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01|建筑展上人挤人,是什么让它变得流行?

01|建筑展上人挤人,是什么让它变得流行?

2019/12/30
logo of podcast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嘉宾:**赵清(建筑师) **主播:**nada  **剪辑:SJ 起因是在建筑展上人挤人。想了想,这背后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 为何不同的艺术机构都在某一时刻意识到,该专门策划建筑展了? · 建筑要怎么展?毕竟我们在展馆里看到的都不是实物。 · 如果策划一片厉害的建筑群,它究竟是展览,还是对城市空间的再塑造? · 外国建筑师来中国办展的时间,为何与他们在中国接项目的时间如此巧合? 为了展开讲讲,于是有了这样一期节目。 # 名词解释: · 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 2012 年,是内地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的建筑由原上海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最有标志性的是一座大烟囱。选址在黄浦江边,一开始便有意模仿伦敦的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2013 年,PSA 开始“建筑与城市”的展览和研究,举办过展览的建筑师和事务所包括:篠原一男、尤纳· 弗莱德曼、托马斯·赫斯维克、藤本壮介、坂本一成、伯纳德· 屈米、伊东丰雄、巴克里希纳· 多西、坂茂、SuperStudio 超级工作室。其中又以日本建筑师居多。 · 石上纯也日本建筑师,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石上纯也风格明显,他的建筑常常是造型主导,而非功能,其中的代表作有“住宅与餐厅”、“森林幼儿园”、“儿童乐园”。他认为,建筑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遮蔽物,而是巨大的世界空间里的“风景”。除了建筑,石上纯也设计桌、椅,造型同样是非常规的。 ·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一家民营美术馆,由华侨城集团赞助。在深圳、上海、北京、西安都设有分馆。OCAT 的学术委员会主席是艺术史学者、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 · 克莱因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法国 1950 至 1960 年代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因单色画创作而出名,其中以 IKB 191为最,并出现了“克莱因蓝”一词。克莱因还创作了《单音-沉默交响曲》(The Monotone-Silence Symphony),乐团将单一音符持续演奏 10 分钟,再进入 10 分钟的沉默。 · 谷之教堂石上纯也在山东日照白鹭湾设计的一座教堂。与传统教堂造型大相径庭,如弯曲折叠的纸片,高耸轻薄,缝隙狭长。据称 2020 年将完工。 · 光之教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1989 年建成,位于日本大阪。设计的重点是在教堂的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营造出特殊的神圣感。 · 朗香教堂位于巴黎东南面的朗香,柯布西耶设计,1954 年建成。它的风格难以归类,不规则的形状和曲面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白色盒子”式的现代建筑风格,也是非常不“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 · Superstudio超级工作室,源自 1960 年代的意大利激进建筑小组 Superstudio,被认为影响了诸多建筑师,但至今没有一件真正的建筑作品。他们提出的“超建筑”,主张重新审视建筑,把它作为一种批判政治、社会的文化工具。 · 王大闳台湾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贝聿铭是哈佛建筑系的同窗。王大闳在战后的台湾设计了许多经典建筑,最出名的是国父纪念馆,但王大闳本人一直认为这是个“妥协”的作品,并不满意。后来,王大闳的传记作者倪安宇写道,从许多官建筑设计案中,“王大闳悟出了建筑为政治工具的道理”。  · 冯纪忠、王大闳建筑展指 2014 年在 OCAT 上海分馆举办的《久违的现代:冯纪忠、王大闳建筑文献展》。 推荐阅读《史建谈“久违的现代:冯纪忠、王大闳建筑文献展”》,http://artforum.com.cn/words/7033) · 埃莱娜·*比奈建筑摄影师。埃莱娜擅长从建筑的细部入手,对建筑提出个性化的诗意解读,而非强调建筑的整体结构和通常的空间感。除了现代建筑,埃莱娜还拍摄了苏州园林。 · 上海、威尼斯、深港双年展,和建筑的关系上海双年展从 2000 年第三届开始,加入了建筑的部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从1980 年开始举办,此前,建筑是艺术双年展的一部分。深港双年展的全称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全球少有的以城市或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双年展,特别突出建筑师的角色。除了城市更新,也谈论城中村、边缘地带和公民意识。 · 菲利普*·**约翰逊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师,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位得主。早年在哈佛大学主修历史和哲学,未能结业。后成为“包豪斯”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的追随者。1930年,菲利普·约翰逊在 MoMA 成立了建筑与设计部门,对包豪斯和现代主义风格在美国的流行有很大影响。 · 现代建筑国际展览会1932 年在 MoMA 举办的一场重要展览“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策展人为菲利普·约翰逊和亨利-罗素·希区柯克,展出的重要建筑师包括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和密斯。但也因未能重视美国国内重要的建筑师弗兰克·赖特,而引发争议。 · 密斯“包豪斯”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主张极简风格,名言是“少即是多”。1929 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其代表作。1937 年移民美国,并在芝加哥长期生活。推荐阅读:西班牙插画师、作家 Agustín Ferrer Casas 创作的漫画《密斯》。 · Mies in BerlinMoMA 在 2001 年推出的展览 · MoMA 的建筑改造 MoMA 在 1997 年花费 8.58 亿美元改造,2006 年建成后展览及项目空间多了一倍。2017 年,MoMA 又计划耗资 4 亿美元扩建,今年 10 月重新开幕。至此,MoMA 已经翻新 6 次。一些人相信扩建翻新能让博物馆获得新生,但反对者认为,这不过是地产故事。 · Steven Holl美国建筑师,以设计美术馆和文化教育类的公共建筑著称。在中国的项目包括成都来福士和北京当代 MOMA,皆为大型商业综合体。Steven Holl 认为,他在中国遇到了理想的甲方,而在美国,1980 年代开始建筑业的衰落,让建筑师失去尊严。 · 西扎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建筑师,普利茨克奖得主,颁奖词是 “西扎借由光来塑形他的设计,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朴实感,并坦率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 2018 年完工。 ·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位于南京佛手湖附近,最早地产商陆军打算建造精品住宅项目。2003 年,其子陆寻邀请 12 位中国建筑师、 12 位国际建筑师,计划推出建筑群。 · 长城下的公社坐落在长城脚下的建筑群,2002 年初完成,由地产公司 SOHO 的张欣和潘石屹投资,邀请 12 名亚洲知名建筑师设计,定位是“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曾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现在是由凯宾斯基管理的高档酒店。 ·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2002 年开始的计划。公园中的 17 个小型公共建筑由 17 组、21 位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公园于 2007 年开放,但 2012 年被报道“荒废”。 · Heatherwick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英国建筑师,设计夺人眼球,常因合理性引发争议。因为 2010 年世博会的英国馆(“种子教堂”)设计,变得更出名。最近备受关注的是纽约哈德逊广场上的 Vessel。 **· B.I.G.**正当红的丹麦建筑师 Barke Ingels 创办的事务所,他的设计理念是既要可持续发展,又要有趣好玩。 · 皮亚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意大利建筑师,普利茨克奖得主。最著名的作品是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他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是江南布衣新总部,位于杭州。 · 乡建指乡村建筑。包括民宿,也包括政府主导的农民住房的改造,有时两者会有模糊地带。 · 泰晤士小镇位于上海松江,靠近大学城,是 2001 年政府发起的“一城九镇”项目的一部分,规划面积 1 平方公里,希望效仿英国的农村村庄,设计公司也来自英国。2004 年交付时,很快售罄,价格不菲,但实际常住的人很少,来拍婚纱的人很多。除了泰晤士小镇,其余 8 个郊区小镇分别模仿北欧、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荷兰和德国的建筑风格。 **· “孤独图书馆”**三联海边公益图书馆,由建筑师董功设计,2015 年在网上走红。所在的阿那亚是一个地产项目,位于北戴河海岸,已开发 6 期,网红建筑也与日俱增。 · 王澍建筑师,普利茨克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工作室起名“业余”。王澍大部分建成项目都坐落在杭州和宁波,他设计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杭州富阳,王澍同时完成了“文村”的民宅改造,和富阳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 · 西岸位于上海的徐汇滨江地区,政府希望效仿巴黎左岸、伦敦南岸,打造文化地标。现有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 · 衡复微空间位于上海的衡复街道的五岔路口,面积 20 平方米,原为一家轮胎店,在 2017 年由梓耘斋建筑事务所改造为展览空间,周边的菜场、居民楼的立面也被修缮。但该空间现已改为“智能交投与人工交投相结合的资源回收站”。 · 冯纪忠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创办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及风景园林专业,担任同济建筑系系主任 27 年。1946 年从奥地利维也纳留学回国,曾参与“大上海都市计划”,但计划最终没能实施。冯纪忠反对苏联专家对上海发展“摊大饼”的主张,认为要保留老城区。1978 年,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冯纪忠设计了方塔园,“与古为新”,但受到批评。冯纪忠还设计了何陋轩。 · 何陋轩位于上海松江的方塔园东南角,一片竹林深处,1986 年建成。建筑师王澍非常钟爱何陋轩,他认为何陋轩的“中国性”不是靠“表面的形式或符号”支撑,而是有强烈意识,并“贯彻到建造的细枝末节”。冯纪忠自己的说法是,何陋轩早十年做不了,因为文革刚过,接受不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晚十年也做不了,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不会让他以茅草和竹子去盖一间房子,这显得太贫穷了。 · 延光阁位于苏州艺圃园内,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 设备:Blue Yeti(网红产品的扑街,已弃用) 片尾:赵十 「上层建筑」是一档关于城市的播客节目。从设计出发,谈论城市有关的一切,既谈经济基础,也谈上层建筑。 欢迎给我们写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