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主题实际上是关于存在的本质。作者露露·米勒通过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命名和赋予意义来创造事物的存在感。鱼类在分类学上并不被承认,因此书名《鱼不存在》暗示了存在的虚幻性。
大卫·斯塔尔·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同时也是一位鱼类分类专家。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并收集了近千个鱼类标本。然而,他的收藏多次因灾难而毁于一旦,包括雷电引发的火灾和旧金山地震。
露露·米勒的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从小就告诉她生命没有意义。这种观点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她在成年后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并在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中找到了某种心灵救赎。
大卫·斯塔尔·乔丹是优生学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贫困和道德败坏等特质可以遗传,主张社会精英应多生孩子,而“不合格者”应被强制绝育。这一理论导致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女性被强制绝育,甚至间接影响了纳粹的种族政策。
露露·米勒在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中看到了如何在混乱和灾难中重建秩序的力量。尽管乔丹的鱼类收藏多次被毁,他依然坚持重建,这种精神让露露·米勒在面对自己人生的困境时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类的命名和赋予意义。作者认为,正义、爱、罪恶等抽象概念只有在被命名后才真正存在。这种观点揭示了人类如何通过语言和思维创造世界的秩序。
简·斯坦福夫人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者,她与大卫·斯塔尔·乔丹的关系非常紧张。她质疑乔丹的领导能力和研究方式,甚至指控他滥用经费。简·斯坦福夫人后来因中毒身亡,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有人怀疑这与乔丹有关。
露露·米勒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个人的选择和赋予。尽管她的父亲告诉她生命没有意义,但她通过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秩序和目标,而不是依赖外界的定义。
本音频《书视汇》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搜听 文字版本可以查看公众号《绿蓑衣Echo》 《鱼不存在》讲述了什么故事《鱼不存在》是一本由美国作家、艺术家、科学记者露露·米勒(Lulu Miller)撰写的书籍,于2022年9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鱼不存在》巧妙融合了传记、回忆录与科学冒险的元素,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爱与生命隐藏秩序的故事。 《鱼不存在》到底讲了什么? 一共两条故事线。 一、主线故事: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传奇人生 二、副线故事:露露·米勒的心路历程本书的男主角,是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他似乎从小就是个“异类”,然后,在被(大多数)人并不“完全理解、认同”的氛围中成长为一名精英学者。 他最终成为了一位【鱼类】分类专家(或者,也应该叫做博物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以及,近千个鱼类标本。 似乎,大卫·斯塔尔·乔丹有一种“灾厄体质”,他收藏的标本曾因雷电击中电话线引发的火灾而毁于一旦,2年后,他的妻子病故,这算是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 但是,大卫·斯塔尔·乔丹后来娶了一位大二学生为妻,年芳十八——对比一下,乔丹的大女儿才10岁。 到了1906年,旧金山发生地震,这场地震让大卫·斯塔尔·乔丹第二次收藏的近千个装着鱼标本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至此,他毕生的收藏又一次毁于一旦。 书籍简介中提到的——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第一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故事到此,似乎是一个关于默默无闻的学者成长为知名学府首任校长,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坚守信念不向命运低头的励志传奇。 然而,当我们以作者露露·米勒的视角,跟着本书“女主角”再去看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可能第一层面感受到的,是露露·米勒的“心灵救赎”。 露露·米勒的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在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生命没有意义,也无所谓意义”(P34)。 我想,对于一个对世界抱有好奇和探索欲的7岁少女,这样的真话是不是过于残忍了? 从书中的描述看,露露·米勒虽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氛围也并非很舒缓,大姐,在校园遭遇霸凌,被迫退学;露露·米勒本人在学校遭遇男生们的挤兑;父亲对这两姐妹逐渐失去耐心,他期待女儿们重新振作的状态,逐渐以一种酗酒后的爆发呈现,母亲唯有默默流泪,而二姐后来因为受不了这种家庭气氛而远赴他处求学——算是另一种离家出走。 16岁那年,露露·米勒服下了过量的安眠药,所幸及时获救。 成年之后的露露·米勒,人生旅程并不顺遂,而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传奇,让她动了想深入了解的念头——(这个人)如何在毫无希望的世界里拥有希望,如何在黑暗的日子里继续前行,如何在没有上帝支持的时候坚持信念? 当然,上述只是《鱼不存在》给读者展示的某一面**。 接下来,随着露露·米勒对大卫·斯塔尔·乔丹生活的挖掘,世界的另一面也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为了收集鱼类标本,大卫·斯塔尔·乔丹使用过炸药炸鱼,还曾用过士的宁这种毒药给鱼下毒! 同时,我们都知道缔造斯坦福大学的,是财阀斯坦福夫妇,但鲜为人知的,是简·斯坦福夫人死于非命——她在一次海外旅行中“突然中毒而死的”。 当然,虽然证据表明简·斯坦福夫人因毒而死,但凶手是谁,如何作案的,至今无人知晓。而且,已经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事儿,注定是个“人类谜案”了。 问题在于,这个女人的死,似乎与大卫·斯塔尔·乔丹很有关系。 这位首任校长,在斯坦福先生过世以后,与这位文化程度有限、私德方面也有问题的贵妇人关系格外紧张**,简·斯坦福夫人非常反感大卫·斯塔尔·乔丹,质疑他的领导能力、研究方式,指控他任人唯亲、滥用经费、以权谋私,甚至还安排了一位教授充当眼线关注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一举一动。 就在“简要开除首任校长”的流言兴起后,简·斯坦福夫人突然被人下了毒,被救了下来。 后来检测,毒药正是大卫·斯塔尔·乔丹获取鱼类标本时用过的士的宁。 大受刺激的简·斯坦福夫人,为了让自己放松,前往夏威夷度假,某一天,她又被人下了毒——这次没能救活。 诡异的是,大卫·斯塔尔·乔丹几乎是第一时间专门花钱雇人调查了该事件,并坚称简·斯坦福夫人绝不是死于中毒,而是自然死亡。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当时的大卫极有威望且有权势,这件事儿后来就不了了之。 大卫·斯塔尔·乔丹还有个隐藏身份——优生学的积极倡导者。 他所宣扬的美国优生学理论,认为贫困与道德败坏等特质都可以遗传,社会精英应该多生孩子,充实基因库的“优质”基因,而既不聪明也没有什么品德可言的人应该剥夺生育权——即对那些男人和女人强制施行绝育手术。 在各州废除优生绝育法之前,有成千上万的美国女性(原住民、黑人、波多黎各人、精神病人等)因大卫·斯塔尔·乔丹等人的“帮助”下,“成功”进行了“改造”。 在上个世纪初,受到这种优生理论影响的人中,就有一位奥地利男青年,后来,这位名叫希特勒的人将“灵感”在西欧广泛实施。 到底,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大卫·斯塔尔·乔丹以他“卓越的天才”,以一种“反人类”的角度,改写了历史、扭曲了道德**? 但这本书的重点不是“鱼”,而是“不存在”。 大卫的故事反转尚且还不算震撼,因为更震撼的还在后头——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不被分类学家所承认。** “鱼”,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故事的最后,一个戴着励志光环的大卫·斯塔尔·乔丹并不存在,而他一生钻研的鱼类物种也不存在。** 所以,什么是存在的? 她开始思考:事物只有获得名字才能真正存在,比如正义、怀旧、无限、爱与罪恶这些抽象概念。这些概念并非挂在天上,等着人类去发现,而是等到有人为它们命名之时才突然成形。名字被叫出的一瞬间,这些概念就变成了“真实存在”的事物。** 她才明白,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赋予了名字和意义。** 关于大卫的回忆录,作者露露·米勒还写道:“在我的人生分崩离析之时,他注定会是那个我向之求助的人。”“对一个试图在别人的生活中寻求方向的迷茫记者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而我想说,如果你正在失意,这本书再好不过了。 大卫创建和重建人生秩序的故事会像鼓励作者一样给你力量,但故事反转,作者想告诉你:不要用标签去认识世界,你存在的意义来自你自己建立的秩序,无关他人。** “鱼”从来不存在,你自己才是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