蕃一起加入这场讨论。他认为,这一波生成式AI带来变革的速度,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快,也因此产生的阵痛会“更痛”。
除此之外,他还和我们讨论了AI带来的道德责任分散,这会让“追责”变得更麻烦;同时,他提醒我们不能忽视为“技术失业者”兜底,因为人们面对新技术时的“可适应性”也许比想象中更差。
希望这些讨论只是一个开始。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以及你们感兴趣的关于科技伦理的其它问题。
【本期课代表】
朱林蕃博士,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人类未来研究院担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科技伦理。
【课代表观点】
1:19人们坐不住了,因为中年人最后的“就业港湾”正在被AI入侵
4:25车内无人,但“参与”驾驶的主体其实变多了,可能导致“道德责任分散”问题
10:17是否要制定法律法规,在一些岗位限制AI和人去抢工作?
12:06技术性失业,到底是恐慌,还是事实?
13:54美国的自动驾驶上路测试为何受阻?
16:28中西方对新技术的不同态度
18:01中产阶级可能最容易因为新技术而失业
19:07大语言模型的入侵比以往更快,短时间爆发会带来大问题
22:09新的岗位能消化掉被汰换的劳动力吗?
23:08如果在技术博弈中失败,会出现更多Z世代和“躺平”的人
24:53“技术流浪者”将越来越多:他们不想流浪,但不得不流浪
【关于AI课代表】
「AI课代表」是一档传递大模型真知灼见和最佳实践的科技播客,由「声动活泼」参与策划和后期制作,现已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等平台上线。
每期节目,我们会邀请在大模型领域有想法的开发者、技术专家和公司创始人担任“轮值课代表”,结合当下热门议题,分享他们最新鲜、最一手的观察和经验。
如果你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建议,或者希望成为我们的下一位“课代表”,欢迎给我们写邮件。
【制作团队】
策划:nada、大帅
后期: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