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pisode 122: 「医保见底」彻底解析

Episode 122: 「医保见底」彻底解析

2017/12/26
logo of podcast  太医来了

太医来了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夏雨青
田吉顺
Topics
夏雨青:中国医保体系存在三大问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主管部门存在差异;医保资金存在年度收支不平衡,甚至部分省份十年前就已出现此问题;医保资金计算方法存在缺陷,未计算历史结余的利息收入。医保见底并非今年才出现,三四年前部分地区已出现年度收支不抵,甚至有些省份十年前就已出现此问题。 造成医保见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医保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以及医保资金大量流向无效支出(例如中成药),这与以药养医的体系密切相关。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导致医疗行业利益损失,从而催生以药养医等现象,中成药只是结果而非根本原因。价格管制改变不了商品的稀缺性,反而会导致更多人需求,使市场更稀缺。 解决医保问题需要放开市场,让更多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政府部门缺乏开放市场的动力,因为监管民营医院会增加工作量。医保部门砍掉部分药品和耗材,并非单纯为了省钱,也与公立医院和医生滥用医疗资源有关。医保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公立医院和医生的行为,主要手段是总额控制,但缺乏更有效的监管手段。 中国医保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其目标并非单纯的省钱,而是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医保目录是利益博弈的焦点,药厂为进入医保目录会付出大量公关成本。药厂为进入医保目录,需要进行多层级的公关活动,增加成本。政府和医院、医生都是既得利益者。医保资金问题具有周期性,政府通常采取运动式治理方式应对,治标不治本。 长期来看,可能需要医疗技术进步(如AI技术)来推动医保改革。目前政府部门缺乏改革动力,除非问题严重到无法忽视的地步。 田吉顺:公立医院与医保部门的结算存在滞后性,医保部门会事后审核医院的费用支出,并可能扣减部分费用。医院为了避免医保部门事后扣减费用,会引导患者选择自费项目,导致医保覆盖率下降,尤其在富裕地区。医保见底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因为患者难以承担自费医疗费用,尤其是一些高价耗材。 医保部门砍掉的药品和耗材中,既有确实无效的,也有可能存在真正有效的药物被误砍的情况,医生容易以此带节奏。医保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存在问题,简单粗暴,缺乏更精细化的管理。医生滥用医疗资源,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导致医保资金快速消耗。 解决医保问题需要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减少无效医疗支出。医患关系紧张,老百姓容易被医生带节奏,缺乏对医疗行为的判断能力。中国不缺医生,那些不愿按照规范行医的医生应该离开。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医保见底"的现象。嘉宾夏雨青老师介绍了中国医保的三大类,并解释了"医保见底"的两种含义:年度收支不抵和历史结余不足。该问题并非今年才出现,部分省份甚至已存在十年以上。
  • 中国医保分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大类
  • 医保见底指年度收支不抵或历史结余不足
  • 部分省份医保收支不平衡问题已存在十年以上

Shownotes Transcript

最近,部分医院停用了一些药品和耗材,于是「医保见底」受到关注。所谓医保见底,其实早在三、四年前就有,部分省份甚至已经超过十年。其中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政府不管老百姓死活」。作为既得利益者,政府、医院和医生都逃不了干系。本期我们请来曾在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工作的夏雨青老师,来聊聊国内医保政策相关的问题。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中国的医保运营机制有哪些问题? 现行医保体系,谁是既得利益者? 「医保见底」是什么意思?是说以后看病都没法报销了吗? 为什么停用部分药品和耗材,是不管老百姓死活了吗? 为什么有些自费耗材和药品也停用了? 停用药品和耗材,到底是谁的责任? 中国和英国的医保体系有什么区别? 作为政府行政人员,为什么没有动力推动改革? 《太医来了》网址:https://taiyilaile.com 登场人物 田吉顺:妇产科主治医师,《行医者说——知乎田吉顺自选集》、《妇产科男医生告诉你》作者 夏雨青:曾在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工作 Special Guest: 夏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