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为迎接建国10周年,闵行江川路仅用了78天时间即告建成。闵行一条街随即成为上海的骄傲和全国的焦点。这里,曾经是承载着上海的工业文明,诞生了闻名遐迩的“四大金刚”,香樟一条街也传承至今。 今年6月,刘海粟美术馆携手江川路街道,选择在这样的老工业区“培育”独居特色的红园美术馆。红园的前身是上海汽轮机厂专属绿地,后经改建,变为现在的红园公园。红园美术馆的开幕展希望超越怀旧,以社区艺术展的形式,敏锐观察和捕捉城市发展“阵痛”下诞生的传承与变化。 本期节目,我请到粟上海团队成员徐缓之,来聊聊筹备这家社区美术馆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嘉宾/徐缓之,粟上海团队成员 采/制/王越洲 时间线 03:02 上海一号路简介 04:53 80后、90后对闵行的记忆与工业无关 08:58 闵行的工人社区与其他地方氛围不同 13:01 上海汽轮机厂专职摄影师冯培山的故事 17:21 能导能剪的企业文化工作者余家塘先生 21:05 工厂历史档案里的日常生活线索 28:37 闵行民间地方志写作者骆贡祺 35:23 地铁5号线两边的高校区与老社区有着割裂感 40:58 嘉宾比较想做的社区项目是关于家乡盐城 42:44 对上海的认同很大程度来源于外部的刺激 46:50 国内外社区艺术营造的案例 声音素材来源 纪录片《走近闵行(上)》 红园歌会现场录音 粟上海团队采访录音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