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市场波动可以降低吗?

市场波动可以降低吗?

2019/11/5
logo of podcast 孟岩投资实证

孟岩投资实证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这里是《孟岩投资实证》,孟岩是且慢创始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10余年,深入理解并实操美股、港股、A股等多种投资方向,每周都会记录自己的实盘业绩和心得体会。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孟岩的微信公众号。 昨天的节目中我们聊到了未来还会不会有牛市。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在我收到的私信中,有这么两个问题特别有共性。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未来波动没有这么大了,是不是我们赚的钱就少了? 第二个问题是,A股的波动真的能变小吗?如果把目前股票市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值,从30倍 降到 10倍,需要多长时间?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未来波动没有这么大了,我们赚的钱是不是就变少了。 如果波动大幅变小,对一小部分人来说,他们赚的钱一定是变少了。因为他们现在除了企业经济增长的钱,还能赚到一大部分交易对手的钱,或者说是不理性的投资者贡献的钱。 但如果把A股的投资人看成一个整体,他们的幸福感无疑是大幅提高了,大家的赚钱概率更高、焦虑更低,波动对经济的伤害也更小。也就是所谓的 “牛长熊短” 或者 “天天都是牛市”。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A股的波动真的能变小吗?如果把目前股票市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值,从30倍 降到 10倍,需要多长时间?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是不知道的。十年前初入基金行业的时候,不少行业前辈告诉我,10年以后我们就会像美国市场一样,都是机构参与,股市的“大起大落”会大幅减少。很遗憾,10年后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波动幅度更大,牛市时间更短,大众口中的股市依然是“赌场”。 把这些都怪给投资者的“情绪”和“不理性”么?这显然不公平。 我觉得其中的部分原因需要归在金融行业的从业者 —— 比如上市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公司、销售渠道还有金融媒体等。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对称如此巨大的行业中,我觉得我们这些从业者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说到这里,想起去年读过的一本书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众所周知,巴菲特和芒格所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个上市的集团公司,巴菲特和芒格会在每年的年报中附上自己写给投资者的信。这本书把这些信按照主题重新做了编纂,比较易读。 今天不讨论书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投资教诲或者令人捧腹的段子,而是借用书中巴菲特对股东结构以及伯克希尔股价的思考,从一个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问题。 先说说为什么要上市。 巴菲特和芒格认为,伯克希尔上市的目的并非是股价最大化。他们选择在纽交所上市的唯一原因,是希望能降低股东的交易成本。因为公开上市之前,需要用钱的股东们只能在场外柜台进行交易,交易成本很高。 光这一点,恐怕已经和大多数公司上市的目的不太一致了。 再来看看巴菲特和芒格对伯克希尔股价的思考。 二老认为,与众多的上市公司相比较,他们不希望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越高越好。用原话说就是“ 我们只希望股价能以内在价值为中心,窄幅波动即可。” 这点听起来也很奇怪,作为一个公司的 CEO,难道不是希望自己公司的股价越高越好么?为什么会希望股价尽可能贴近内在价值来交易呢? 巴菲特的回答是:“ 股价的过分高估或过分低估都令芒格和我感到不安,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出现,会使得很多股东所获得的结果完全不同于公司本身的运营结果。 ” 就像我们之前分析的, 公司价格 = 公司价值 + 情绪 如果能够让公司的股价尽可能的贴近公司的内在价值,最大程度的减少情绪在中间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股价不会在严重低估与严重高估之间来回震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运营成果将惠及同一时间段的股票持有者。股东们所获得的奖励与惩罚,基本上等同于公司的运营结果,而非其它人的愚蠢行为。 当谈到股东管理的目标时,巴菲特说:“ 尽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我们的股东在其持有期间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希望将一些股东从其他股东即交易对手那里获取利益的可能性最小化。 ” 我很想知道巴菲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执念。我重新翻了这本书,又查阅了相关的股东信。我找到的原因有三点: 1 .巴菲特说“ 我们只愿意与我们喜欢并尊重的人一起工作 ”。并且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让那些欣赏自己的策略、分享伯克希尔愿景的人获得收益; 2.将这些人看做一个整体,如果市场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一致,他们将得到最大的公平; 3.对于伯克希尔和自己名声的珍惜,不希望股东亏损的原因来自于公司经营之外。 那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呢? 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找到并且维系认同自己理念的股东群体。 巴菲特认为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 有一个长期的、以企业运营为导向的股东群体,而不是一个短期的、以股市变动为导向的群体 ”。就像经营一个餐馆,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相反,经营者应该提供一份明确的菜单以吸引特定类型的顾客。 对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这份菜单是“长期”、是“企业经营”。他们所有的政策和沟通都是为了吸引那些认同巴菲特理念,着眼于长期,关注公司本身运营的投资人。并且刻意去过滤掉那些只关注股价变动的短线买家。 如果能不断的吸引这类投资者,并且不断的让那些短期或者有不现实预期的投资人兴趣全无,理想情况下,伯克希尔的股票就能够按照巴菲特所希望的那样,始终以符合企业价值的合理价格进行交易。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里面还收集了巴菲特关于 IPO、“回购”、“为什么要发行 B股,如何发行” 等公司治理方面的思考,你会发现,他所有这些行为的思考和决策,都是以上面这个原则来支撑的。 巴菲特和芒格认为:“ 如果我们持续地宣传我们的商业和股东哲学,不掺杂其他矛盾的信息,我们感到高质量的股东群体是可以被吸引和维护的。这种自我选择效应发生之后,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回到我们的市场。 10年间我们的市场波动并没有如行业从业者预测的那般降低,原因只怪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吗?我觉得并不是。 当上市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中把公司改名为“P2P”的时候,我们希望寻找什么样的股东群体? 当媒体和研报在吹嘘所谓的“高送转行情”的时候,我们希望吸引什么样的投资人群体? 当基金公司因为基民“恐高”而选择净值归一、在泡沫严重的时候依然募集新基金时,我们希望吸引什么样的基民群体? 降低市场的波动需要所有金融从业者的努力。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美的做到,但如果我们希望10年后回看的时候,这个市场的波动能有所降低的话,巴菲特的做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