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值守的便利店,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之光:它救得了馋鬼、养得了肥宅、更关爱着上班族。你如果经常穿梭于北京地铁,一定会发现这两个月地铁里突然冒出了好多新的便利店:2021年7月,3家便利店在北京地铁试运营,5个月后,包括便利店、药店、书屋在内的便民设施增加至130家,冠有“便利店荒漠”之称的北京终于开始发力。在此之前,我们正好聊了一期播客,讨论了北京的便利店为什么那么少,在北京通勤出行为什么那么不方便。 在「社会病理学」栏目聊城市竞争那一期,老师们也提到过,一个人出生、长大、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个地方已经不是常态了,21世纪几乎每个人都在流动。我们还可以如何看待这些大小城市之间的关系?有的城市是否先天就被规定了特定的功能?城市变得越来越相似了吗?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城市?城市的超大规模意味着什么?在本期播客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泮伟江老师将与我们分享他眼中的北京、他所理解的超大规模城市。 【本期对谈】 主播:柳爽(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26** 泮老师的个人经历:从浙江到北京 05:18** 反思北京也是在反思我们自己 09:30 首都定位首先是皇帝的家,符号性>便利性 13:40** 气候影响生活习惯,交通影响消费习惯 18:12** 城市也各有自己的光荣与心酸 (大连、长春) 23:30** 奋斗在北京,生活在别处 24:15** 适合散步的城市就是宜居的城市 28:50** 距离新解: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 35:50** 从国家到城市,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中观 36:45** 宏大的命题也要接受日常这把小尺子的衡量 40:00** 关注超大规模性,也是在关注个体生活的参考系 【工具箱】 01** 和大卖场高度商业化的面貌不同,小巧、灵活的便利店更多承载着现代城市温情脉脉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里更多的便利店,意味着更舒适、更便捷的生活。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上海便利店数量排名第一,有6750家;遥遥领先北京的2380家。 02**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也是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包豪斯”一词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03**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04** 《城市:重新发现市中心》是威廉•怀特(William H. Whyte)16年直接、持续观察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晶。怀特使用录像机,记录下城市中心地区的广场、街道、小公园和市场里人的行为,然后再做具体分析,从整体上评估城市中心的健康,本书可谓美国城市思想核心中的一部分。 05** 心理距离主要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大小等四个方面。时间距离是指人们对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距离自己远近的知觉;空间距离是指个体对目标物在空间上与自己相隔距离的知觉;社会距离是指社会客体与自我的关系距离远近的知觉;假设性是指事件或客体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与现实的距离远近。除了社会距离包括多个维度,其他维度都具有单维性。 06** 提高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是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42个中国主要城市中,总体60分钟以上的通勤比重为12%,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水平为76%,距离80%以上的目标尚有差距。北京仍然是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最低的城市,仅有57%。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