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和西坡聊“整体产品”:一位AIGC产品经理的实践思考

和西坡聊“整体产品”:一位AIGC产品经理的实践思考

2023/9/14
logo of podcast AI时代的产品经理手册

AI时代的产品经理手册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西坡(公众号:西坡居)是我的产品知识星球里面的嘉宾,这是他的原创文章,文章写得很好,有实践、有思考、有方法,也欢迎越来越多的朋友一起探讨关于AIGC的产品实践心得。 从2023年4月开始,考研落榜的我参与了春招,并凭借丰富实习和项目经验拿到了一些offer。然而,出于对AIGC事业的浓厚兴趣,我毅然选择了这个领域。于是我见证了国内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的崭露头角,经历了账号销售与课程热潮、百模大战、GPT4的发布、生成式AI的合规管控,以及国内首批大型模型向公众开放,至今我们已进入AI应用的大爆发时代。 刚开始,我的职责与许多的产品经理相似:拿到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绘制产品原型,输出需求文档,召开需求评审会,并跟进至需求完全落地。但由于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仍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并没有拿到太多的反馈,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并且能看到竞品也在飞速地迭代。实话说,内心是着急的。所以不断的在尝试接触业务,C端业务,B端业务,去询问用户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我们的产品哪里不行?结论是: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的产品没有解决用户真实的需求,有点用但不完全有用,可以白嫖但不愿付费。** 作为AIGC的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产品设计能力,更要确保产品的技术实现与用户体验和价值同步。而当你负责大型语言模型相关产品时,还需掌握技术框架设计、Prompt工程编写以及最终效果的评估和验收。因为在早期,技术人员往往缺乏这些能力,因为他们难以深入业务。甚至部分的产品经理也接触不到具体的业务。 但时间证明,如果一个新业务的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真实反馈和业务接触,那么你会陷入迷茫。同时,对竞品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产品最终可能会走入死胡同。这促使我反思:产品的价值真的仅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吗? 我想不是的,产品的价值来自于用户,来自于企业,来自于实际应用。好像这半年是技术在推着产品走,而不是市场和业务推着产品走。这是大公司和创新企业可以做的,但小公司亦或是小团队不行,小团队的创新投入成本和技术能力达不到长时间、大规模创新的成本要求。小团队需要做的应该是回归产品的本质,发挥产品真正的价值。 反观大厂,大型企业可以投入“百模大战”,享有标准化的产品服务、高质量稳定的产品线和庞大的客户群。对他们来说,用AI赋能现有产品要比新建一个AI产品再补充基础服务来得更为经济、高效。这并不意味着小团队不能创新,只是他们的创新应更多地集中在产品定位、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上。 在AIGC这样的新赛道,身为小团队的产品经理我认为需要什么?也是我个人在努力的方向。

  1. 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从三四月份的“套壳AI软件”,到七八月份的“C端产品”,到如今九月份,C端产品基本实现覆盖,B端产品的刚刚起步阶段。快节奏,稍纵即逝,慢一步就容易步步慢。
  2. 整体产品的思维:什么是整体产品,我看到一篇喜马拉雅产品经理熊叔的观点,我比较认可。 “你在营销时向顾客承诺交付的产品(即强有力的价值主张)与你实际交付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存在落差,要消灭落差。必须强化产品,增加配套服务和辅助产品,使之成为整体产品”**。文中列举的例子可能并非普遍适用,但足以让我们理解到莱维特整体产品模型的理念。

1)通用产品(基本产品):**iPhone作为一个通用产品,是一款移动智能手机,具备通话、短信、上网等基本功能。这是用户购买iPhone时实际获得的基本产品。这些功能我个人总结为C端用户的高频词,硬性需求。 2)期望产品:**用户在购买iPhone时期望获得更多,他们期望高质量的手机性能、良好的摄影体验、顺畅的操作界面等。期望产品还可能包括更新的操作系统版本、安全性等。也就是优质的用户体验。 3)延伸产品:**为了提供更完整的体验,iPhone提供了一系列的延伸产品。例如,Apple Store中的App Store提供了海量的应用程序,能够满足用户各种需求;iTunes Store提供音乐、电影等媒体内容;Apple Care服务提供了额外的售后支持,延伸产品增加了iPhone的价值。 4)潜在产品:iPhone在不断地发展中具有潜在的产品创新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iPhone可以不断升级、引入新的功能,比如更强大的摄像功能、更高效的处理器、更先进的安全性等。此外,随着5G等新技术的普及,未来iPhone可能会在网络连接和应用上有更多的创新。 整体产品思维与产品的MVP思维,在通用产品部分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出发的时候也要想好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提供的基础价值是什么?有没有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上来就强加亮点,那或许能吸引到一定的用户,但能不能把用户留住,靠的一定是高频次的使用需求。 3. 敏捷开发的意识:**如何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做有价值的事情,对公司业务负责,也对研发人员负责。想清楚产品开发时的产品定位是什么?用于验证技术的demo,用于客户展示的样品,用于投入市场的完整产品等等产品需求,不同的需求,我们的投入都是需要评估的。这既能保证团队的高效,也是打造团队凝聚力的保证。因为在一线做产品经理,我发现不管是自己,亦或是研发人员,当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是会有挫败感的。短期可以,长期不行。因此就需要具备敏捷开发的意思,什么样的需求做不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4. 成交理念(产品定位+商业模式):**在产品立项之前,我们需要做出比较充分的准备,在产品开发,迭代和用户提出反馈的过程中才不会手足无措。你做的产品使用的用户是谁?谁来为他买单?这个问题不会受技术发展或者什么探索阶段的影响,因为用户为产品买单只会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产品解决了他的需求,不管是情绪价值需求,亦或是生产价值需求。其次就是你的产品功能迭代,健壮性是否满足?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能不能打造业务的闭环?产品可以赢在功能上,更可以赢在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位上。

  1. 业务意识:**与成交理念很一致,但业务意识不是为了促进买单,而是为了留住企业和用户。特别是在AIGC这条赛道上,如果没有业务意识,做出来的产品可能是一个玩具,而不会成为一个产品或生产工具。AIGC让我们有快速生产内容的能力,但如何制作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的产品,就需要我们融入到具体的业务中。举个例子,文心一言、ChatGPT可以快速的帮我们生成报告,论文或者内容,但生成什么样的内容,这个内容还需不需要人工介入?能不能直接用,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 “重产品而轻技术”:从天马行空到踏实可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下,我们的优势在于想创意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底层的技术能力已经超过了所谓的摩尔定理,技术的发展只会超乎我们所想。但当要落地到产品的时候我们要想,我们究竟解决的是什么痛点,解决了用户什么具体的需求。 总结下来,AIGC产品经理需要什么? 长期和敏锐的市场感知,整体产品的产品规划能力,敏捷开发意识,直达收益的成交策略,深入的业务意识,“重产品而轻技术”的理念。 来自AIGC领域一线产品经理的肺腑之言。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