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自由、真我,是李坚对贝多芬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的叩问

自由、真我,是李坚对贝多芬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的叩问

2019/1/25
logo of podcast 夏磊时间

夏磊时间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贝多芬在我这个年龄32首奏鸣曲都写完了, 如果我是他的话,还剩4年寿命。 所以不能再等了,非得现在做。

李坚** 国际著名钢琴家、指挥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副会长 纽约音乐家基金会艺术总监 2020年是“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钢琴家李坚在上海宣布启动为期2年的、演绎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系列作品独奏音乐会的全国巡演计划。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巡演、一次让人望而却步的“朝圣”之旅,也是李坚寻找“自由 真我”的心灵之旅。 自 由**

在发布会上,李坚对话“昆曲王子”张军。当谈到“自由”时,张军说昆曲舞台是“方寸之前,大千世界”,虽然一举手就是千军万马,一转身便可以万水千山,但昆曲演员一辈子也逃不出(或者说不愿逃出)的红曲书,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监狱”与幸福呢?

自带幽默感的李坚认为,如果自己不愿意逃出,那所说的束缚不过也仅是借口。自由是不能追求的。在李坚看来,自由是当你回顾以前发生的那些事时,你是不是有自由?自由的定义并没有准则,一个人的心理、欲望都会随着自己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期对于自由的想法并不会一成不变。“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懂得了所有规则,遵循了所有约束之后的自由。**

“这是一种蹲过监狱的自由。”李坚说,“要演好贝多芬,我们必须尊重原作,但是尊重原作并不代表你刻板地按照乐谱上的命令去执行,你还必须懂得贝多芬为什么这样写?你必须不断提问,然后寻找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贝多芬产生真正的联系,对自己的演奏产生真正的自信。” ** 真 我 ** 在被问到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选择把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在现场演绎时,李坚谈到其实是一个临时性的主意,大概在2018年的秋天时,他特别有感觉想要研究贝多芬,也是这时感受到与贝多芬的音乐有了更多的共鸣**。那既然是这样的话,李坚就干脆想演绎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奏鸣曲,这是一个挑战,但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和目标。

其实说起来李坚与贝多芬渊源匪浅,李坚出生音乐世家, 6岁时开始跟随母亲俞丽拿(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学习小提琴, 同时跟随上海音乐学院洪腾教授学习钢琴。

1981年, 年仅16岁的李坚在巴黎参加了享有盛誉的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并荣获大奖。1985年,李坚远赴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 受教于钢琴大师Mieczyslaw Horszowski ——贝多芬的第四代传子。

演绎贝多芬全套钢琴曲的难度,除了技巧,更大挑战来自对贝多芬宏大开阔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灵魂力量**的探索。 “全部32首钢琴曲,基本讲述了乐圣的一生。早期比较单纯,大约有10首;中期非常上进,热情、激烈、磅礴,一些人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诞生,例如《黎明》《暴风雨》,音乐中洋溢着一种永恒向上的力量,显示出人类的奋斗和自我提升永无止息;晚年贝多芬的钢琴曲拥有了温柔悲悯的气质,甚至有些接近莫扎特那‘含泪的微笑’。这一方面是和贝多芬耳聋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灵魂的升华,身而为人却超越了人类,灵魂之光仿佛从天空中闪耀倾泻而下。”

为此,李坚也将离开上海,奔赴欧洲,把自己“关起来”,排除一切干扰,心无旁骛地准备音乐会,在隔绝中去学习、研究,感受贝多芬看过的风景、吃过的食物,甚至学习贝多芬的母语——德语。

正值人生盛年的李坚向全套贝多芬钢琴曲发出的挑战,迅速引发乐坛震动,引起前辈大师、好友名家的共鸣。 著名指挥家曹鹏是看着李坚长大的前辈,他表示:“李坚能够弹这样我简直不敢想象。因为我们音乐届都知道,演奏莫扎特、海顿、贝多芬都是很难的。……一个一个音符都包含着生命**……” 李坚的母亲,也是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说:“(演奏32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只要他自己下定决心,这事一定能做到。”

自由、真我,是李坚对贝多芬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的叩问。李坚说:“贝多芬的‘真我’是永远难以企及的,我们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抵达。在舞台上,演奏家以自己的心灵和技巧,制造出亦真亦幻的梦境。像贝多芬一样,终其一生,我们终究要面对那些巨大的挑战,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生命的伟大超越。” 像玩一样工作,像工作一样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微信公众号:雅痞TIME** 音频发布:喜马拉雅FM** 新浪微博:@新闻雅痞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