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关于大学生的研究中,不少将自己戏称为“做题家”的学生向研究者报告,尽管尚能应付考试,却常因“自我低估”和“缺乏游戏感”,在大学生活中倍感压力与迷茫。这与另一群看上去更加游刃有余的顶尖学生的“配得感”与“惬意感”,形成了某种互映:处在优势地位的学生不仅有各种办法保持自己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他学生需要在一个怎样的参照系中自我感知、自我定义。在分数评价体系之外,究竟是谁在引领和制定规则?这种结构又为什么看上去难以被打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学神》一书作者、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姜以琳。通过参与观察北京重点高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并持续追踪他们日后在高校和职场中的表现,姜以琳发现,这群精英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习得了地位竞争的规则与技能。对他们来说,高中的生活经验不仅巩固了精英阶层的“配得感”,还通过对“轻松惬意”的追求,培养出了对更为精细的区隔的敏感。这些人生初期的竞争经验深刻影响了他们对于地位体系的认识,进而塑造了他们对于“社会法则”的信念。
——本期嘉宾——
姜以琳 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4:17 明星作品《学神》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研究
05:10 初入田野:以“熟悉”为优势,以“陌生”为方法
09:05 步调一致的“全包”学校:北京与台北的备考差异
13:09 学神、学霸、学渣、学弱会在哪些方面被区别对待?
18:43 危险的“天赋说”:不同位置的人如何合理化不平等
22:17 扳回一城:能“托底”的家庭作用几何?
26:07 价值传递:从“老师最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到 “社会最喜欢有钱的人”
30:27 学神的坠落与自救:当高中尖子生在耶鲁遭遇“智商碾压”
32:23 大家会自然地“复制”地位游戏,却很少有人质疑
34:22 被叙述者的发声:书中的主人公如何评价这本书?
36:35 “弱势”的迷思:透视精英也是社会学的重要议程
38:43 精英之外:那些不存在“学神”阶层的中学
41:07 未完的精英研究:下个十年的研究计划
——关键概念、作品、人物及拓展阅读——
——片头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Tunnel - Naja Naja
片尾音乐:白色太阳枪(Reprise) - The Lee’s
——关于信睿播客——
这是一档由《信睿周报》团队出品的学者谈话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们力图打破职业、学科界限,将更多思想资源接入知识图谱,为每个“偶然”进入我们视域的话题、事件或文化产品,提供结构化的思考与历史的景深。
——制作团队——
策划 / 制作:周天悦
后期:周天悦 陈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