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進電影院看《美國女孩》的時候, 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都好喜歡🥺 導演敘述故事的方式如此貼近家庭的日常, 每場戲緊扣生活的階段,情緒堆疊既真實又細膩
從擁有自由的權利到重新適應僵化的體制, 不因生存在環境中而改變自己, 反而是碰撞後,長出更堅定的模樣,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白自身的需求, 主動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導演從芳儀的角度側寫媽媽, 從媽媽的角度側寫死亡, 家裡的成員面對死亡的態度不一, 仍抱有希望感的與黑暗中絕望的, 兩股力量形成強烈張力。
正因為母女之間有著極為相似的樣貌, 都在追尋自由、嚮往不受拘束的模樣, 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內心最深的渴望。
「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 有時候恨跟愛是一體兩面, 內在的掙扎與溫柔的和解, 最終都會帶我們走向整合的道路。
想知道更多我們是如何詮釋《美國女孩》的嗎? 快跟星期三神經一起分析角色性格和心理狀態吧
我 要 愛 死 這 部 電 影 了🎬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