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村,久居城市的人似乎总有一种诗意的乌托邦式的想象——江南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关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用现代一点的说法则是“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自嘲被困于水泥森林的人们还会向往村庄中简单的日常。田园牧歌,朝作暮息,温情脉脉,怡然自乐。
只是真实的乡村并非如人所愿的世外桃源,更不是知识分子们田园诗一般的想象。我们常常生活在观念的迷障里,却失去了在身体意义上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力。今天的节目中,作为社会学学者的孟庆延老师将与我们分享他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几次田野调查经历,聊聊他对中国乡村的感受与理解。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23 城乡关系的话题热度在下降
04:20 印象深刻的田野:河北、江西
05:10 裹着青皮的山核桃与不好看的插秧机
11:52 温情的本质,是真实的相处
15:00 城市为主,是现代发展的非意图后果
17:48 空心的本质,是内在性关系的消退
19:36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双重认同困境
20:20 农民上楼之后,城镇化带来的冲击
22:05 今天有一种把乡村乌托邦化的趋势
26:00 例:西北地区的一个实体化村庄
30:00 现代化的核心其实是人的现代化
31:30 理解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工具箱】
01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话题,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02 《洁净与危险:对污染和禁忌观念的分析》是一本人类学名著。英国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从圣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洁净”与“肮脏”的理解入手,利用象征分析手法剖析人类的思维特点,并关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在各社会文化系统中,洁净与污秽是属于更大的分类系统中的一部分。污秽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违背,而污秽意味着危险,危险就是跨越不该跨越的界限而造成的恐惧。而脏(危险)的清除,即禁忌的产生、仪式的举行、犯罪的惩罚,是重新确立原有秩序、维系社会规范的手段。
03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是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04 《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的代表作之一。帕克从新闻媒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三个方面为城市下定义,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他对城市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口、邻里关系、职业三个方面,并根据社会成员行为上相互作用的方式,把社会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竞争、冲突、调节、同化。
05 《中国乡约制度》是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社会学家杨开道从北宋吕氏乡约开始,详细分析了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杨开道先生撰写此书之际,正值民国时期自治运动高潮,但作者并未沉溺于对自治和民主精神的迷恋,而是立足乡土社会,指出自治组织必须自动发起、自行组织,否则难免沦为旧时保甲等行政机构。农村自治将是国家构成的条件。
06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费孝通特别强调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离土不离乡的“内发型发展”模式。在他看来,小城镇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推进乡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地区内发型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同时也是将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
【往期回顾】
Vol.73丨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