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自体和客体 1

自体和客体 1

2021/4/14
logo of podcast 成为自己的精神分析师

成为自己的精神分析师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自体—客体 大家好,我是知了,今天开始第二讲《自体与客体》。     自体和客体,这两个词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需要说说它们的英文原文是什么。      *自体,英文是self。*曾经被翻译成自我,但是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中的ego,也被翻译成自我,而ego完全是跟self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为了区别,我们将self的翻译改为自体。      Ego是一个功能级别的名词,它执行两个功能:一是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二是协调个体跟现实的关系。超我代表法律、道德、规则等等,本我是本能的冲动,包括性的和攻击的冲动。本我和超我,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随时都有冲突,我们更关注的是潜意识层面的冲突。为了维持内心的平衡,或者人格的稳定,它们之间就需要一个协调者,这就是自我Ego**。比如,一个人的本我想满足性的需要,如果直接去实施强奸,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他可能会通过说一个黄色段子,来缓解内心的与性冲动有关的张力,同时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现实麻烦。这就是他的自我发挥了作用,这个方法就是防御机制的一种:幽默。而一个人如果想满足攻击性的需要,直接打人也会有麻烦,他的自我发挥协调功能,把打人这个违法行为变成比别人更成功,这在象征层面相当于打了别人,这个自我功能,就叫做攻击性的象征化。     Self自体是一个存在级别的名字,它是单个人的主体,代表具体的以及抽象的“我”的全部意义,所以它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并且还具有这三项不具备的神秘的甚至超然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科胡特说出下面这句话的原因。他说:我写了几百页的文字来阐述自体,但我仍然不知道自体究竟是什么。     自体是什么,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我是谁?这个问题涉及到哲学层面的主体论。到目前为止,人类主体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朴素的主体论。**把主体看成是具有某种功能或用处的“装置”。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弗洛伊德的内驱力理论,就对应着这个哲学背景,其具体描述是:我有可投注的力比多和攻击性,所以我存在。     **第二阶段:客体关系的主体论。**存在不再是孤立的 ,而是关系的。表达式是:我在是因为你在;我存在的价值,是因为你告诉了我有价值。跟这个对应的,是现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     **第三阶段:主体间性。**拉康是这样说的:我在我不在之处思,故我在我不思之处。意思是:恰恰是因为我可以在你的位置上,所以我在我的位置上存在。精神分析主体间学派就是建立在这个哲学基础之上。心智化理论也是,因为心智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我能够进入到他人的内心世界中去。      单个的人作为主体,就叫自体。自体和客体这两个概念,主要用来理解和描述两件事情。      **一是弄清楚在婴儿跟母亲的关系中(这时候婴儿是主体,母亲是客体),婴儿的自体是如何形成和变得完备的。**精神分析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证明了一个人的人格,是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  二是理解一个成年人的自体,分辨他内化了一个什么样的客体,这个内化的客体对他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支持性的还是迫害性的等等。      客体,英文是object。在精神分析系统中,客体代表着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他者,或者是被自体粘附了深刻情感的“他人”。一般指的是父母或者重要养育者。强调一下,客体必须是人;但温尼科特所谓“过渡性客体”,可以是物品或者人的身体的一部分。      健康的人格,来自早年时客体对自体的共情性回应。这需要客体具有良好的心智化能力,能够把孩子当成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给予孩子肯定、赞赏、支持、接纳等有滋养作用的态度,以发展孩子的健康的自恋。 **自恋的意思是,力比多不是向客体投注,而是投向自身。**当向自身的投注数量恰当、而且性质是自我抚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是健康自恋。在自体心理学家眼里,所有的心理障碍,都跟自恋创伤有关。 好了,谢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