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大卫·林奇去世——再见!我做梦的房间 | 温故知新

大卫·林奇去世——再见!我做梦的房间 | 温故知新

2025/1/17
logo of podcast 深焦DeepFocus Radio

深焦DeepFocus Radio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嘉宾
播客主持人
播客主持人,专注于英语学习和金融话题讨论,组织了英语学习营,并深入探讨了比特币和美元的关系。
Topics
@播客主持人 :本期节目回顾了2020年录制的一期关于大卫·林奇的播客,旨在缅怀这位伟大的导演。我们收到了林奇去世的噩耗,享年78岁。他的家人在讣告中写道:‘如今他不在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但正如他会说的那样,“要留意甜甜圈,而非是它中间的洞”。’这句简短却深邃的话语,正是林奇一生艺术风格与生命哲学的缩影。 @吴泽源 :林奇的自传《梦视》结构独特,像一个播客节目,由多位认识林奇的人讲述其生平,再由林奇本人补充回忆。前半部分细节琐碎,缺乏编辑感。书中提及林奇处女作《橡皮头》在戛纳电影节被拒的细节,以及与库布里克的关系。林奇的创作方式依赖直觉,他选角的标准是基于演员的眼神和气质,音乐创作方式是即兴发挥。他的艺术创作是融为一体的,电影只是他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开寅 :林奇的电影更注重体验而非理解,线索明了,容易理解。他的电影反映了他性格的两面性:古怪和温暖。他善于将分裂的反差的东西柔和在一起,他的电影的内在逻辑与他的个性相关。林奇的电影在视觉上有很多尝试,他写剧本的方式是从视觉构成出发,而非传统的叙事逻辑。他的电影能够兼顾实验性和商业性,在不同作品中,对叙事原则的遵循程度不同。电影手册推崇林奇的原因:其作品个人化,不带有意识形态表达,以及其丰富的感官表达。林奇的作品虽然看似没有意识形态表达,但实则反好莱坞。他的《双峰》对美国小镇文化的描写很写实,善于运用现实素材,并赋予其独特的表达。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美国时间2025年1月16日晚,大卫·林奇家人通过他的Facebook账户对外宣布,当代最重要导演大卫·林奇去世,距离他79岁的生日只有四天。

大卫·林奇,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还是画家和音乐人。他不仅是当代电影最具革命性和独创性的先驱之一,更是一个以奇异光芒照亮影坛的灵魂。**他的家人在讣告中写道:“如今他不在了,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但正如他会说的那样,‘要留意甜甜圈,而非是它中间的洞。’”**这句简短却深邃的话语,正是林奇一生艺术风格与生命哲学的缩影。

林奇的电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谜语。他的作品拒绝臣服于常理逻辑,也拒绝解释自身,更不会为观众提供单一答案。他在作品中营造的诡谲梦境,让观众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迷失方向,却也因此得以窥见潜藏于人类情感深处的真相。他擅长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探讨现代人焦虑与孤独的精神症候,并通过前卫奇异的视觉语言大胆表达暴力与性,为影坛带来独一无二的冲击力。从《象人》到《穆赫兰道》,再到经典的《双峰》系列,他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带领我们进入充满美丽谜团的光影世界。

林奇的艺术旅程从画布起步,跨越电影、绘画、音乐和设计,屹立影坛半世纪。他的职业生涯既充满戏剧性,也饱含争议:从第一部电影被戛纳拒绝,到成为戛纳金棕榈得主,再到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从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到因《沙丘》而被称为“年度最烂影片”导演。他游走于电影工业之外,特立独行,既令人敬畏,又让人着迷。他的电影世界就像一座通往未知的大门,每一部作品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启新谜团的入口,令我们在探索中越陷越深。今天,我们通过一期发布于2020年的大卫·林奇播客,与世界各地的影迷一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灵魂。

本期嘉宾:

吴泽源 

自由撰稿人

开寅 

影评人,编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8:18

处女作《橡皮头》送到戛纳,却遭遇巨大冷遇?

大卫·林奇到底有多奇怪,有什么特殊癖好?

他的创作方式是怎样的,是否有借鉴的价值?

大卫·林奇与超验冥想组织的关系如何?

法国《电影手册》为何如此推崇大卫·林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