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一位让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作家。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一度占领文艺青年的阅读阵地,人们争相援引其中的金句和段子;但他又从公众面前隐身,不接受采访,不出席活动,像福楼拜说的“应该设法让后人相信他不曾活在世上”。他极负盛名,他又在喧嚣中消隐。我们或许都听过他的名字,但却对他的生平与经历不甚了解。 本次我们借由《寻找米兰·昆德拉》这本采访录,探寻关于他的离散经历、身份认同以及文学书写。但这不仅仅是一次昆德拉的介绍,我们还选取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几个著名的概念:永恒轮回、轻与重、媚俗,对这些耳熟能详却别有深意的语词做一番哲学的探讨。这些概念不仅能让我们接近昆德拉,更能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 说话的人:蛋妞、小盒子 | 本期你将听到 Part.1 昆德拉的生平,以及我们的印象 02:45) 熟悉而又陌生的米兰·昆德拉 08:05) 昆德拉和王小波具有相似的文学主题:政治与性爱 11:22) “反对阐释”型小说:作者亲自下场评论的小说 15:17) 《寻找米兰·昆德拉》:他不在场,但他却无处不在 Part.2 身份认同与文学书写 18:27) 昆德拉并不想被贴上“流亡作家”的标签 26:26) “家园”的辩证:不停背叛家园、寻找家园的萨比娜 29:29) 离散的认同,难舍的语言,私人的记忆 34:53) 货币的购买力,是最直接的个体记忆 Part.3 永恒轮回与“媚俗”的哲学思考 39:03) 永恒回归:你愿意再这样活一次吗?(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45:03) 生命只有一次,如梦幻泡影,这轻得让人难以承受 50:56) “播客悖论”:声音与文字的乖离,播客起标题是一次性的不可重来的选择 54:00) “媚俗”现象的集大成:朋友圈层出不穷的“戏精”,情绪化的共同体 59:59) 避免“情绪化”不是说不能有情绪,而是情绪起伏不能太剧烈 63:33) 人不是非得在“狂喜”和“大悲”之间非此即彼,中间地带仍然广阔 65:11) 重谈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敢于说“不”的权利 70:04) 读昆德拉,不仅是读其人,也是读背后的历史 | 参考资料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全新出版的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