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宏观麻辣烫:从外资抄底“水龙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宏观麻辣烫:从外资抄底“水龙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4/10/27
logo of podcast 墙裂坛

墙裂坛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文老师
郑朗
Topics
郑朗: 近期回流中国市场的资金主要为短期投机性资金,大型国际资管机构仍持谨慎态度,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占比仍然较低。香港维港出现的龙卷风现象与港股成交额创历史新高的时间巧合,引发市场对资金流向的猜测,但我认为大型外资机构的投资决策流程漫长,需要更强有力的理由才能促成大规模资金回流。 此外,美债抛售现象也值得关注,这可能与美国大选、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以及技术性因素有关。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香港的"撤辣"政策可以作为参考,虽然成交量有所上升,但房价下跌趋势未改,这说明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问题难以通过短期政策解决。 中国地方政府面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问题,单纯的财政刺激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改革。 市场中性策略在中国市场已失效,一些对冲基金已转向做多策略。 文老师: 近期美债抛售的原因可能包括美国大选、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以及技术性因素。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上升,引发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对于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我认为目前外资的态度较为分化,大规模回流尚未出现,仅是边际改善。 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香港"撤辣"后成交量上升,但房价下跌趋势未改,这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导致的,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算是最近宏观的一锅麻辣烫:从香港维港60年不遇的“水龙卷”到外资动向、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的兴衰,再到A股未来走向,最后落到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制度理论。 9月28日,香港维港上空出现了一条巨大的“水龙卷”,上一次出现此奇观还是在65年前。就在前一天,港股成交额突破4457亿港币,创下历史新高——有人解读为 “飞龙在天,大水漫灌”;而郑老师解读为“维港龙吸水,外资水都被吸去A股了”。但是外资真的都在“南水北调”,疯狂涌入吗?曾经火热的外围市场,从印度到日本,哪些市场正在“被吸水”?外资真的正在重新评估中国市场,并开始加仓吗?是短期投机行为还是长期战略布局? 还有遭受了巨大冲击的市场中性策略——像高毅这样的顶尖量化对冲基金,也宣布彻底放弃市场中性策略,转向“全力以赴”做多。所以“中性“在中国市场已经失效? 再往深度看:从A股、市场到整个国家经济——什么时候会真的“大转折“?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布,也许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从阿西莫格鲁等三位今年获奖观点、到十多年前就已火遍全球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赞成 “包容性制度成就发展”和 “榨取性制度阻碍发展”?其中有多少西方中心主义偏见? 请欣赏本期宏观一锅炖。 ·时间戳·** 00:01:35外资回流情况:积极入场抄底的都是快钱(fast money),大型资管机构仍持谨慎态度。 00:04:50美债为什么被抛售? 00:08:52马斯克为什么要成立“DOGE”——“政府高效部门”(DOGE-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00:10:00身边成功案例:A股股指期货的杠杆交易。 00:13:36楼市回暖了吗?香港“撤辣”后的表现供参考——成交量上升,但房价下跌趋势未改。 00:18:24化债:地方政府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原有利益链、 “四位一体”循环难打破——这需要更高层面的改革。 00:28:00外资叙事的影响:“924”刺激政策之前,共同基金中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只有5%,对冲基金也不到7%。外资大规模回流需要更强有力的理由,例如颠覆性的政策或事件。 00:30:42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制度经济学研究者,核心观点是“包容性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榨取性制度”阻碍发展。 00:33:26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奖观点是什么?《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讲了什么?什么是“包容性制度、榨取性/掠夺性制度”?“四种国家”形态是哪四种? 00:44:43写作风格引人入胜,但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难以解释中国的崛起。 00:53:54 如果将国家比作公司?“包容性制度”更像非营利组织;“榨取性制度”类似血汗工厂。 —  End  — 专栏主播|郑朗 大卫 小跑 编辑|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