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在数学和加密领域创业:去中心化智能投顾Ovisor

在数学和加密领域创业:去中心化智能投顾Ovisor

2021/11/29
logo of podcast 墙裂坛

墙裂坛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数学学渣小跑和一位数学物理系的学霸在一起聊了聊数学、区块链、创业,还有元宇宙。 · 本期嘉宾 ·** Oliver,Ovisor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区块链金融科技实验室成员。 · BGM ·  Dr Dog - Heart It Races (Architecture in Helsinki Cover) · 本期话题 ·** 1)关于数学和区块链** 为什么选择数学物理双专业这么伤害发际线的事? 同样是解释世界的方法,数学和哲学的区别? 为什么区块链的创新大都来自于数学? 2)关于创业** 为什么想创业?为什么选择在香港?为什么选择区块链和金融? 你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真实想法:会认为他们太守旧吗?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会给自己多少次试错的机会? 3)关于去中心化智能投顾** “智能”在什么地方?“去中心”在什么地方?trade-off在哪里? 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和传统投资管理行业专家交流:彼此听得懂对方吗? 对自己创业项目未来应用的设想?会进入传统金融吗?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吗? 4)关于元宇宙** 你对元宇宙的理解? 对未来金融世界的设想: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子? 会认为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在另一个世界里),而不是在“更新/修复”现实世界吗? · 附文字稿 ·** 小跑:**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一位数学系的学霸、创业者Oliver。首先请学霸介绍一下自己。 Oliver:**大家好,我是杨浩魏Oliver。现在在科大就读大五,数学和物理双专业——太难了,感觉人比较笨,所以得读五年。目前在科大区块链金融科技实验室里参与23个项目,主要负责一个智能投顾创业项目。现在也在寻求种子轮投资。 小跑:**作为一个数学学渣,我想先向一个学霸请教些数学问题——首先你为什么喜欢数学?为什么想在数学和物理领域里有更深的造诣? Oliver:**我一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专业——数学加物理,别人肯定会问这个问题,你为啥选这两个?有一个数学就够让人头秃了,再加个物理,岂不是30岁前头发就要掉光了? 首先,本科数学难度真的不是很高,没有到真正做研究的地步,大多数时候也就是把高中的内容提升一些就行了,没有变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高度;但是数学是一个基础工具,如果能把数学的基础打好,今后不管是转金融还是转工科都是一个好基础。 物理算是个人兴趣爱好,因为我高中是学物理竞赛的,然后从小对物理就很感兴趣,特别喜欢研究这些规律,然后去发现物质世界里一些有趣的地方。 我个人觉得目前的金融行业占据世界上太多资源了,导致这几十年基础科学的发展比较滞后。我希望能在40或50岁时挣到足够的钱支撑我的生活,之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喜爱的物理事业当中去。 小跑:**你已经把自己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对数学其实我自己有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上学的时候对数字留下了心理阴影,阴影面积很大;但是后来在金融行业工作久了、尤其是自己也比较喜欢哲学之类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会想数学和哲学的区别。 哲学特别喜欢创造一些新的名词,每当他对世界有个新的理解、或解释的时候,会创造一个新的概念,然后用一种新的语言来解释这件事情,比如虚无主义、存在与时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家经常读不懂哲学,因为它抽象概念实在太多了,已经把语言用到了极致。 但同样是解释世界的方法,我就觉得数学和哲学是完全两个极端,它会用几个非常简单的符号来解释整个世界。所以学数学的人是不是对抽象思维要求非常高?它会不会影响你看世界的方法? Oliver:**我觉得肯定是有。其实有一件事情可以把物理、数学和哲学三者联系在一起。物理学里面有一本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和哲学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件事。 那学数学会不会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觉得是会的,古希腊人讲“万物皆数”——他们觉得数学能够解释一切。你自己在生活中你也会发现很多事情的运行规律,和很多数学概念都能够找到很高强度的类比。 小跑:**这么多学科中,数学很难被辩驳。现在网上“专家”越来越多,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法学家,每个人都可以对任何事情评论;但如果你在群里发一道数学题,马上就鸦雀无声了。 Oliver:**我突然想到一个类比,信息论里面对信息熵的定义就是它消除了多少不确定性。应该说数学可以让这些原理变得更清晰。 小跑:**你选择了在区块链领域创业,对区块链不太了解的人,也许不会把它马上跟数学联想起来。但是稍微有点了解的人是知道它跟数学是很难分开的。作为一个学数学的人,你对区块链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区块链的创新大都来自于数学? Oliver:**我没统计过,不知道在区块链里创新的人的学术背景,但我感觉确实数学家在这个领域的表现是比较活跃的。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首先区块链最底层的原理就是一些密码学的东西,这基本上和数学是完全重合、分不开的,本身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然后再从密码学往上走一点,从区块链领域需要的技能来看,大多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方法。计算机的创始人冯诺依曼,也都是数学家的背景。再往上层看,就到了金融。金融数学或金融工程也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所以数学在整个区块链里是知识最底层的架构,所以如果你数学学得好的话,从下往上走还是比较容易的。 小跑:**如果把区块链看成一个社会实验的话,除了底层技术、密码学、数据结构、椭圆曲线之类的,围绕着区块链底层技术上面的一些生态,能不能真能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其实经济模型也起到很大作用。这些经济模型、或者计算规则,由学数学的人来做确实会比较容易一点。 介绍一下你的创业项目? Oliver:**我们的项目叫做Ovisor,想做的是去中心化的智能投顾。 为什么会想做这个项目? 我们先以股票为例,交易股票时大概会有这么几个角色——交易所、券商、机构、散户;大家买卖股票时不会直接和交易所交互,而是通过像富途、老虎这样的券商,券商还会给你提供很多服务,提供不同的策略。 但是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现在只有交易所,除了直接在交易所买卖之外,没有享受到其他的服务。所以我们就有这么个想法,建立一个智能投顾,来帮助投资者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也能享受到像这种中心化一样的精致服务。 主要提供几项产品:第一项是钱包分析,区块链上的交易和传统交易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所有交易信息都是公开的。你如果在老虎开了个账户交易,转到富途的时候,它可能并不知道你之前做过什么,但是在链上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根据你历史的交易记录给你画一个用户画像,判断你是什么样的用户,同时会搭配一些传统的方法,比如问卷或者心理测试。 第二项,我们会造一些指数、主题类的组合、以及指数增强——利用数学方法,把组合的表现提高。第三项:会用一些链上的数据,找类似于传统对冲基金的阿尔法;构建资产组合池,再把它们和之前的用户画像用AI算法做一个匹配,把最好推荐给你。 同时还会提供很多的信息展示,投资者教育、参考等等服务。目的就是想让在链上的投资者也能够体验到中心化券商们提供的服务,甚至比它们提供的更好。我们又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架构,会帮用户管钱,但没有跑路风险,也不会欺骗用户——相当于是在用户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建立一个服务商的桥梁。 小跑:**如果我是一个享受过传统金融服务的人,比如用过智能投顾,我可能会对传统资管行业的智能投顾大概有一些概念——比如它所谓的服务可能就是取代了原来传统的银行里投资经理、或者基金经理的角色。 可能还对传统资管流程更熟悉:比如筛选资产类别、标的预期回报率和方差、再根据客户的风险胃口定最佳的权重等等。但是传统的组合管理,数据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但是链上数据都是透明公开的——除了信息,你们和传统智能投顾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Oliver:**首先定位上就有区别,传统智能投顾是在已经有很多金融服务提供方的基础上、在一大堆前人做好的工作基础上,再去做一个智能投顾。它们往下看的时候,是能看到脚下踩在巨人肩膀上;自己资需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投资建议,或者帮你去进行交易。 但是当我们往下看的时候,发现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是“空中楼阁”。也就是说我们要自己直接去搭建很多服务基础设施——比如我们要充当券商,要自己建一个资产池,同时要提供一大堆的信息展示——可以说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客户之间的这一大片空白,都是需要去填补的。下面1、2、3层没建好,想直接建第4层是不可能的。 小跑:**你有没有跟传统的资管行业的专家交流过?你觉得他们看你的眼神有什么特别吗?你觉得他们听得懂你在讲什么吗? Oliver:**当然有交流过。我们和一些投行或是做资管的大佬都有交流。我感觉他们也是分为三派。 有一派是在观望的;有一派是想积极了解的;还有一派实际上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了。对于后两种,交流都非常顺畅,他们完全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至少大部分是认同我们的理念的。特别是第二类,有一些权威专家对我们整个产品都能提出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因为虽然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它毕竟是金融,也会涉及到很多金融工程的原理。 但是和第一类交流会比较费劲,因为你要从零开始给他讲这一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去中心化,为什么它是完全信任的——他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小跑:**而且我可以想象他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你这个东西合不合规? Oliver:**听到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了。 小跑:**你有没有遇到过在投行里写模型的人,他会不会问你所谓的智能投顾“智能”在什么地方?是像传统用极大的数据量,高速的算法来算出最佳的portfolio? Oliver:**刚才我说的第二类,他们会比较关心这个问题。“智能”是“Intelligence”,广义上讲应该是包含了人类智慧的,你用了一些比较 smart的方法去解决现在的问题,就能叫做“智能”。如果狭义上来讲,可能只有用了AI才算。 我们三个主要的服务都是包含了广义上和狭义上的“智能”。比如钱包分析,背后是把整个链上的数据全部拉下来,通过算法把你从所有人群中定位出来。 小跑:**从这些链上数据怎么看出用户画像? Oliver:**举几个简单例子,比如看你的持仓比例,像一些风险偏好高的人,可能会选择持狗狗币;风险偏好低的,可能持仓就集中在比特币。第二种方法就是看你的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有些人比较能拿,亏一半还能拿得住;有些人可能亏了10个点就跑掉了。当然还有一些链上独特的信息,比如看你和哪些钱包有互动。 还有我们的资产组合池的建构。我们曾经和一位权威专家交流过,他是当年写了摩根士丹利交易算法的。他觉得我们不太智能,但我们肯定不能和全球传统市场上排名数一数二的大投行比较;但比起目前这些链上的产品,肯定是很“智能”的——比如构建各种主题的指数、指数增强。 还有推荐算法,实际上和传统智能投顾没有太大区别——虽然我们的数据体系不一样,但理念是一样的,就是把最好的最适合的东西推荐给最需要的人。刚才的用户画像和我们资产组合池,这两个怎么联系在一起,中间必须有一套AI算法。 团队内部有一位也是在某知名投行做组合算法的,但是我们发现没法用,因为“去中心化”需要用合约来执行这一切,目前的技术还实现不了太复杂的算法,只能用一些专家们看起来没那么“高级”的东西。但是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小跑:**这是一个权衡。毕竟如果你想给大家更多的自主权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做到最高效——世界上最高效的永远是“中心”,一个人做肯定比100个人做要要快很多。但问题是如果你能相信这个人永远不会出错,那也就让他去做。 你有没有想过要给自己这个创业项目多少时间? Oliver:**链上的创业大多数迭代都会比较快,可能就是一两年。但我们这个项目比较大,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个人预期可能35年才能看出一个结果。 但我是会长远的做下去的,个人的计划也是在未来会持续尝试,争取能让这个项目发展的更好。 小跑:**有没有打算留在香港?在香港区块链和金融领域创业? Oliver:**肯定是。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最合适的地方。 小跑:**是的。香港金融行业的深度至少在亚洲范围内还是很难找到第二家。各种业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是一个宝藏来的;虽然有很多让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改进。我觉得香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Oliver:**香港我个人归纳有4点优势:金融生态、人才、资金、政策和监管。我还是相信一位老人说的:香港每天会更好。 小跑:**非常同意,希望你将来的项目可以改变香港的传统金融行业。很期待! 最后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元宇宙? Oliver:**我觉得它解决的是一个“需求”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个人要有很多需求,他才能活得比较满足。但是现实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缺失。你要让一个人他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满足,需要付出什么? 我觉的是“资源”加上“时间”乘以“效率”——这个“时间乘以效率”,是通过人来制造的,但现实中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换到元宇宙当中,相当于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那里也可以创造价值,但是资源是无限的——这样就能够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内卷”问题。 为什么要搞元宇宙?我觉得目的就在于解决资源过少带来的负累。 小跑:**有道理。谢谢你今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你们的项目能够成功! —  End  — 主播&嘉宾 | 肖小跑  Oliver     运营 | 坛子 微信公众号:墙裂坛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请注明: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