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影都是非常配合的,绝对是发行方最喜欢的那种观众,除非是极其不好看的烂片。我觉得你花钱或者花时间本身就是图个消遣,让自己开心。没必要一直批判。我有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看电影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戏,这人也是做投资的,可能是出于职业本能,他会一会说这个镜头不好,应该从那个角度拍,一会又说,接下来估计有吻戏,接下来要煽情了,再一会又说,这个动画做得不好,太假了,人物面部建模太差,有时候还会突然冒出一句,这部片阿里投钱了吧?估计要亏。。。跟他一起看片,非常非常出戏。 国庆假期这几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两部片都不错。《我和我的父辈》里,天后配的《如愿》,很好地衔接了《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它的主题歌。《长津湖》的唯一遗憾是战斗场面的铺陈略多了一点,如果能够选择一些其他的矛盾冲突,那绝对大大加分,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是《上甘岭》,上甘岭的战斗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之后。从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知道了范弗利特弹药量,知道了作战指挥员是已经去世的秦基伟上将,也是我们的前国防部长。我们更知道了郭兰英的《我的祖国》和那个传了一圈还没吃完的苹果。这就是个非常好的看点。 《长津湖》的指挥官是由张涵予扮演的宋时轮。张涵予实在是自带战斗英雄和硬汉光环的演员,感觉像是直接从另一部好片子《集结号》里走了进来,跟观众打招呼,对战士们作战前动员。集结号的剧情冲突就是从战争一直延续到战后,里面描写的书生王金存成长为英烈的过程,这一点就很赞。当然,集结号描写的是九连长谷子地要为解放战争中的失踪的全连战士正名的故事,场景和时代都不同。 长津湖的票房虽然破了纪录,但据说投资成本很高,要想赚钱,还得努力。没看的,还是去看一看。在这部片子里,除了剧中人的故事,还完整地描述了杨根思的牺牲场面。他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连也是建国后第一个以战斗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 长津湖是抗美援朝的战役。于是我突然想找时间看看美国人的片子,从中对比一下两者的价值观。 考虑到最近对物理学,尤其是宇宙和天体物理感兴趣,我挑了一部,《地心引力》。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探索者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男宇航员和一个女宇航员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由于其他同行全部丧生,所以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影片后半部分几乎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女主角一人,她将面对的是残酷的宇宙环境的人类内心中无限的孤独和恐惧。女主角最后获救的方式是通过宇航服的推进器进入中国的空间站天宫一号,驾驶天宫一号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地球。 以上是在看片时候的感悟,结合投资,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正在飞速赶超美国。GDP总量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人均GDP要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大大努力。2020年中国的GDP大约是15万亿美元,美国是20万亿美元。但是在科技上,尽管我们的追赶步伐很快,但无论是总体上,还是某些局部,我们还有很大不足。哪怕就是现在发展得如日中天的航天事业,我们也要冷静地想到,早在80年代,美国人就开始使用航天飞机往返于太空和地球,而我们仍旧选择的是返回舱式的太空探索模式。当然,也许原因只是航天飞机不经济。至于说芯片啊、发动机啊这些我们曾经经常被卡脖子的领域,早已经广为人知。最不愿意提的是创新药的研发,除了中医药之外的所有的西药,化学药、生物医药,我们完全没有原研产品。在我的理解中,生物医药和细胞方面的研发我们还好一点,毕竟大家都是最近10几年才开始发力,差距没有那么大,而从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诞生以来,这正好是二战前后中国最困难的时代,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我们在纯粹的化学药领域仍旧难以追赶。我们本土药企和世界TOP10的差距,可以用一个数量级来直观表现,那就是一个恒瑞医药的市值,差不多相当于罗氏三年的研发费用。罗氏每年研发费用平均都在900-1000亿,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因此,弥补科技上的差距,也正是我们这几年追求结构转型,追求科技实力乃至设立科创板追求硬核科技的底层逻辑之所在。我们之前探讨过,中国已经从制度性红利带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了谋求科技发展带来的实力提升。后者是长久的,但也肯定是缓慢的,因此,发展科技、研发创新药、制造自己的芯片等领域延伸出来的投资逻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 2、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接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牺牲,而且最多只延续到对越、对印的自卫反击之中的牺牲,而要以稳健的心态面对今后有可能发生的挫折。仍旧以航天事业为例。美国制造并发射过5架航天飞机,爆炸1架,坠毁1架,全都是在电视直播画面中,暴露于美国国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我们也要调整好心态,应变有可能发生的挫折。截至目前,美国人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4520万,死亡人数超73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之中。这已经超过了上海长宁区一个区的全体常住人口数,长宁区常住人口不足70万。美国虽然治理疫情不行,但它的国民仍旧能够比较淡然地面对新冠的死亡率,我们有没有足够稳健的心态面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挫折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屡受欺凌,直至新中国成立,4万万同胞才终于站起来,挺直了腰杆,在战场和赛场上都击碎了东亚病夫的谬论。但建国72周年也算是不短的时间了,尤其是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的这一代人,他们眼中的国家无比强大,但他们还未经历挫折洗礼。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担忧 —— 一个每次都考第一的优秀学生,能不能经受住高考发挥失利,乃至落榜,而能重新奋进,再创辉煌? 在投资层面,除了要顺应主流价值观,像可能涉及到的垄断啊、知识产权侵权啊、游戏网瘾啊,都存在值得高度警惕的风险,投资必须选择利国利民,顺势而为。此外,纯粹的模式创新的项目,也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说,共享充电宝,网络金融,社区众筹等等。更值得深思的是追求心态稳定。在以前关于价值投资的笔记之中,我曾经说过很多机构其实并没有完整的经历过一个经济周期,甚至很多基金管理人连一个募投管退的必经循环都没有经历过,更不用说在次贷危机那种大的风险下存活下来。 失败,固然令人不爽,但它也能洗礼精神,洗练意志,磨砺出真正的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