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在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里,有一面充满了艺术范儿的墙,在这面墙上,4000多块橙色琉璃组成了一幅老北京的人物和场景剪影:遛鸟、拉洋车、徽章等老字号物品等,这面名为“北京·记忆”艺术墙的创作者——武定宇来到SELF格致论道讲坛,分享他独特的城市记忆。 ---嘉宾介绍---
武定宇** 青年雕塑家 公共艺术研究者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央城市雕塑家协会创作与研究部副主任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和小编一样的北漂族们,日常出行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啦!相信你们和小编一样,在最初看到北京地铁线路图上奇奇怪怪的站名的时候,内心都是一片混沌且充满好奇的,“火器营、车道沟、豹房、西红门……”,等等等等,这些极富历史底蕴的名字背后藏着什么典故?我们不可能一一下车出站去探访一遍,百度百科也无法生动还原出曾经的历史全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各大地铁站的墙上已经悄然多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以雕塑、绘画、文字等形式形象地解释并还原了各个站名的由来,即使世事变迁,也尽最大的努力保留下属于城市的记忆。 这样一份工作便是武定宇心中最大的梦想和的坚持,他热爱城市,有点怀旧,在他心中,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才是一座完整的城市。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出现了城市包围农村的状态。而中国尤为突出。中国在1949年城市化进程达到10.9%,1978年是17.9%,2006年是44%,到2020年的时候将超过70%,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世界所关注的一个发展趋势。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谓的城市大跃进,会不会带来城市记忆的大缺失?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可以从中看到它的抱负,看到居住在这里的人,他的追求是什么。CHINA,四处地拆,让我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城市了。明代的十三陵,埋藏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还有2位太子,绝对的风水宝地。如此的神道,它的布局和视觉的营造,在满足礼仪功用的前提下,与山川、水流、植被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状态。但是很可惜,如今走到十三陵的时候,所看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呢?一个粉饰的十三陵,一个公园,苍天的大树在神兽旁边,让这个神道变得不是那么神圣。人的初衷是好的,为了美化空间。但是方法有问题,把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给丢失了。 总书记说过一句话,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希望我们以后的城市还能看见风景。如何来进行城市的记忆、留住乡愁呢?就是要留住一个城市的历史。 “911”纪念馆2006年开始建造,历时六年的时间建造完成,纪念馆中有这样两个景观,是由双子座以前的基座进行延展的,两侧是瀑布式的水池,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通过水的流动,给这里留下一点安静的味道,同时水池的中央留下了深坑,水会流入深坑中,可以让人回望这段历史。每到晚间,这两个水池会向天空打起灯光,向世界呼唤,怀念那些曾经逝去的人们。 洛杉矶的好莱坞星光大道,去旅游的人都会到这里,这里有明星的足迹,比如说冯小刚的、黎明的,都可以找到,拍到照片。这些就是城市的记忆,是很多人给这个城市创造了记忆,变成了这个城市的名片。 公共艺术就是把艺术融入大众。201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有一个建设任务,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车站要建设艺术品,至今为止南锣鼓巷也是亚洲最大的地铁站,七面墙有艺术作品,其中有一面墙我们称之为“北京记忆”。南锣鼓巷地处在城市中心,有非常多的北京城市记忆,保留着元代最为完整的城市胡同的肌理脉络。这面墙处在地铁站的站厅层,长20米,高3米。起初是由一个个人物剪影组成,通过一个个琉璃块剪贴而成。刚开始是当成艺术作品来做的,后来很多人说可以不单单做成艺术作品,甚至做成市民的互动,媒体的传播,社会的话题,最后形成公共的事件,这才是一个非常棒的作品。 城市的记忆不光要存在,更希望能把它一直延续下去,这面墙体就能够是生态的,鲜活的。如何来实现呢?历时24个月的时间,武定宇收集资料和老物件,同时调研了数十家单位,包括公开的征集,去了北京电视台和各种报社,走访了北京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田野式调查,走近南锣鼓巷的居民,举办南锣鼓巷街道宣讲会,跟老百姓讲为什么这里有一面墙,以及发生的故事。有老百姓主动把自己的老物件送给他们,并且讲它的故事。最终收集到了2000多个物件,200多段录音和视频。比如最早的小灯泡,手电筒用的,还有粮票、磁带、BP机,这是不同时代用的东西,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城市的一种记忆,是人们心底的记忆,扫描到这个二维码,看见这样的物件,听到这样的吆喝,很多北京人,很多来到北京的人,都会有发自心底的微笑。有的老大爷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像科普一样,会告诉他这是以前的粮票,这是以前爸爸吃的无花果。 这面墙是否会唤起你对故乡的回忆?武定宇说,“我越来越坚信一点,地铁的艺术品创作应该是地上地下形成互动,并且把记忆延续下去。我会将城市记忆一直继续下去。”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SELF格致论道讲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本期视频也将陆续在中国科普博览上推出,敬请关注。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email protected]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