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周五晚7点》,在大事件中看见大趋势。我是杨律。 新冠感染还在持续蔓延,国家卫建委在本周当中公布的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一直在3000例左右徘徊,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如果从百度搜索情况来侧面观察,第一波中最严重的北京,本地网民关于“发烧”的关键词搜索指数,从12月初开始快速攀升,但在12月12号到达峰值后,已经开始转头大幅下滑。同样,“咳嗽”、“咽干咽痛”等关键词搜索也在下降。广州和上海的相关数据都有所延迟,峰值分别出现在16号和18号。 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疫情走向,搜索的分布中也包含了人们对疫情扩散信息的情绪反馈。 可以再看一下另一组北京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12月21号北京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比近日接诊高峰7.3万人次已经减少了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但仍处于高位。 但整体来看,很多地方都没有匹配好应对快速开放的准备,在财新记者的采访中,多个地方都出现了退烧药断货,抗原试剂和感冒药供应吃紧的局面。北京之前由于局势紧张,还有许多地方过来支援。比如国药的新疆、河南、湖北、湖南和山西分公司,都分别调配来药品,其中仅新疆分公司运过来的布洛芬、连花清瘟等药品就有差不多10吨。 与短缺相伴的是药物价格的上涨,在北京地区,主要用于婴幼儿退烧的布洛芬悬混液美林被炒到了2000元以上,而抗原试剂从常规的三四块涨到了数十元不等。 现在各大制药厂也纷纷宣布开足马力生产,像布洛芬原料药制造商新华制药和“快克”感冒药企业金石亚药都在最近回应表示,生产线已经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以便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在大幅扩散的感染中,最近社会上也出现越来越多人们因为新冠感染而离世的消息。所以,相较初期个体,比如刘强东、王石等人的现身说法,目前整体、详尽的新冠感染、重症、死亡等数据,才是当下最急需的、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准确地应对奥密克戎的信息。人们不应盲目恐慌,亦不能盲目放松。 张文宏最新的发言表示,当前老年人感染的高峰还没到,目前老人总体的新冠重症率很低。现在新冠疫情还是在逐渐攀升,预期一周内达到感染的峰值,届时重症率也将增多。 国家卫建委本周也明确了新冠死亡的归类方法:由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一位医疗从业者告诉财新记者,与2020年疫情初期不同,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更多是上呼吸道症状,死亡病例的直接死因多是因为病人本身的基础疾病而非肺炎。 如果对比其他地区的归类方法,比如在香港,会把患者在阳后28天内的死亡,都列为新冠死亡个案;在苏格兰,被归类到新冠的死亡,包括所有在死亡证明上提到过新冠的个例。相比香港的统计方法,这些数字中还包括了“疑似”或者“可能”感染新冠的人。 这两种方法大概率会囊括进比真实情况更多的新冠死亡数量,而国家卫健委的归类方法,又大概率会统计出比真实情况更少的新冠死亡数量。两类不同的统计方法,也将进一步以不同的方向,影响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 另外就是,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家庭也或主动或被动地规避新冠死亡定性。北京多位殡葬服务从业者告诉财新记者,目前在家中过世的新冠患者,120一般只以自身基础病开具死亡证明。如果要明确是因新冠死亡,需要单独走防疫部门手续和通道。这可能导致遗体无法进行一些丧葬风俗。这让逝者家庭大多最终会选择避免这种情况。 在又经历了这么多后,我们能在来年迎来疫情时代的触底反弹了吗? 张文宏在上周日的时候表示,“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但是转天就遭到了饶毅的发文反驳,表示这是不负责任的言论,因为“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究竟是什么,恐怕我们只能再耐心一点。 不过对于很多机构而言,他们已经给出了乐观的判断。包括摩根士丹利、瑞银、野村等外资机构,都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强劲的反弹,全部在最近上调了对2023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期。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是,本轮疫情将在春节期间达到高峰,到了3月底时就能恢复到22年的6、7月水平,并最终将全年GDP增速从5%上调到5.4%;瑞银则从4.5%调高到了4.9%;野村将4%调到了4.8%。 相比外资机构,国内机构本身的预测就比较高,都在5%以上,所以暂时也没进一步调整。 但是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认为,考虑到潜在增长率或已下降、出口下行、疫情本身冲击等因素,对2023年经济增速不宜高估;而由于居民收入减少、前期已释放部分需求等,消费和房地产可能也不会大幅反弹。 关于疫情相关的还有两个消息,一个是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以及复必泰二价疫苗在中国香港获正式注册,意味着不再受紧急使用的限制,成为正式上市产品。内地居民可以去香港接种二价疫苗;另外,两款复必泰疫苗也在这周运达北京,接下来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成都为在华常住德籍公民提供疫苗接种。德国驻华大使傅融也对外通报说,预计将会在未来数周内,实现给在华的德国公民提供上复必泰疫苗。 再来说一下本土经济。 上周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周当中也陆续有多位部委领导出来传达重要讲话,解读会议内容,也进一步释放了关于未来政策的规划。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将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紧紧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剩下内容中的一些重点有:提到了推动形成中美审计监管常态化合作机制。还有要引导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以及将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其中包括将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除了在谈及货币政策安排时表示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外,也提到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他在强调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偏移的同时也表示,“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 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表示,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中之重,要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的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在官方不断发出将支撑房地产行业的信号之时,房企也开始转向做出了乐观判断。曾经预测“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的头部房企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本周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判断说,行业已经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政策面逐步向好,且力度、广度完全超出我们预期”。而回顾万科这一段时间的动作,也的确是按照这个判断来做的。 在11月向交易商协会提交280亿元的发债意向,然后又和六大银行达成累计超过3000亿元授信的战略合作协议,到12月又提出在A/H股增发股票。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2022年以来,在监管支持下,公司平均每月发债规模达2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放宽限购的举措也还在持续推进着。 这周中,南京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可以对售房时缴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另外,如果是在南京长期工作,但是社保和个税都交在外地的居民,只要提供半年及以上的居住证明,就可以买一套房。 不过从货币政策来说,本周央行虽然连着进行逆回购,来维护年末的流动性,但是并没有选择调整利率。本月的LPR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65%,5 年期以上LPR为4.3%。 但因为马上将要步入2023年,也到了房贷利率更新的时间,去年12月的LPR是4.65%。这意味着选择房贷利率与LPR挂钩的贷款者,下一年的房贷会在原有利率上减少0.35%。 另外根据贝壳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数据,12月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平均已经来到了4.09%,更是有多个城市已经降到了4%以下。 说到利率,本来一直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加息潮中巍然不动、甚至直到现在短期利率还保持在负的日本,本周突然调整了货币政策工具,被不少人解读成“变相加息”,引得全球市场都随之震动了一番。 20号的时候,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调整了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浮动区间从正负0.25%扩大至正负0.5%,超出了市场预期。 日本为何突然这么做? 一是在全球,包括日本的国家国债利率都在提升的前提下,日本为了维持自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设定的目标区间里,就不得不进行干预购买大量债券;另外就是欧美都在加息,美国今年已经加了425个基点,利率来到了4.25%-4.5%,和日本产生了越多越大的利差, a这也引发了更多投资者借入日元投资美债或者欧债,导致日元对美元等多种主要货币发生了明显的贬值。 也因此有很多市场观点认为,日本央行已经丧失了控制力。可能会在被迫退出控制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时候,引发跨市场、跨国界的风险蔓延。 最后说一下俄乌冲突的最新情况。 在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前往美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首次离开乌克兰境内,寻求国际盟友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进一步援助。 然后,美国总统拜登在之后共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包含“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约18亿美元额外军事援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在声明中表示,这次援助将使美国自拜登就任总统以来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总额达到219亿美元。 而同样在俄罗斯当地时间21号,普京出席了俄国防部部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根据塔斯社的报道,普京当天在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和完善“核三位一体”的战备状态。他还称,这是维护俄罗斯主权和领土完整、战略均势以及世界力量平衡的主要保障。 所谓“三位一体”核力量,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具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三种核打击方式的能力。 好了,这就是本周的《周五晚7点》。 以上绝大多数新闻内容、数据和评论。你都可以在财新网的文章里找到,正文下方,也可以找到相关内容的链接。如果你对节目有什么建议,对内容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你在听完后,能够从迷雾当中,捋出一点属于自己的头绪,然后先过个轻松愉悦的周末再说。 保持乐观,咱们下周再见。 相关新闻: ·北京健康宝将与政务服务合并 未来根据国家防疫政策变化调整 ·国常会:切实保障群众防疫物资、用药需求;持续做好稳就业保民生 ·疫情迅速扩散 多地退烧药断货 感冒药供应吃紧 ·退烧药普遍缺货 备货不足流通不畅待解 ·百度搜索指数北京“发烧”信息获取高峰已过 预测明年1月中搜索高峰结束 ·成都有隔离酒店执行“2+3”政策 疾控称或为“试运行” ·德方称经两国协商 在华德国人可在数周内接种复必泰疫苗 ·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在港正式注册 内地居民亦可前往接种二价苗 ·张文宏:高峰期马上来临,走出疫情已成定局 ·防疫政策加速优化 部分外资机构上调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期 ·陆挺:不宜高估报复性消费的反弹幅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从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入手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附视频) ·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加快至24.6% 税收增速13个月以来首超非税 ·中财办韩文秀:抓紧研究房地产中长期治本之策 ·刘国强:2023年货币政策“总量要够” 房地产部门急需止跌 ·央行连续三日加码14天逆回购 呵护年末流动性 ·宝武集团兼并重组中钢集团 ·郁亮称房地产行业已释放积极信号 万科欲以股债融资捕捉机会 ·蔚来汽车数据泄漏遭黑客勒索 未及时告知潜在受影响用户 ·警惕不法中介“转贷降息”陷阱 银保监会提示四大风险 ·口腔正畸集采开标 平均降幅43.23%终端影响有限 ·日央行酝酿转向 或将推高全球债务融资成本 ·美国会拟授权未来5年可向台“军援”达100亿美元 中方坚决反对 ·中俄海军将在舟山至台州以东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就天然气上限达成一致 真正的考验或在下个冬季 ·欧盟达成临时协议 自2026年起征碳关税 ·马斯克封禁记者账号 六成网友支持其卸任推特CEO ·美国拟立法禁止政府设备安装TikTok 19个州已跟进 ·王毅与澳外长举行外交战略对话:回归初心校准航向 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