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192 修行是不是成为了我们的另一个标签而已?

E192 修行是不是成为了我们的另一个标签而已?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炑星迹

炑星迹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C
Cen
R
Rio
Topics
Rio: 在即兴对话中,我时常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评判,例如担心表达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合适等。这种现象在对话初期尤为明显,因为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接下来会聊什么。 在播客结束后,我才能真正听到Cen所说的一些话,意识到自己之前因为思维受阻而错过了很多珍贵的表达。在兴奋的状态下,我容易错过Cen的表达,因为我的自我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常常会把Cen在播客中一直以深度的聆听支持我的表达视为理所当然,这让我非常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常常把这种支持视为理所当然。在日常生活中,Cen会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提醒我回到当下,并帮助我觉察到当下美好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专注于与朋友的谈话,我也能觉察到当下美好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平静与幸福感。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甚至根本不存在。我们常常把自己困在思维的盒子里,而忘记了是自己把自己装进去的。 修行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为了觉察并接纳所有情绪和体验。修行不是为了追求持续的快乐,而是为了珍惜每一个当下的时刻,无论快乐或痛苦。观察自然可以帮助我们从头脑的局限中跳脱出来,回归到当下。修行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觉察到自己的心,并判断自己的心是否被外在事物所牵引。 “不害怕失去决心”的态度,展现了一种修行者的勇气和对无常的接纳。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不承认事实,执着于对结果的预期。 修行需要清晰的认知(知见)作为基础,才能真正有所精进,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修行的意义和目的,避免修行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自我安慰。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修行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标签或角色扮演,而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的答案就在当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世间有八种陷阱会让人软弱,即对赞美、批评、获得、失去、快乐、痛苦、声名、默默无闻的执着。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本身并非障碍,障碍在于我们对它们的执着和分别心。分别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对分别后的状态的觉察。我们常常追求外界的认可,却忽略了对自身内在的认可。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修行的意义和目的,避免修行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自我安慰。修行就在当下,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修行。修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行走,我们需要觉察到障碍(水坑),并选择合适的路径继续前行。“知幻即离”的“离”并非指离开某个地方,而是指从幻象中醒来,回归到真实的自我。 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快乐或幸福,而是为了解脱。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心,才能真正地修行。 Cen: 在播客聊天中,我会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一种是跟随念头,被杂念分散注意力;另一种是专注于当下,与Rio进行流畅的对话。我能够分辨出自己是否在当下,当心不在当下时,我会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思维是分离的,不在同一状态。 在播客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希望自己的表达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到对方的配合。我意识到自己当时的“看见”并非中立的,而是被欲望所影响,因此缺乏真正的决心去平等对待彼此的观点和表达。长期的修行使我们对修行的状态习以为常,很多细微的自我执着容易被忽略。 修行需要一个道场,即需要有挑战和烦恼才能促进修行者精进。修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听众的支持和信任,这为我们的修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提醒Rio回到当下,并帮助他觉察到当下美好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专注于与朋友的谈话,我也能觉察到当下美好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平静与幸福感。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问题本身,而忽略了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甚至根本不存在。我们常常把自己困在思维的盒子里,而忘记了是自己把自己装进去的。 我们可以爱世间万物,但不必被它们所伤。修行不是为了消除念头,而是为了觉察并观察念头,从而理解无常。将“无念”作为静坐的目标,容易成为修行的一种障碍。二元对立和非二元是平等的,因为它们都不存在于究竟层面。 修行并非为了带来快乐,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突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最终达到解脱。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用非二元的角度看待事物,才是真正的修行。我们不必试图改变外在环境,而应该专注于内心的觉察,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修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状态,而是为了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保持自在。修行后的我,不再把自己定义为“向日葵”,而是更加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拥有了更广阔的爱。修行让我摆脱了标签的束缚,不再以任何角色来定义自己。 修行让我更清晰地看待感情,不再执着于结果,而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修行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不再害怕失去。修行是一个持续练习决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改变神经回路。放下执着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觉察。 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修行的意义和目的,避免修行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自我安慰。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修行是否已经成为了一种标签或角色扮演,而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的答案就在当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 修行就在当下,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修行。修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行走,我们需要觉察到障碍(水坑),并选择合适的路径继续前行。“知幻即离”的“离”并非指离开某个地方,而是指从幻象中醒来,回归到真实的自我。 修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快乐或幸福,而是为了解脱。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心,才能真正地修行。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期的即兴聊天从「我们聊我们怎么聊播客」开始。

我问 Cen 在聊播客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有些弹幕闪过,也会有怀疑有评判的念头,她又是怎么和这些弹幕相处的?当我们都投入聊天的时候,又怎么样退一步看见这是「头脑反射式的对话」还是「心在当下的对话」?

聊着聊着,也看见了自己的 ego 和理所当然。也带出来一些关于修行更细微处的探讨。

比如当我们看见当下的美好,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在强化当下的不美好?修行后还是那一朵不断摇摆产出太阳的向日葵吗? Cen 也带出来自己修行前后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理解。

感恩 Cen 和炑友们每一期播客的聆听,也感恩我们彼此的支持和滋养。

祝福大家,天天平常:)

Rio 2024.11.08 ——

时间戳:

  • 01:05 怎么和头脑里的弹幕相处?
  • 04:45 怎么识别心不在当下?
  • 07:55 把自己放在了对方的表达前面
  • 11:04 没有安在而中立地看见
  • 12:25 感恩 Cen 无声的表达和支持
  • 15:58 感恩修行的土壤
  • 18:54 容易错过的每一个出口
  • 23:49 把自己装在了盒子里
  • 25:37 爱一切事物而不受伤
  • 27:50 念头的平常
  • 30:11 二元和非二元的非相对性
  • 35:38 并不需要改变云朵
  • 40:40 如果太阳不漂亮了怎么办?
  • 45:52 心在花那里,还是在自己这里?
  • 47:40 不害怕失去觉性
  • 49:57 痛苦是不承认事实
  • 50:31 无常的碎片化
  • 51:31 修行后的向日葵有什么变化?
  • 57:45 不在标签里生活
  • 1:03:08 一切变得更清晰了
  • 1:07:25  第二个问题本来也不存在
  • 1:09:18  修行是不是另一个标签而已?
  • 1:14:45 看见问题此刻的答案
  • 1:15:08 世间的八种陷阱
  • 1:16:51 为什么六度也是障碍?
  • 1:21:02 我们练习的分别在哪一层?
  • 1:24:26 这是真正的修行吗?
  • 1:28:51 路上的水坑和梦里的火灾
  • 1:33:06 感恩今天的聊天和记录
  • 1:33:41 感恩大家的收听
  • 1:34:01 感恩音乐
  • 封面:《窗口的两只小狗》 by Cen
  • 炑星迹音乐: AI 共创)
  • 炑星迹音乐:推荐歌单)

——

✍️ 播客相关

推荐播客单集:

炑星迹文章:

本期音乐:

  • Ksenia Luki - Atman (Album Version)

——

🎉 我们的分身:

感谢大家一路同行,祝愿大家天天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