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的科幻影视迎来了一次大爆发,两部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作品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相继上线,并取得比较理想的口碑。科幻影视这个在国内长久以来都处于相对小众的领域似乎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多年以来,刘慈欣都是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然而在他的身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方面有人认为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作品的一些描写与传达出的某些价值观也引起了大量的争议。今天我们借着《三体》和《流浪地球2》被改编的契机,和电子骑士严蓬一起来聊一聊刘慈欣的作品,科幻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以及中国科幻的现状与未来。 《三体》剧照
本期嘉宾:
电子骑士 严蓬
前时光网高级编辑,影评人
豆瓣,微博@电子骑士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9:39
3:55 照搬原著还是抛弃原著,《三体》和《流浪地球2》的不同改编策略
书籍和影视是不同的载体,导致了必然要选择不同的改编方式。
《流浪地球2》的改编方式是惯常的做法,而《三体》照搬原著的方式则非常激进
32:26刘慈欣作品的特点,个人创作环境对他作品的影响
1.对宏大场面的追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对科技的信心,对科研工作者有理想主义情结
3.喜欢描写人类层面上的分裂
对人物的刻画是不够的,因为人物从来不是他小说的重点
61:14刘慈欣的作品为什么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的原因
刘慈欣的作品给西方的读者带来了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和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品比较接近,这一类的作品已经不是西方当下的主流
75:57刘慈欣作品所引起的争议
对于女性形象的描绘
刘慈欣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刻板的,一方面这是类型小说的通病,另一方面也收到了时代的影响。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是很难超越时代的。
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刘慈欣的作品确实存在着对集体主义的推崇,但也是具有反思性的。不能单单从作品来确定作家的政治观点。
集体主义并不等于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的兴起,人们才会去作品寻找迎合自己作品的描写。
105:01中国科幻的大环境与中国科幻的未来
中国的科幻依然处在起步阶段,科幻土壤的匮乏,对科幻的刻板观念依然在阻挡着中国科幻的发展
涉及书目:
刘慈欣:《流浪地球》、《三体》三部曲、《地球大炮》、《地火》、
《乡村教师》、《诗云》、《球状闪电》
艾塞克·阿西莫夫: 《基地》
罗伯特·海因莱茵 :《星船伞兵》、《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
阿瑟·克拉克: 《2001太空漫游》、《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前哨》
哈尔·克莱蒙特: 《重力使命》
弗兰克·赫伯特 : 《沙丘》
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 《时间回旋》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外》
罗杰·泽拉兹尼:《趁生命气息逗留》
涉及影视作品:
郭帆 :《流浪地球》(2019)、《流浪地球2》(2023)
丹尼斯·维伦纽瓦:《降临》(2016)、《银翼杀手2049》(2017)、《沙丘》(2021)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1968)
雷德利·斯科特:《银翼杀手》(1982)
斯派克·琼斯:《她》(2013)
欧格斯·兰斯莫斯:《龙虾》(2015)
郭共达:《龙虾》(2021)
亚历克斯·加兰:《湮灭》(2018)
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
徐浩峰:《师傅》(2015)、刀背藏身(未上映)
《三体》(2023,电视剧)
《武林外传》(2006,电视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David Bowie - Space Oddity
中插: Cornfield Chase From Interstellar
结尾: Johann Strauss II -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