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史的议题,近年来成为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开始发现清朝有着超出我们日常认知的多元性。比如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清朝有一项突出的事功——其直接掌控并稳定统治的版图甚至超越了元朝,其中的“统治”与“治理”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如何看待清朝在东西和古今之间的定位?学界在此话题上的争议主要聚焦于哪些方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蔡伟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马子木,以一些讨论“中国”观念的重要研究文本(主要涉及《“天命”如何转移》)《最后的皇族》))为引子,共同聊一聊大清如何“一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蔡伟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嘉宾:马子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征服|02:55 清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03:46 蔡:何炳棣与罗友枝的“汉化论战”是一场没有交集的对话
07:21 马:清朝的灵活性体现在制度、信息、文化等三个层次上
制度,清承明制+参汉酌金
信息,文书体制+驿路网络
文化,修其教不易其俗+一元统摄多元
统治|11:31 从马上“得”之,不在马上“治”之
13:30 蔡:清朝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之间的关系
20:10 马:清朝“二元理政模式”与“大一统”思想
观念|26:02 政治正当性:多元vs一元
28:00 蔡:汉化论、内亚论之外的第三条路:传统意识形态
“儒家圣王”为“体”,“藏传佛教”为“用”
“天命观”与“大一统”
41:05 马:清王朝对于正当性的选择抱有实用主义态度
“大一统”和正统性是一体之两面
《何处是“江南”?》中,皇权与士林的合谋
从政治和思想交汇的角度考察帝王经学
影响|49:36 清朝在东西和古今之间的定位
50:23 蔡:其实不存在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帝国”定义
清朝统治与“边地资本主义”
明清“掣签法”与活佛转世
阿尔泰语系之存在意义:有要比没有好
58:03 马:去看见清朝制度中的新多元属性
【工具箱】
01 历史学者杨念群在《“天命”如何转移》)一书中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02 《最后的皇族》)是一部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典范式研究,从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宫廷礼仪三个方面,全方位解读了清代的都城设计、服饰语言、内廷人员管理、皇室教育、婚丧嫁娶等宫廷生活细节。作者罗友枝(Evelyn Rawski)是国际知名汉学家,曾任美国亚洲历史学会会长。全书着力讨论清代为什么能够建立统治并维系近三个世纪之久。
03 何炳棣(1917-2012),浙江金华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师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后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其研究领域非常宽阔,从明清人口、经济、社会史开始,后来又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近年来又涉猎到先秦的思想和制度历史。被公认为用近代方法研究中国史的世界第一人,著有《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等。
04 参汉酌金,是清入关前制度与律法建设的主要方针,即在参酌明代典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满洲社会的传统,建立、完善后金政权的制度与律法。
05 濮德培(Peter Perdue):《中国西征:清朝对欧亚大陆腹地的征服》,2021-01
06 汪荣祖:《阅读的回响:汪荣祖书评选集》),2017-03
07 欧立德(Mark Elliot):《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读书》,2014-01
08 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半透明之镜:清帝国意识形态中的“历史”与“身份”》
09 艾宏展(Johan Elverskog):《我们的大清》(Our Great Qing: The Mongols, Buddhism, and the Stat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2006
10 杨念群教授在另一本书《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和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中探研了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和内容,考察了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过程中,如何从“道统”的拥有者,最终成为“大一统”的协从者。
11 金光明(Kwangmin Kim):《边境资本主义:突厥斯坦产品、清朝的白银与一个东方市场的诞生》,2016
12 欧杨(Max Gordon Oidtmann):《金瓶铸就:大清帝国与活佛转世》 (Forging the Golden Urn: The Qing Empire and the Politics of Reincarnation in Tibet)
13 掣签,即抽签。削竹为签,配以标志或词语,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明代后期,孙丕扬任吏部尚书,创掣签法以示铨选之不容情。法用竹签若干预写所选的机关地区及姓名等,杂置筒中,当堂随手掣取,与拈阄同。清代沿用此制。
【相关往期】
Vol.118|帝国前世今生,从多元到单一、单一到多元的轮回(嘉宾:许纪霖×郑非))
Vol.116|清史闲谈:明亡清兴,偶然还是必然?(嘉宾:侯杨方))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