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80.《隐墙》:女性书写的孤独末日,这绝望又温柔的世界啊

80.《隐墙》:女性书写的孤独末日,这绝望又温柔的世界啊

2024/6/10
logo of podcast 痴人之爱

痴人之爱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苦影
阿酌
Topics
阿酌:本书并非田园牧歌式理想生活,而是对极端环境下缓慢而平静绝望的细腻刻画,在田园与噩梦间切换,展现女性在有限空间的生存状态。语言富有力量,在绝望与温柔间达到平衡,带来独特阅读体验。与《鲁滨逊漂流记》对比,展现女性视角与殖民者视角的差异,以及对人性的冷峻观察。墙的设定象征了时间失效,只有主人公的意识才能感知时间,她的死亡将终结时间。对物资的清点体现了对生存的焦虑和安全渴望,压缩生活空间体现了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对奶牛的描写象征着不同于传统神性的存在,而猫则代表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小白猫的死体现了丛林法则的残酷,搬到高山牧场体现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废弃汽车和植被覆盖的场景,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文明的脆弱。对星空的描写展现了人物在极端环境下获得的宁静和超然。 苦影:本书与《瓦尔登湖》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对比,展现了其对男性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批判。主人公的匿名化和对动物的命名,体现了其对自然秩序的重建和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墙的设定并非着重于政治含义,而是展现了墙内外生活与时间上的强烈落差感。对时间流逝的描写,体现了主人公对时间意义的迷茫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对物资的清点和生活空间的压缩,体现了主人公对安全和生存的焦虑。奶牛的形象象征着一种不同于传统神性的存在,而猫则代表着与人类保持距离感的自然存在。狗和猫的形象对比,展现了不同类型的人与动物关系。主人公对人性的冷峻观察,体现了她对人际关系的悲观态度。主人公在墙内世界的精神状态,是其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压抑感受的投射,也是她寻求精神解脱的方式。

Deep Dive

Chapters
讲述了作者与出版社沟通的负面经历,表达了对某些出版社营销行为的不满,以及作为播客主创的无奈与心酸。
  • 作者控诉了出版社以赠书为名进行营销推广的隐性要求和不体面的沟通方式。
  • 作者表达了作为独立播客创作者的无奈和被冒犯的感受。

Shownotes Transcript

“如果时间只是存在于我的头脑中,而我又是最后一个人类,时间就会随着我的死亡而走向终结。” ——玛尔伦·豪斯霍费尔《隐墙》 嘉宾 苦影 (豆瓣@苦影,公众号@博纳茨) 主播 阿酌 本期摘要: 1.拉踩《瓦尔登湖》:想和哲学王一样过田园牧歌的生活,你还差一个老婆 2.拉踩《鲁滨逊漂流记》:每一个热爱殖民的白男,都有一个公狗撒尿的梦想 3.墙的设定:一座看不见的墙,半科幻的末世设定 4.墙的内与外:你的目光落在哪边,当下的生活就在哪边 5.温柔与绝望:在田园牧歌与末日噩梦之间不断交错的钟摆 6.奶牛与森林之神:在基督教的谱系之外,想象另一种神性的可能 7.失效的时间:如果时间只存在于我的头脑中,我的死亡将终结时间 8.末日背景下的种田模式:像囤积癖一样清点生存物资 9.对人性最冷峻的观察:相比于人类的同伴,墙里的动物们更加值得信赖 10.提供饱满情绪价值的快乐小狗:一种理想但真空的情感投射 11.始终跟人类保持距离感的猫:投射人与森林更真实的关系 12.珍珠与老虎之死:丛林法则下的残酷悲剧 13.在森林中重塑自我:剥离女性气质,成为没有性别的生物 14.平静的绝望:脱离社会、进入森林并不意味解脱,而是更加本质的虚无 15.一个人类彻底消逝的世界:森林里的废弃汽车,草场上的奶牛,以及永恒的星空…… BGM: Anne Akiko Meyers;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 Steven Mercurio - “Largo from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in F minor, BWV 1056 Julia Fischer;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 Violin Concerto No.2 in E, BWV 1042:2. Adagio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以以下方式给我们打赏: �更新小宇宙app,shownotes拉到最下方有「赞赏」通道 �公众号搜索「痴人之爱」,任意选择一篇文章,最下方可以打赏 ️爱发电搜索「痴人之爱」,提供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