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肖文杰。
我是小雅,我是沈从乐。
欢迎来到这一期的城市就是这样。
其实上一期呢,我们已经预告了,本期节目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广受讨论的所谓北方城市的没落。
这个说法呢,它其实很模糊啊,它需要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也需要对没落这个词有一个清楚的定义,但是这些其实都没有,但是这个说法本身又引发了很多的这个可以说是共鸣探讨或争论吧。
嗯,我觉得要真的说清楚所谓北方城市的没落是个很大的课题,不可能在一期节目里面讲清楚,但我们还是今天愿意来聊聊这个话题,就是想请从乐能够提供一些事实层面的观察角度和一些参考吧,就我们既不是想要评价什么,也不想要说服谁,就是提供一些观察。
我觉得从来先给大家定义一下吧,什么是北方。
对北方也不是说很难定义,但确实每个人心里的北方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
或者有说有一些官方的一些标准的定义,跟人们的常识是不太一样的。
嗯,对,当然就是最标准的。
大家一定会搬出来这个高考刚刚考完的地理课上一定要讲的这个秦岭淮河以北是北方,以南就是南方,这个是标准的地理学上的说法。
在实际上,我们在比方说经济、地理或者文化认同上,关于北方,比方说有一种分法是中国有 7 大分区,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啊,华中里面可能大家会认为只有河南算北方吧,到湖北之后就往南算南方了。
嗯,那么因为中它本身没有南北定义,7 大分区里除了华中,其他的后面都带个南或者北字,这里面还是会有一点点差距的。
比方说你看刚刚说的华北和东北和西北里面有一个省份大家会觉得,诶,他竟然哪里都不在,那就是山东,山东因为是属于华东 6 省一市的,这个算是一个有点冷的知识对吗?
好冷的知识对啊!
但是山东大馒头嘛,对吧,大家都会认为山东一定是个北方省份,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怎么去定义北方城市,稍微有一点点可能要跟大家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把定义搞清楚,对,需要做这件事。
嗯,结合下来我们后面的讨论也会发现,就是其实在这个大的所谓北方呢,就是秦岭淮河以北把这些省份他们各自的怎么说近一段时间的这个经济的表现啊,或者是各方面这个所谓上升还是下降这个趋势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没有办法说一个总扩的北方。
我们有可能后面会有一些具体的省或者是市的形式来讨论会比较好。
是这样更清楚一点。
嗯嗯。
但我们还是从这个大的这个来说啊,就是从你新一线这边已有的一些数据,或者说是我们历年来的这个城市的排名当中,能看得到所谓的北方城市的没落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吗?
或者说能这么说吗?
应该是在 2019 年, 我没记错的话,在我们发布 2019 年 榜单的那个主文啊,就是我每年那个红红篇大论的那个叙事里面,我们其实专门着重去讨论过南北差距拉大这件事,而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之前已经有一些差距,但是那年的差距是更明显一点点。
或者说近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是。
其实这句话更多的相对包括现在大家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问题,就是东中西差距逐渐缩小,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啊。
当然呢,因为呃,我们当时 19 年 算下来是新一线城市 15 个里面 10 个南方城市,5 个北方城市,也就是已经 2:1 了。
嗯,而且更早的,其实这个是在 2018 年 大连跌出了新一线名单之后,就已经成这个格局了。
在 2022 年 沈阳跌出新一线之后,现在北方城市就进一步减少到 4 个。
现在这四个是哪四个?
你要给大家报一下嘛。
这四个城市就是安顺市,是西安、天津、郑州和青岛。
嗯啊,那而且我们在这个当中也还在担心青岛会不会有一定的危险,嗯,它会跌出型。
影响郑州到底算不算北方?
那如果按照你前面说的华东的话,青岛,呃。
对,就是如果按华东来算,青岛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北方城市。
但是我们一般北方的文化和经济上,其整体都还是认为山东肯定是一个北方大省。
这是指的是新一线城市啊,然后再加上一个超级城市北京。
是指北方的话,就是在你们的排名的 TOP20 里边,对,是有五个,只有五个了啊,这是目前的情况是?
那就是原来是 2:1 的格局,现在已经快接近到了的这个 3:1 的格局。
嗯啊,我们经常看到就是有听友吐槽说新一线这个毕竟是根据你自己,你们自己的这样一个指标嘛,但是如果跟南方排行榜,哈哈哈,但一就是一定要看一些就是比如说这个最硬核的数据对,硬核的数据,比如说 GDP 对,其实这个差距就更大了。
是啊, GDP 的这个 TOP10, 大家最最认可的这个数据还是啊,上次我们已经讨论过 GDP 为什么是是很多人头上的一把重要的一把剑,那么在 GDP TOP10 的城市里面,现在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只有北京,没有别的北方城市了。
嗯,这个可能是更加扎实或者大家更愿意去相信的一个数据,那么他得出的结论还是非常类似的。
当然我们注意到就是这边其实提的主要还是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对对啊,就是说中国头部的,或者说是聚集了最多资源的,呃,就是说大家关注的一些城市当中,这个北方城市的占比就是比较少了,嗯,因为地级市还有非常多嘛,甚至是一些这个县级的一些区域,他们这个情况,比如说北方那些和南方的一些差别,这个就是在我们这数据里面是体现不出来的,嗯,但是这个各自会有各自的体会嘛,就是我们这边举星星的话,只是举所谓北方没落的话,有可能有这样一个趋势,或者这样一个指针,你可以看到是那除了这些顶层城市的呃这个变化的趋势以外,我们有可能还要再看一些,就是数据层面的,或者更大区域上的一些变化。
就是大家经常在讨论北方目录的话,其实脑海中还是会有几个核心的,这个指话题啊或者话题的,比如说像人口啊,包括这个经济啊,文化或者各方面的影响力等等,我觉得这个需要丛乐可以稍微展开地来讲一讲。
嗯。
这里再稍微补充一点,我们可能讨论的是一个近 10 年左右的一个感,因为太久远的事情,大家可能也对没有感觉。
但近 10 年 前?
前面讲到这个没落的这个时间限定的问题,就大家各自都在说这个没落的概念,但是有的探讨有可能说的是什么从清朝开始没落。
这个是不是有点太久远了?
对,有那么有可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来说,是那,那我们其实就是太远的。
其实数据啊,或者说是这个频繁的维度,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目前其实讲的就是近了十几年的这样一个状况吧。
如果说近十几年正好有一个数据还蛮震撼的,就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也有一段时间了。
嗯,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很有 10 年跨度的标杆性意义的数据。
西普是在 2020 年 2020 年 统计。
然后 2021 年 公布的结果。
对,然后当时我们第一财经的另外一位同事算了一个数, 2020 年 七浦,回溯到 2010 年 的六浦,有一个区域,就刚刚说的七大分区,一大片区域里面几个省一共流出了 1000 万人口。
嗯,这个数字非常震撼,就是东北的东三。
具体的东三省就是黑、吉、辽这三个省。
对,包括广义上东北。
包括不包括内蒙,不包括说全部说东北话的地方。
但确实是这三个行政单位。
嗯嗯,加起来一共流出的人口数是 1161 万人。
嗯,哦,而且大家都关心这个人是不是都去三亚了,好,那三亚也装不下那么多人。
嗯,对。
但是比这个数据更震撼的是,我之前在想,那其他可能还有一些北方城市也流出一些,或者北方省份流出一些,是不是大家普遍共性呢?
我们刚刚又仔细算了一下啊,实际上在六普到七普的这个十年之间,全国呢人口增长率还是存在一定的。
这个增长情况一共涨了。
涨了 7500 多万人。
对,全国,嗯,对。
然后只有 6 个省,他的人口是净流出的,净流出就这十年之内,他的人口总量是减少的。
那除了黑吉辽。
这三个占了大头啊,黑吉辽三个,三个地方加起来有有 1000 万人,而另外还有三个省市,甘肃内蒙山西,他们再加起来少了 200 多万人。
在各方面的定义上,这都算是北方省份吧。
对,都是北方省份。
那么就是说明,应该是这么讲, 2010 年 到 2020 年 这十年间,也是中国经济还是非常高速稳定发展的十年里面,这 6 个省份,6 个北方省份,他们的常住人口是流出的。
嗯啊,这里要说明一下啊,就是我们的人口普查一般公布的数据都是指常住人口,不是户,不是户,商户籍来算的。
嗯啊,所以它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人实际上的一个住宅和流动的状态,嗯。
我觉得可以提供一些对比的数据啊,比如说在同一个时期里边,像南方的,比如像广东这样的这个省份,它的这个人口增长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然后另外一方面就是像北方其他的一些省份,比如说我们讲的什么山河四省,嗯,包括像河北、河南,山东,山东,山东吧。
我们挑一个例子。
对这些省份,按照你刚才说的话,他们应该是增长的,那他们大概是个什么样情况?
对,那么最厉害的省份是广东,十年里面增加了 2169 万人, OK, 哦啊,浙江也比较高,浙江有 1014 万人,就这两个是超过千万的省份。
那么再往下,其实山东就已经是排名前五了,嗯啊,它是 573 万,河南是 528 万,都非常厉害。
所以其实北方也并不都是减少了,像你刚刚讲这两个例子,它属于是人口增长还是比较多的。
对。
包括大家可能认为存在感比较弱的河北,它也是增加了 275 万人,然后呃,也都就是按自然增长率来算,再加上它应该还是有一定的人口流入的。
嗯。
那人口的话,其实是我们观测一个地区或者说是一个城市,它的这个所谓繁盛,或者说是有点没落的一个横转的指标吧,而且它确实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意味,因为这些人口的话,其实背后是跟就业或者跟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相关的。
说到这个产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是大家所谓这个北方没落,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嘛,就除了人口以外就是这个了。
其实最近正好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或者说是一个挺热门的一个指数,就是所谓的体制内指数。
它指的是就比如说一个城市里面所有的实缴公积金的职工里面,有多少是体制内的缴存人数,它按照这个比例算了一下,就是所谓体制内强度这个概念对。
然后我们看到它的一些统计,里边具体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搜啊,我们看到的一些确实是北方的城市,这个相对会高一些,相对会高一些对,比如像我们刚刚讲到的,像东三省,像辽宁,你可以看到有超过十个城市,它的这个所谓体制内的比例会超 70%, 那确实是非常的高的,而绝大多数可能都超过一半,相对来说,我们看到一些比如说华南的或者是东南沿海的一些省份,它的这个比例就会相对低一点,有可能百分之二三十,有的有可能低的是百分之十几对会有。
嗯。
这是相对的一个概念。
体制内的这个公积金缴存,它这个维度还是比较的刁钻和我觉得不一定完全的可以全面概括来看。
这个所谓体制内一个观察的角度是,所以它不代表完全就是说体制对于这一个地区域的影响力有多少,对。
它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占比的,这个可以等价的这样一个数字。
但是从我们的角度上呢,更多我们去和很多城市里面的年轻人聊过类似的话题,大家会确实在直观上感受到的北方城市的这种体制感,或者是体制之外是不是还有好的工作机会,包括说尤其是大学毕业要留在当地,或者是是不是要回到家乡,或者甚至是就是这这些城市有没有值得我很陌生但是想想去冲一把的这个做选择的时候啊,大家会很直觉地觉得北方城市好像没有那么多机会。
或者在他直观的职业的选择里面,就是体制内,或者说相关事业单位啊,国企,他可能是在他脑子里面比较先跳出来的那些单位。
嗯,对对,我觉得关于体制内的话,还有一个需要厘清的一个差别就是并不是说体制内就一定代表说经济活力就弱,就是我们刚才讲这个体制,它是除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包括国企的嘛,你也没办法说一些国企就一定代表它这个所谓的经济活力弱,这个是不能等同的。
其二的话,我觉得与其说大家觉得这个北方的机会少,是因为就是体制的这个强度比较大,不如说就是他直观感受到的一些具体的现象,或者说是具体的一些表征。
比如说在北方的城市,有可能我们现在说的那些新兴的,然后招人非常多的一些行业和企业,比如互联网行业,比如说互联网行业会相对比较少一点。
是的,说白了话就除了北京有可能就比较少。
呃,然后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在第三产业这个方面,有可能北方的城市相对来说就会偏弱一点,招人的规模也好,它整个产业的规模也好,它的分布也好,都相对的会少一些。
对,包括第三产业的,有一些涉及到服务业。
体感的问题啊,虽然我们一直说北方人民都是热情好客的,我觉得在热情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它有些机制会让你觉得很奇怪,比如说我们之前在统计中国的夜间经济的一个数据的时候,嗯,我们会纳入,这也不算纯粹的市场性的服务,也就是夜间公共交通截止运营的时间啊,我当时被这数据很震撼,就是东北的很多城市,它确实 8 点 半, 9 点 就结束了。
就是晚上真的不要出门,是这个意思吗?
就有这种,就是反正你们也不出门,我们也就不提供服务了。
嗯,这个我觉得跟气候还是有一定关系。
嗯,但也有类似的,就比如说他们白天提供服务的时间也挺短的啊哈哈。
是跟日照有关?
反正有各种原因吧。
但是大家会觉得,虽然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这个哈尔滨他以他服务的热情对吧,这个尔滨市服务火遍了全国,但但也本质上反映出他可能过去的底子,至少没让大家看见,嗯嗯,或者在外界的口碑没有那么响亮,他需要这一轮再重新以极其热情的这个耳槟式服务,再让大家觉得这里的文旅体感很好。
这个还是有一些它背后的原因所在的。
简单归纳一下的话,就是我们这边想讲的,大家如果是普通人体感上所谓的这个目的的话,有可能更多的还是跟消费端的或者是第三产业比较相关,如果你一定要从比如说整个的 GDP 啊,或者这些大的公司的发展的话,其实北方还是有很多工业啊,农业啊这个方面的发展,但只不过就是在发展比较重要的这个第三产业,这个层面有可能大家体感会比较强烈一点。
嗯。
但这里面也有两个现象可以我觉得可以多讲一下啊,就是一个呢是北方曾经是有过一些明星城市的,嗯,而且他的这个明星的点都不是靠现在的网红城市,文旅这些点带起来的。
嗯,继续讲东北城市啊,大连。
大连大概在十几年前,就是我们讨论这个时间段之前,它其实是北方很重要的一座明星城市。
包括也有很多企业。
嗯。
对,而且它当年有一个很红的行业叫信息服务外包行业,也就是所谓的大厂的前身。
对,嗯,大厂们的前身当时在大连软件园这个产业园区的一个鼻祖性的,这样的一个区域里面很繁荣。
包括现在,其实还是有很多大的企业,包括外企,他们的软件服务的中心是在大连的。
这都是当年积累下来的一些底子,包括说它也面向了比方说日韩这个东亚区域,开展了很多这个外贸的服务。
所以你说当年大家毕业了要去找个工作,大连部市委是一个好的选择,又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相对比较舒服的北方城市。
嗯,但是像这样的明星城市,可能在最近十几年里,我们在北方几乎见不到了。
嗯,就产业类的,这种有产业基础的,不是纯网红性质起来的,长红红型的明星城市,嗯嗯。
变少了,就是既没有新的明星城市,老的明星城市又没落没落了。
嗯,对,大连现在在新一线开外,好远了。
然后还有一点呢,就是最近我们才发现,包括东北区也好,包括一些西北区也好,大家能够真正拿出来说比较扎实的产业类目啊,很多就涉及到举国体制可以触碰的这一些大型的科技研发,比如说沈阳的像他的大飞机啊,他的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嗯啊,这些类型其实在北方的好几个城市里面,都有很强势的露头的这个趋势。
嗯,但这里面背后不是像南方很多城市,它是靠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支撑起来的,嗯,不像早一届的这个大厂们,都是创业创出来的,嗯,它更多的是创新,嗯,就它不是创业的范畴里面,所以它们更多的是依靠过去打下的高效的底子,还有过去的这种大工厂的体制,嗯,啊,包括说国有的这种机制和整个运转的逻辑能够支撑起这几个北方城市,它下一步在这个全国的这个产业布局里面,它占据的位置就变成了往举国体制,打造硬核科技之都的这种方向去走了。
嗯。
等于说还是要有前面那个底子才能捡起来,但也就是前面这个底子。
嗯,对,而且这个倒是和可能我们认为的改革开放之前就积累下来的北方的一些工业基础会相关,科研基础都还有相关性一脉相承。
呃,倒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的方向。
嗯嗯。
大家仔细听的话,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没落的话,其实已经和这个词本身的这个意思有点不一样了,就是这些城市,它并不是指比如你的 GDP 连年的什么下降了十几年,或者说是你这个经济变差了非常多,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刚才程若讲的这个所谓的差距拉大。
嗯嗯,就是过去那个十几年,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飞速的在规模或者说是它的这个各方面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北方的过去一些比较好的城市,它有可能发展的速度就没有那么快,所以你显得它这个差距拉大了,落后了,这个实际上是我们看到的没落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然后是所谓不定则退的一个概念。
对,然后它这个主要体现的话,其实还是在我们刚才讲的,不管是第三产业服务,或者说是这个呃人口的流动背后相关的,还是跟这个市场经济,或者说是是这个市场的主导在这个方面比较弱是相关的。
对,这里面也可以说最近十几年吧,整个中国城市它的发展的这种内驱力啊,嗯,实际上更多的市场资源应该是优于优先于政治资源。
嗯,比方说东北在呃,建国之后的那一轮的就叫现在叫东北振兴嘛,以前是东北就是老大哥的那个形象。
它其实是来自于建国之后需要大规模的这种大工业生产,嗯,需要去赶赶超呃,发达国家的这种打基础的时候。
那时候东北的基础本身也很好。
对它是一个政治资源绝对倾斜的,包括当时在西南地区做大三线,做这个竣工的这些方案,资源分配的这个手是什么手腕是一个看得见的手来调配的。
嗯,而呃我们经历的这十几年里面,它更多的是一个市场发展的逻辑,当这个市场发展的逻辑的时候,它肯定会更优先选择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发达,然后营商环境更好,包括说大家的这个奋斗获得回报的容易程度更高的一些区域。
嗯,那么这种资源之间的倾斜的博弈,其实也确实造成了北方它自己本身的城市发展的时候,它的发展方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对城市选择的考量。
刚才从这讲的这个点的话,我觉得很重要,其实已经是在讨论这个所谓的没落背后的一些机制性的原因啊。
第一个点其实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所谓的市场资源优于这个行政的,这个资源的把控,对吧?
对,还有一个蛮重要的点,其实是一个大趋势啊,有点抽象,但是它很重要的,就是中国的整个城市网络,它发展的一个方向啊。
这个事要说就要从上古时代说起啊,从黄河分明。
炎黄子孙说从 10 年 跳到跳到公元前。
公元前 2000 年,对,那么中国的最早的城市,因为大部分的这个古代开始的城市文明都是沿河而建,沿江而建的。
嗯,那中国最早的在这个古代的时间点上,一直是一个黄河文明主导的。
然后慢慢地从南宋之后,可能受到气候啊,受到它这个战乱啊,包括说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它其实是有一定的经济重心向南迁,包括长江的水运,带来了一部分的这个城市发展,这都是 long long story 了。
但是我们来看,就是在中国的近现代来说,它整体上是一个沿海文明主导的城市发展逻辑。
嗯,也就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整个经济最快腾飞的这一段时间里面都。
东南沿海的开放,实际上是带来了中国一大批城市的成长和让他们现在在整个网络格局当中,已经明确是一个头部城市和接点城市的地位的。
嗯,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分水岭,大概就是在我们讨论的这个 10 年 前后, 2010 年、 2010 年 左右,中间出现了一批城市,他们不在沿海,嗯,在东南方向,他们更多的是出现在了中部甚至西部的很多人口大省的省会,嗯,比如说像四川成都啊,对,然后也比如说郑州武汉啊,包括武汉长沙,其都是受益于他自己所在的省,包括他所在的区域,其实供给了大量的这个基础的人口,嗯,然后他们又是自己的区域的经济重心,嗯,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新县城,对,在新一线城市里面会经常谈论到的一个话题是,现在很多人不在一线城市选择自己的就业机会啊,转而选择了自己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去找它的发展机会,嗯,它是一种东部沿海最早的这些头部城市,它的怎怎么讲,它的溢价其实没有那么高了,嗯,同比来说,回到一个温暖的,有家乡味的,然后文化相适应的,同时经济也不错的地方去发展,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这个背后的经济动因更多的还是一个单核的,就肖老师说单核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它周边所属的大量供给的人口腹地,嗯,这样的一种现象带来的。
而这样的省和它的省会呢,北方比较少哦。
你绕了一圈,是这样一个意思 OK?
哈哈。
因为北方人都已经流走了嘛,是这个原因吗?
本身北方就不是一个人口大聚集的大区域,嗯,在农业文明时代,北方,尤其是北京最早的时候,都不是一个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和大规模形成人口聚集的,嗯,先天自然条件的这么一个区域啊,它本身人就没有那么多。
嗯,那么同时再加上近现代的城市发展里面,好像类似这样的省会也相对比较少一点啊。
刚刚从来讲这个,就是这个逻辑链比较长啊。
简单地来讲,就是近十年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一些人口大省的省会,它会虹吸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个当中包括人口,包括经济的、产业的资源。
而这些人口大省主要是南方的,对北方的比较少。
对,这个里面,反正大家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去 cue 一些城市,就是说其这些地方吸血了整一个省的资源,来搞定他自己一家人家的发展。
嗯,对。
讲的这些城市,像我们刚刚举的例子,武汉、长沙、成都,呃,包括重庆也可以算吧。
嗯,这些主要都还是在南方的,然后北方的为什么比较少呢?
是因为北方人口大省本来就比较少。
嗯,其实主要就是河南山东,差不多差不多,河北河北,因为有北京嘛,我们就不算了。
嗯,刚才丛乐其实给我们讲了两个可以观察这个所谓没落的一些角度吧。
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市场资源的分配,呃,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这个其实对于不同城市的这个发展产生了蛮大的影响。
第二个的话就是中国城市的这个发展趋势,或者说这个格局的一个变化,就是所谓的人口大省的单一的这个省会,这个单河,它变得越来越重要,然后增长非常非常的快。
而这种人口大省在北方先天的比较少,这个就跟历史长期的这样一些因素都有关系。
对,当然这里面也可以看一个很小的问题啊,其实在这十几年里面,中国城市之间的连接还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高铁网络,在这上面又附加了一张网啊啊,使得过去,比方说我们说,尤其是西部地区,过去它其实是蜀道,难受制于交通条件而导致它有一些人口的集聚,资源的流动不好办。
OK, 但现在高铁其实大量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嗯,这就把我们的起跑线拉平了,嗯啊,过去可能北方地区认为自己一马平川,有很多的事好办事,嗯,对,但现在大家的条件更加相似的情况下,他再怎么能跑起来,挑战应该会更大。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还会不光看这些很硬核的东西,嗯,好多的事。
大家为什么会经常用没落这个词想去形容北方?
它还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感知,精神层面上失落的一个感觉。
对,在 2019 年 那次榜单发布,讲整个北方地区的新建城市变少的时候,我最后写了一句话真正困扰着整个北方地区的那种失落,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城市多样性的追求是有关系的。
嗯,这就回到了我们最开始讨论的那个问题,好像从体感上,你会觉得北方城市他们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嗯,相对是模糊的。
嗯。
就是这个。
我们其实今天一直想要努力地从一些比较硬的、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没落,所以这个没落的感觉来自力于哪里?
但是最后这个其实落还是要落到感觉上面。
嗯。
但其实最后这个感觉会再驱动人们做出新的选择,嗯,就会造成一些新的变化。
对,所以这里面我们经常会讲北方城市有一种不进则退,他其实没有不努力,嗯,但只是大家的选择变了,或者那些更优秀的人跑到了更前面去。
相对的差距的拉大,或者说是体感上的这个变化,这种感觉的这种血东西,反过来又会实际地影响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接下来的这个实际的发展。
对, OK, 那就是我们这一期城市就是这样的内容,我们下期见!
这期不预告啦,下次见!
下次开个盲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