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真的有某些用处的话——就大体而言,也无法在拓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大的帮助。 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 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大量地阅读,但随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却表现得有时像个怪人,有时又跟一个白痴差不了多少。 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这是搞乱了从根据到结果的顺序所引致的后果。 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 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 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 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对每样事物的直观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然后是狭窄的概念,最后才是广泛的概念。 我们应该了解清楚掌握知识确切的自然顺序,这样,才能够讲究方法地、以符合这种顺序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个世界的事物及其关联,而不会一味向他们灌输一些荒唐的见解——以后要消除它们都是很难的。 不要匆匆忙忙只是把书本放在孩子们的手中;我们必须让他们逐步地了解事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孩子们获得对这现实世界的纯粹的认识,让他们永远直接地从现实世界里提取概念,并根据现实把这些概念组织起来; 而不是从别处,从书本、童话故事或者别人的谈话里获得这些概念,然后就把这些现成的东西套在现实生活当中。 早年灌输进头脑的虚幻的东西和由此产生的偏见所造成的损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在往后的日子里,世事和人生所给予我们的教训就不得不主要用在消除这些偏见方面。 正是因为早年吸收的谬误深深地印在头脑里面难以清除,同时,一个人的判断力很迟才成熟起来,所以,我们不能让未满16岁的孩子接触任何理论和信条的东西——因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包含巨大的谬误。
概念知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对事物真正本质性的认识; 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亦即我们知识的真正内容——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直观把握。 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把童年期孩子的目光和视野控制在尽可能狭窄的范围。 在这一范围之内,我们给孩子提供清晰、正确的观念; 只有在他们正确认识了在这一视野范围之内的事物以后,才可以逐渐地扩宽视野。 我们获得的教导可以改变可供选择的手段,但却改变不了我们最终的目标——这最终的目标是每一个人的意欲根据其原初的本质制定出来的。 最根本性的东西——无论是在道德方面,还是在智力或者体质方面——都是与生俱来的,人为努力和运用技巧始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