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光影时光机《斯巴达克斯》-上集01

光影时光机《斯巴达克斯》-上集01

2016/8/6
logo of podcast 920影音工作室

920影音工作室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转]译制片--伴我们成长的声音乘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好东风,数量颇丰的国外影片争相涌进国内。因为所有影片都需要后期配音,所以那个年代配音演员能力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同时诞生了一个特殊的名称——译制片。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成绩不可小觑,自然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配音演员,譬如童自荣、乔臻、丁建华、毕克……这些幕后工作者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带我们漫步在异国情境中沉醉、痴迷。对当今的好莱坞电影我实在不敢恭维,狂轰滥炸的视听震撼也激发不起兴趣,我更青睐于纯真年代的“环球”、“米高梅”、“派拉蒙”、“哥伦比亚”、“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等老牌电影公司出品的经典好莱坞影片,那些天然去雕饰的表演让我们记住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一个个动人的名字:金·凯利、克拉克·盖博、格利高里·派克、保罗·纽曼、费雯丽、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英格利、褒曼、玛丽莲·梦露、凯瑟琳·赫本、索菲亚·罗兰、罗密·施耐德、简·芳达…… 那个年代好莱坞歌舞片盛行,演员精湛的舞艺与情节如行云流水般水乳交融,《雨中曲》(主演:金·凯利)、《出水芙蓉》、《音乐之声》都是值得典藏的珍品。宏篇巨制《埃及艳后》除了泰勒妖艳的容貌之外似乎更多被认为是一部血本无归的失败作品,而《乱世佳人》、《魂断蓝桥》中娇嗔俏丽的费雯丽、《罗马假日》中清新脱俗的奥黛丽·赫本及《茜茜公主》中纯真无华的罗密·施耐德则令我夜夜魂牵梦萦。作为默片时代的作品,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系列短片无疑留给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流浪汉》、《淘金记》、《卖花姑娘》等直到讽刺希特勒的有声片《大独裁者》的推出。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曾经风靡一时,在《小上校》、《我们的小姑娘》等影片中忽闪着清澈大眼睛......  欧洲电影素来以浪漫与现实并存的魅力闻名遐尔,《佐罗》、《黑郁金香》中英俊潇洒的阿兰·德隆在童自荣充满磁性的声线下成为年轻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经典诙谐的《虎口脱险》代表了法国喜剧片轻松、跳跃、浪漫的风格;罕见的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留下一支悠扬的《小小少年》回响在我们耳畔;而《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艾斯美拉达与丑陋的卡西莫多则上演了一出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超现实主义电影《毕加索的奇异旅行》于清新、流畅的风格中饱含着奇妙的想象力,与主人公毕加索的后现代思维与立体主义艺术风格异曲同工,可惜这部影片的影响力不够,后来再未提及。另有一部魔幻片《高楼轶事》我已记不清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有敲三下墙壁就可以将头颅穿墙而过的怪异情节历历在目,80年代央视播放过很多欧洲的神怪异志片,遗憾的是古老玄妙的异国情调随岁月流走,再也寻不回来了。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生动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怨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日本电影《人证》深刻剖析了不同种族之间面对亲情的尴尬人性,主题曲《草帽歌》携着凄厉的气息飘过大江南北;高仓健在影片《追捕》中彻底确立了刚直内敛的东方硬汉形象,而中野良子饰演的真优美娇俏妩媚,彼此相映成趣;系列轻喜剧《寅次郎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平民的众生像,折射普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望乡》留下栗原小卷窈窕的身姿和清新可人的笑脸;《啊,海军》是战争题材影片,展现了日本军人纪律严明、毫不松懈的作风;山口百惠出演、由川端康成作品改编的《伊豆舞女》则没有太深印象,毕竟有些日片情节太过拖沓,令人急不可耐。众所周知,印度是盛产美女的国度,她的歌舞片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地域代表性。在《大蓬车》等影片中,丰腴的美女婀娜多姿、爱恨交加,情节冲突迭沓起伏、充满戏剧性,《流浪者之歌》等脍炙人口的曲调也广为传唱。南斯拉夫电影《桥》描写的是革命年代游击队员的群像,歌曲《啊朋友,再见》被流传后世,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其他影片还有前苏联影片《海神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南斯拉夫革命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再现珍珠港战役的纪实影片《虎虎虎》、传记片《达尔文》、名著改编电影《简爱》、《悲惨世界》、爱情经典片《卡萨布兰卡》、《叶塞尼亚》、童话故事片《灰姑娘》、《真假王子》、悬念推理片《蝴蝶梦》(导演:西区柯克)、《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宫廷艳情片《后宫》、科幻片《超人》、英雄兰博——史泰隆的《第一滴血》、反映美国黑奴现实生活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欧洲恐怖片《阿姆斯特丹的水鬼》、片刻将人化为灰烬的镜头至今仍令我不寒而栗的《老枪》以及后来梅丽尔·斯特里普细腻演绎神经质性格而获奥斯卡大奖的《苏菲的抉择》……罗切斯特、佐罗、叶塞尼娅……还能记起这些曾让我们热血沸腾、唏嘘不已甚至模仿过的人物吗?它们有着同一个渊源——译制片,曾赋予我们无数绚丽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憧憬。迷恋译制片、迷恋好声音,邱岳峰、毕克、尚华、李梓、乔榛、丁建华、童自荣……这些声音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他们的声音是当时最舒心的享受,也是现在最温暖的回忆。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的确是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上映了大量如《巴黎圣母院》、《冷酷的心》、《音乐之声》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