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孟岩投资实证》,孟岩是且慢创始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10余年,深入理解并实操美股、港股、A股等多种投资方向,每周都会记录自己的实盘业绩和心得体会。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孟岩的微信公众号。 2018年10月非常有幸近距离聆听了一次对冲基金大佬、桥水创始人达里奥有关《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和债务周期》的演讲。这个演讲的主题是“债务周期”,可以帮助你理解整个经济系统是怎样运行的。除了演讲主题本身,我印象最深的是达里奥说的四句话,从开头的人生的三个阶段,再到承认 “无知” 比 “知道一切” 更重要,接着是冥想和中国经济,我们今天就聊聊这四句话。 先来说说这第一句话:人生的三个阶段,在演讲的最开始,达里奥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习,在此期间我们要依靠别人; 第二阶段是工作,在此期间别人依靠我们; 第三阶段别人不再依靠自己,不用非得工作,可以自由的去享受生活了 达里奥认为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可以把一生的经验、原则传授于人,让更多的人得益。让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更好的进化。而这也是他现在在做的事情。 接下来看第二句话:承认 “无知” 比 “知道一切” 更重要 这句话来自于提问环节的一个回答。达里奥重复了3遍这句话,如果你看过达里奥 的《原则》,“极度开放”是这本书里面 达里奥从头强调到尾的一句话。 在我喜欢的另一个智者 - 纳德拉的《刷新》中,他也分享过“承认无知”、“学习一切”的重要性。他让微软的10万名员工接受 “学习一切” 的好奇心,对应着微软历史上曾经的 “知道一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觉得认为自己极度开放,学习一切的人,大部分人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包括我自己。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别人对你说你有这些问题的时候: “你的公司管理有问题” “你对业务的深度思考根本不够” “你对自己的产品细节不够关心” “你的这个代码架构有问题” “你买的这个公司不是好公司”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发自内心、主动的 希望引导这个人把他的理由说出来,从而帮助自己找到盲点、找到进步的契机;还是应激的、被动的找出各种逻辑试图去说服对方,逞口舌之快、保全自己的面子? 我觉得,在面对这些指责和争论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我还只能被动,做不到 主动。 纳德拉曾经说过:“ 坦白地讲,我天性如此,在获知某个缺点时,我会感到兴奋,而指出这一缺点的人给我的是一种洞见。我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在哪些方面保持着固化型思维?在哪些方面保持着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代表着一切。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第三句话其实也就是一个词—冥想 达里奥 说自己从 1968年开始练习冥想,每天坚持,刚好 50年的时间。冥想让他的 "头脑" 更加 "清晰",而清空大脑能让你更清楚的看待这个世界,这也是 "创造力" 的来源;冥想让你更加专注,这对于提高效率、深度工作都是及其重要的;最后,冥想还可以让你更加客观看待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把“小我”和真实的你分开,我想,最后的这个理由也部分解释了上一条,为什么达里奥可以如此“冷酷”的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因为他的小我已经极小了。 嗯,等我冥想 50年的时候,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冥想对我的帮助。 最后一句就是关于达里奥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了, 这段是当天的重头戏。尤其是在看衰中国的情绪刷遍朋友圈的今天。 他认为我们应该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发展,给于足够的敬畏和感激。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穿透迷雾,人们应该努力寻找驱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和核心竞争优势。保持这些因素的稳定和一致,是应对未来最好的方式。 就在达里奥讲这段话之前的几个小时,各大媒体刊发了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回答记者有关近期热点问题的采访。如果你仔细读这篇采访,你会发现其实就是强调 达里奥所说的,“保持这些因素的稳定和一致”。 中国有句话叫“灯下黑”。当我们身处一个组织,小到公司、大到国家。很多时候容易陷入细节,看到各种当下的问题,而忽略了一个组织自己独特的底层的驱动因素。而这些底层、最关键的驱动因素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它能否长期成长的核心。如何既能“见微知著”,又能“穿越迷雾”,我想是接下来我需要锻炼和思考的。 最后放一张达里奥的分享图,我放到了声音简介里,作为这次朝拜的结尾。 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感受的到他的“真诚”,我相信他,我也相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