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大嗓歌手如惠特尼·休斯顿和玛丽亚·凯莉在那个时代能够红极一时,主要是因为时代背景和音乐市场的特点。然而,千禧年后,音乐风格和听众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不再单一追求高音和大嗓,因此这些大嗓歌手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张惠妹的《也许明天》是一首需要层层递进、最终大鸣大放的歌曲,非常适合大嗓歌手的演绎。这首歌的意境带有一丝希望,需要通过大嗓来传达强烈的情感,如果用小嗓演唱则会失去其独特的韵味。
黄绮珊的真假音转换和高音技巧非常出色,她的歌曲旋律动听,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玛丽亚·凯莉。她的代表作《只有你》展示了她的高音技巧和情感表达,成为她的标志性作品。
金美儿在春晚上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全程高音狂飙,技巧运用得当,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听觉冲击。这首歌在春晚这样一个家庭聚会的场合,能够瞬间提升气氛,让人感到振奋。
苏芮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歌曲中,既有低音潜唱的歌曲,也有需要高音技巧的歌曲。她的代表作《一样的月光》展示了她对高音的精准控制和情感表达,成为许多后辈歌手学习的楷模。
赵传的歌曲如《我终于失去了你》和《我是一只小小鸟》等,通过大嗓和高音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尤其是那种憋着劲儿的呐喊,能够深深打动听众的心,传达出小人物的心声。
林志炫在优客李林时期,如《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等歌曲中,高音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这些高音段落不仅展示了他的唱功,也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彭佳慧的《鹿港小镇》通过层层递进的技巧,从压抑到释放再到平静,完美地传达了歌曲的叙事性和情感变化。这首歌的高音部分为歌曲本身服务,传达了对城市化影响自然环境的深刻反思。
戴爱玲的怒音在她的歌曲中既有强烈的爆发力,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她的高音技巧和情感投入,让人感到既油腻又舒爽,这种独特的风格在新人出道时能够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
张信哲的《宽容》在高音部分真假音的混合使用达到了极致,歌曲的MV也通过海边的场景增强了这种高音的情感表达。这首歌展示了张信哲在高音技巧和情感表达上的高超水平。
之前我们进行过大嗓和小嗓的讨论,不得不说,在舞台现场或者KTV,大嗓歌手绝对是调动气氛的高手。
唱片里,有些歌需要大嗓飙起来。
这次我们为大嗓歌手也平一次反,他们的歌有些也很不错的。
节目时间线:
02:15 阿妹的大嗓代表曲《也许是天》是正面教材
08:00 女声对唱《她在睡前哭泣》是华语版的《WhenYou Believe》
12:50 内地大嗓代表人物黄绮珊,堪称中国版MariahCarey
17:00 春晚金美儿版《冬天里的一把火》醒神不枯燥
19:40 华语乐坛女声大嗓始祖苏芮,成为楷模影响一众后辈歌手
25:05 大马女声艾薇,层层递进的技巧让人惊叹
29:20 男声大嗓的代表赵传,憋着劲儿的呐喊唱进人心
32:20 林志炫在优客李林时代,有必要地飙高音拿捏到位
37:00 铁肺著称的彭佳慧,讲故事式翻唱经典《鹿港小镇》
42:00 戴爱玲的怒音“既油又爽”
46:00 技巧为歌曲服务是共识,张信哲唱商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