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童或许都曾有过一段疯狂迷恋恐龙的时期,这一生物属种是地球生命故事的见证者。还原恐龙的形态和行为,就是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是如何发现恐龙化石的?从制作化石切片到描绘一幅完整的恐龙画像,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一旦走进这些问题,一个浪漫而又严谨的学科——古生物学——就呈现在我们面前。说它严谨,自不待言,古生物学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每一点小小的推进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以及文献阅读工作。而说它浪漫,想象一个古生物学家在无人的戈壁滩上,通过一块化石与一个亿万年前的生命相遇,继而通过它推想那时的天地变幻,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吗?
本期番外,二零年代请来恐龙研究学科的专业学者,和大家聊聊古生物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嘉宾主持 | 曹大美
出版社编辑
嘉宾 | 赵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生,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古生物学、恐龙研究学科带头人徐星。2012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爬行动物学以及恐龙骨组织学研究,研究涉及古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形态学、恐龙个体发育学、恐龙功能形态学和行为学以及恐龙属种多样性和形态分异度分析等方向。发表SCI论文20篇。参与新疆、内蒙等地的野外考察,在十余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大量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填补了恐龙类群的空白,丰富了我们对侏罗纪中晚期以及白垩纪晚期的陆相生态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