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 **尤扬(AssBook设计食堂、城事设计节、大鱼营造发起人之一) **主播 | **nada **剪辑 | **nada # 本期节目的内容
· 引言中提到的建筑师: 冯纪忠, 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担任同济建筑系系主任 27 年。1946 年从奥地利维也纳留学回国,曾参与“大上海都市计划”,但计划最终没能实施。冯纪忠反对苏联专家对上海发展“摊大饼”的主张,认为要保留老城区。1978 年,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冯纪忠设计了方塔园,“与古为新”,但受到批评。冯纪忠还设计了何陋轩。 葛如亮, 1957年起于同济大学任教,和冯纪忠是同事和好友。他的代表作品有:富春招待所(因为设计了四个院子而被批评“封建主义”)、上海黄浦体育馆、习习山庄(合作者:龙永龄,刘双喜)。 1980-1989 年病逝,参与设计了 22 个风景建筑。这段引言的作者、建筑师@居士的草图纸) 认为,因这个时期,葛如亮设计的风景建筑往往地点偏僻,属于规模小、边缘化的建筑类型,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较小,得以较大部分地按照设计师的本意建造。 夏昌世, 建筑师,被认为是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开拓者。1945 年至文革前,夏昌世一直执教于中山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身)。他设计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会水产馆被《人民日报》批评有“香签一样细的柱子 ”、“ 出挑很远却像蝉翼一样单薄的阳台”、“资本主义的臭牡丹”。他在1969年入狱,四年后开释。 王大闳, 台湾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贝聿铭是哈佛建筑系的同窗。王大闳在战后的台湾设计了许多经典建筑,最出名的是国父纪念馆,但王大闳本人一直认为这是个“妥协”的作品,并不满意。后来,王大闳的传记作者倪安宇写道,从许多官建筑设计案中,“王大闳悟出了建筑为政治工具的道理”。 陈其宽, 1921 年出生于北平,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后任东海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陈其宽既是建筑师,也是画家、景观建筑师,他与贝聿铭、张肇康合作设计台湾东海大学校园,“开台湾校园整体规划之先河”。他那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也被认为“将传统以新的精神境界出之,并连上现代主义的抽象审美观,进而与世界对话”。 华揽洪, 生于北京。父亲是中国建筑师华南圭,母亲是波兰人。华揽洪在巴黎读完中学、大学,在马赛创办事务所。建国后提出想回国工作,尽管父亲劝说,但还是全家回到北京,设计了北京儿童医院、北京首个设施全面配套的小区“幸福村街坊”。1957 年被打成右派,1976 年文革结束前回到法国。 **· **十五分钟生活圈 2016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发布,这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规划者希望将“社区生活圈”打造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这个单元在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区别于行政单位“街道”、“社区”。 不过直到 2019 年才公布 15 个试点,每区一个,包括本期节目提到的长宁区新华路街道。 http://ghzyj.sh.gov.cn/xxbs/shij/201908/t20190823_933483.html) **· **常德路店招事件 2019 年 3 月,上海静安区常德路统一整改的黑白店招在网上被称为“丧葬风”。后静安区总工会公开回复:“经现场核实了解,因区工人文化宫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招店牌设计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我们诚恳接受网友意见,并责成区工人文化宫及时整改。” 这一事件也导致区政府不得直接插手店招的设计。 **· **都市酵母 台湾的设计组织,跟台北市文化部门合作,针对城市店招这个问题,开展“小招牌制造所”的活动。他们依据台北不同城市空间状态,对店招元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俞挺、唐煜 俞挺,Wutopia Lab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俞挺的新建筑学认为,世界是事件的集合;他认为旧建筑学将世界视为物体的组合。 https://zhuanlan.zhihu.com/p/97181382) 唐煜,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合伙人,一条生活馆的项目设计总监。他认为,理解了新零售与传统商业的差异,才能真正设计出所对应的线下空间;而差异在于对流量的关注。 **· **小粉巷 位于上海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的番禺路222弄,改造后路面和墙面刷成粉色,在网上被称为“小粉巷”。 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分别记录了小粉巷的改造、在“精品小区工程”开始后变成建筑垃圾堆场的过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2742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018902_1) **·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 位于纽约曼哈顿,由弃用的纽约中央铁路西区线高架桥改造而成的绿道和带状公园,是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改造的经典案例。本期嘉宾尤扬指出,高线公园的顺利改造有赖于当时的多重条件、和多年的坚持抗争。 **· ****《新华录》** 一本关于新华录街道的杂志,由AssBook 设计食堂、大鱼营造、三明治合作出版。 **· **谷根千 指东京的谷中、根津、千驮木区域,不是一个正式地名。因小店众多,又兼有神社、文人故居,被如今的旅游指南视为东京必去景点、下町(平民区、老街)的代表。 在《本土东京》一书里,谷根千的居民被描述为一群极有社区营造意识的人。 **· ****《本土东京》** 考察了从 1960 年代开始东京的公共广场、居住社区、道路和博物馆,作者乔丹·桑德认为这些地方利用和动员了东京的本土历史。其中专门有一章节讲述了谷根千社区和谷根千杂志的形成。 乔丹·桑德在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日本历史,还著有《现代日本的住宅与家庭》(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获2004年的费正清奖。 **注释 | **nada **场地 | **just pod **引言 | **豆瓣@居士的草图纸) 音乐 | 笹川美和 「家族の風景」 「上层建筑」是一档关于城市的播客节目。从设计出发,谈论城市有关的一切。既谈经济基础,也谈上层建筑。 欢迎给我们写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