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孟岩投资实证》,孟岩是且慢创始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10余年,深入理解并实操美股、港股、A股等多种投资方向,每周都会记录自己的实盘业绩和心得体会。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孟岩的微信公众号。 今天和大家聊聊“分散投资” 和 “集中投资”哪个好? “分散投资” 和 “集中投资”,一直在投资界有很大的争议。按照现代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分散持有股票可以极大的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中国的古话也有:“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巴菲特确实批评过非理性的“分散投资”,注意,是非理性的、为了分散而分散的“分散投资”方式。他认为这是很多投资经理长期无法战胜指数的原因之一。 我从网上找到了巴菲特批评非理性的分散投资的原话,实在太精彩,原封不动的摘录于此。 我当然也希望有50个不同的投资机会,每个投资机会的年预期收益率都至少超越道琼斯指数15个百分点。如果这50个投资机会相互之间并不相关,我非常乐意在每个投资机会上平均分配资金,满怀信心地等待合伙基金的最终投资业绩超越道指15个百分点。 但事实并不如此。 我们非常努力才能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我所说的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是指其年投资回报率至少可以超越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这仅有的几个投资对象的预期收益率的波幅可能相当大。 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要投多少钱在排名第一的投资项目上,要投多少钱在排名第八的投资项目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项目的预期收益率的差距有多大,也取决于排名第一的投资项目取得较差收益率的概率有多大。两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可能相同,但其中一项投资的收益率估计有0.05的概率低于道琼斯指数15个百分点,另一项投资的收益率估计只有0.01的概率低于道琼斯指数15个百分点。前者预期收益率的较宽波动幅度降低了集中投资的可能性。 实际的投资操作并不像以上所讲的如此精确,但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确定的事实,基于各种经验进行适当的推理,最终计算出各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理智和感情双重因素的影响,这才是投资管理业务的内涵。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进行了上述计算,长期的投资业绩将客观地评价你的计算能力。 我确信,任何一只基金,即使只将取得良好业绩作为一个次要目标,也不会考虑拥有100只股票。加入第100只股票不仅降低了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而且不能有效地降低投资组合业绩波动的风险。 有些投资人在审慎分析各个投资对象后仍然坚持过度分散的投资策略,我称这种投资策略为“各来一个的诺亚投资策略”,这类投资人应该去驾驶诺亚方舟而不是进行投资。诺亚这么做遵循了生物原则,但投资人这么做就是偏离了数学原则。 当然,其他人不理智的过度分散投资并不能证明我们集中投资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根据投资目标推敲自己的投资方法。最佳投资对象是预期收益率和可容忍期望值误差的最佳组合,可选择的投资对象的范围越广,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误差会越小,当然,预期收益率也会越低。 集中投资的策略很可能导致某一年或者某几年的业绩大幅低于分散投资的业绩,但它很可能在以后年度带来丰厚的回报。我相信这个投资策略将会提高我们的长期收益率。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合伙基金相对于道琼斯指数的优势从1958年的2.4个百分点提高至1965年的33.0个百分点。与其他投资基金相比,你会发现我们相对道琼斯指数的波动幅度非常之大。采用分散投资的方式或许可以降低波动率,但同样也会降低合伙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回过头看,我认为之前要是持股更为集中就更好了。 我认为这段话点明了投资管理行业的实质:评估各项投资的收益预期,根据评估结果分配资金。 巴菲特采用集中投资,追求的是最优结果。但评估究竟是对未来的预测,即使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不世出的商业天才,也需要用能力圈、安全边际来进一步提高评估投资收益预期的准确性。同时,他们也明白集中投资会带来的短期内较大的波动,并坦然接受。 同为格雷厄姆俱乐部的另一位杰出的投资人沃尔特·施洛斯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资方法。沃尔特·施洛斯50年的投资回报率是年化16%。他的投资组合非常分散,经常持有100只以上的股票。施洛斯在被问到关于“分散”还是“集中”的问题时,回答非常简单:“沃伦巴菲特这么做可以,他判断人很准确,判断公司也很准确。我不行,因此我用另外的投资方法”。 其实,“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都是对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自知之明,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