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252 是枝裕和重拍《宛如阿修罗》,被狂喷陈旧厌女???

252 是枝裕和重拍《宛如阿修罗》,被狂喷陈旧厌女???

2025/1/25
logo of podcast 深焦DeepFocus Radio

深焦DeepFocus Radio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XHC : 我认为是枝裕和导演的《宛如阿修罗》翻拍,在忠实于原作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但并没有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他更注重对“母亲”这一主题的表达,而非原著中其他方面的元素。70年代的日本电视剧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从他对昭和时代背景的细致还原中可见一斑。虽然在国内引发了关于性别意识陈旧、缺乏现代反思的争议,但我认为这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对选择在2025年翻拍这部作品的疑问。是枝裕和的翻拍并非旨在创作一个现代版的《宛如阿修罗》,而是忠实于原著,展现那个时代女性的形象以及她们在特定环境下所做的选择。 这部作品精准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苦楚与快乐,并非缺乏先锋意识。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这部作品的保守性,而应该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 是枝裕和对原著的尊重体现在对时代背景的还原和对人物性格的细微调整上,虽然会引发一些争议,但整体感觉很好。他强化了向田邦子作品中独特的魅力,并将其与现代社会进行了对比。 在演员选择上,他选择的演员风格与他的作品风格和目标相符,广濑铃是他最意外的选择,但她的表演也令人惊喜。 @海带岛 : 我同意XHC的观点,是枝裕和导演对原著的改编基本忠实于原作,仅在一些细节上有所调整。他选择在2025年翻拍这部作品,并非要迎合现代的女性主义思潮,而是希望通过对70年代日本社会和女性生存状态的展现,引发观众对时代变迁和性别议题的思考。 东京这座城市剧烈的变迁造成了人们对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怀疑,这也是该剧集想要探讨的主题之一。 与NHK版和森田芳光版相比,是枝裕和版对原著的改编更注重对女性角色的刻画,特别是对四姐妹各自命运和情感的展现。他并没有回避原著中对女性困境的描写,而是通过细致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虽然在国内引发了关于性别意识陈旧、缺乏现代反思的争议,但日本观众的评价较为正面,主要集中在美术、氛围、演员选择等方面。这说明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还原了昭和时代的氛围,并引发了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共鸣。 是枝裕和对向田邦子的理解和尊重,体现在他对原著精神的把握和对时代背景的还原上。他并没有试图将这部作品改造成一个现代故事,而是选择忠实于原著,展现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和家庭关系。

Deep Dive

Chapters
是枝裕和导演的《宛如阿修罗》由传奇制片人八木康夫牵线促成,宫泽理惠、尾野真千子、苍井优、广濑铃等演员阵容强大。此次翻拍是由是枝裕和与FUNFU创作小组的学习交流活动以及八木康夫的邀请共同促成的。
  • 是枝裕和受70-80年代日本电视剧的影响颇深
  • 八木康夫促成是枝裕和翻拍《宛如阿修罗》
  • 剧中四姐妹的演员人选由八木康夫钦定

Shownotes Transcript

是枝裕和导演的新剧《宛如阿修罗》最近在网飞上线。这部剧由日本传奇制片人八木康夫策划,宫泽理惠、尾野真千子、苍井优、广濑铃、本木雅弘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出演。这部剧集改编自向田邦子的同名小说,此前已经有过两个经典改编版本,分别是1979年由和田勉导演的NHK剧版,以及2003年森田芳光导演的电影版,都广受好评。这次是枝裕和导演的剧本上线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争议,因为剧集的背景设定在1979年,对于昭和感的塑造十分出彩,但片中反应的女性时代困境与当下流行的性别观念有不小出入,而是枝裕和导演又十分尊重向田邦子原著,还原度极高,与当下的时代脱节在所难免。这也导致国内观众给出了“厌女陈腐”“没有翻拍的必要”“为什么没有加入当代的反思?”等评价层出不穷。

我们在248期《如父如子》及,是枝裕和的转折点播客中,曾探讨过《宛如阿修罗》的制作背景,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枝裕和作为“被电视剧带大的一代人”,除了受台湾新电影和成濑巳喜男的影响外,70年代日本电视剧也对他影响颇深,但因为当时电视剧的传播度问题,这个层面的影响一直不被重视。本期播客我们请到了上次播客的原班人马,XHC和海带岛,继续之前开了头的话题,就《宛如阿修罗》再探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诸多争议,本期播客还将带大家回顾那个向田邦子被称为电视编剧界女王的60-70年代日本电视剧,细聊是枝裕和的灵感源头,以及向大家隆重介绍日本著名女性剧作家、小说家向田邦子。深入挖掘是枝裕和的灵感来源,并对比三种不同版本的差异,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三位作者如何用各自的方式诠释同一部经典作品。

本期嘉宾:

XHC

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

豆瓣 @xxhhcc

海带岛

日语译者、媒体撰稿人、图书及影展策划。译作包括《邂逅》(户川纯)、《氛围驾驶员》(细野晴臣)、《用电影燃尽欲望》(园子温),策划出版《电影中的东京》、《别认输,惠子》等图书。

电车

深焦DeepFocus 编辑

豆瓣 @电车

《宛如阿修罗》人物关系图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22:47

03:12《宛如阿修罗》的创作背景。

10:54 对于《宛如阿修罗》的整体评价。

14:59 如何看待《宛如阿修罗》在国内引发的争议。

21:38 剧集在日本和海外的评价如何?

26:20 剧集中的昭和元素还原。

31:57 向田邦子的介绍-小说向。

38:53 向田邦子的介绍-剧作家向,以及70-80年代日剧的发展。

49:37 NHK版和是枝裕和版《宛如阿修罗》的对比。

1:00:33 森田芳光版和是枝裕和版《宛如阿修罗》的对比。

1:15:43 剧中引用了夏目漱石关于喜剧和悲剧的言论,喜剧底色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吗?

1:18:02 与是枝裕和创作的其他剧集的对比。

《宛如阿修罗》(2003)剧照

素材库:

提及影视剧:

《宛如阿修罗》(2025,是枝裕和)

《宛如阿修罗》(2003,森田芳光)

《宛如阿修罗1》(1979,和田勉)

《宛如阿修罗2》(1980,和田勉)

《回我的家》(2012,是枝裕和)

《舞伎家的料理人》(2023,是枝裕和/ 津野爱 / 奥山大史 / 佐藤快磨)

《古畑任三郎》(三谷幸喜,制片:八木康夫)

《岸边相册》(1971,山田太一)

《宛如蛇蝎》(2012,向田邦子)

《我想成为贝壳》(1959,桥本忍)

《找七个刑警》(1963,长谷川公之)

《胡萝卜花》(1970,向田邦子)

《寺内貫太郎一家》(1974,向田邦子)

《冬の運動会》(1977,向田邦子)

《父亲的致歉信》(1986,向田邦子)

《阿吽》(2000,向田邦子)

《北国之恋(从北国来)》(1981,仓本聪)

《长不齐的苹果们》(1983,山田太一)

《回忆制造》(1981,山田太一)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2005,山崎贵)

向田邦子小说:

《玻璃海绵》《宛如阿修罗》《父親的道歉信》

提及文章:

日本拳击电影史:《热辣滚烫》原作,为何诞生在日本?

《宛如阿修罗》2025版与1979版对比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宛如阿修罗》片头

结尾:《宛如阿修罗》片尾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Peter Cat

策划:电车、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