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阿拉伯半岛西北的内陆国家。这里有着千年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和欧洲的王室不同,约旦的国王拥有实权,总揽军政和外交大权。多年来,侯赛因国王在各国势力角逐的中东地区,不遗余力地扮演着温和外交和事佬的角色,也保障了约旦本国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这一系列的外交斡旋和国家领导中,国王的身后,有一位美丽的女性,自始自终守护在他身边。她用自己的美丽、智慧、坚毅,让世界看到了阿拉伯女性不一样的一面。 她,就是约旦王后拉尼娅Queen Rania of Jordan。
拉尼娅是迄今为止登基时最年轻的王后,成为王后时不到29岁。
登基后,她做慈善、重教育,敢于突破传统、打破旧习,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第一王后”。慈善之外,她也是时尚界的宠儿,每次出场都光彩照人,优雅大方。
今天,报妹就来说说,传奇王后拉尼娅的故事。 拉尼娅1970年出生在科威特的医生家庭,父母是巴勒斯坦人。从小,拉尼娅一直在科威特当地的国际学校念书,英文十分流利。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她,考到了开罗的大学,一路顺风顺水,拿到了本科商学位。但拉尼娅所拥有的一切平静和美好,都在1991年那场海湾战争中,彻底被粉碎。
这一年,科威特局势十分混乱,刚刚大学毕业的拉尼娅,收到父母的信件,希望她赶去约旦首都安曼和家人汇合。拉尼娅的家人,丢下了科威特一切,逃往安曼,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本来在科威特时就是外来移民的拉尼娅,到了安曼,再次变成了难民的身份。战争的残酷印记,深深刻在了21岁年轻姑娘的心上。 好在,拉尼娅的父母十分开明,一到约旦,就鼓励拉尼娅振作起来,出去工作,找回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出色的个人能力,刚从别国逃难而来的拉尼娅,成功拿到了花旗银行的职位,没过多久,又跳槽到了苹果电脑公司,负责市场部的工作。 而拉尼娅和国王的相遇,也正是因为自己能够在外工作。一次机缘巧合下,拉尼娅被同事邀请,参加了国王妹妹举办的派对,在那场派对里,拉尼娅和国王相遇了。
派对上,还没有成为国王的侯赛因王子,对拉尼娅一见钟情。两人相谈甚欢,王子被拉尼娅敢于抒发己见的自信深深吸引。 有着相似国际教育背景的两人,聊的十分投机,没交往多久,就决定结婚。1993年,23岁的拉尼娅和31岁的侯赛因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难民姑娘成了王子妃,拉尼娅和王子的相爱过程,就像一场梦幻的童话。
和那些结婚后隐居深宫的阿拉伯王室女性不一样,拉尼娅从来都不甘心于做一个安静的花瓶,她一直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婚后第二年,拉尼娅的大儿子出生,没过多久,她就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基金会,用于改善约旦儿童生活条件和教育现状。
从小在异国长大,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拉尼娅,深知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有多么重要。正因为经历过这些挫折,她一直想为约旦本国的儿童教育,尤其是女孩儿的教育做点什么。
因为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原因,约旦许多地区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教育。拉尼娅对此十分痛心,她开始积极地筹集善款,四处游说。
她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一个女人接受过教育,那她就会教育她的家庭;一个女孩儿接受过教育,无疑是教育了国家的未来。 接受采访时她也说,什么对女孩最重要?不是漂亮的衣裳或是父辈的保护,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她接受教育,这样她才能有自己的收入,能够有自信发声。
但拉尼娅的勇敢发声,从一开始就被约旦国内的保守人士抨击。反对的人说,她根本没有资格对传统指指点点,还敢出来抛头露面。 面对这样的争议,拉尼娅一点没怂,反而愈挫越勇,开始更加深入的推进改革。
1999年,王子登基,拉尼娅正式成为了王后。这之后,除了教育,她将触角伸向了更加保守的领域。 她主张废除阿拉伯世界的“荣誉谋杀”,推动立法禁止家庭的男士动用私刑,惩罚家里的女性。另一方面,拉尼娅王后也参与创建了儿童保护机构,亲自和专家探讨定义各种虐待儿童罪行的阿拉伯学术用语。
她推动国家的教育改革,到处筹款完善学校设施;出席教育论坛,直言不讳地讲出国家对待女孩的不公,要求给予男孩和女孩一样的权利。
她说:“教育不是奢侈品,它是生命线。” “它不是特权,而是优先权。” “所以教育不能等,也不该等。”
这些被保守人士称为公然挑衅的言论,她一一回击:“我们就应该探讨这些没被说过的事,就应该放到台面上来,不能被扫到毯子底下。” 而拉尼娅的丈夫侯赛因国王,从一开始,一直坚定地站在她身旁。夫妇俩一个对外,一个主内,让约旦在战乱频繁的阿拉伯世界,相对安稳地走过了二十多年。
难民出身,一路在开明父母的庇护下接受良好教育,成为独挡一面的职场女性。
嫁入王室,生育四个儿女,没有舍弃自我、安于现状,反而积极行动,为广大妇女儿童谋取福利。
遭遇抨击,不卑不亢,直戳问题,勇敢发声。
如今享誉世界的拉尼娅王后,凭着她的智慧、魄力与决心,为约旦和阿拉伯世界注入了一丝新时代女性的气息,注定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成为永恒的传奇。
阿拉伯世界的第一王后,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