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70 | AI时代来临,什么专业不会被淘汰?

Vol.70 | AI时代来临,什么专业不会被淘汰?

2024/1/25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People
张鑫
Topics
张鑫: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对学生学业与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学生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了解哪些职业会被取代,哪些职业会兴起。同时,要积极学习并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利用AI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专业选择上,要慎重考虑个人兴趣、能力、家庭情况和社会需求,不能盲目跟风。可以选择更需要创意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方向,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协作能力,培养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张鑫还指出,读技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目前技术工人的就业和薪酬普遍优于大学本科生。但他也强调,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找工作,更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专业选择只是第一步,学好专业才是关键。 张鑫建议学生要避免轻信他人的建议,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提升自身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要关注行业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了解高等教育阶段与就业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总而言之,张鑫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储备,培养成为跨界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鑫: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对职业的影响,了解人工智能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行业市场,哪些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同时,学生应该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例如使用智能题库、在线课程等工具,并多参加实践项目或开发AI应用积累经验。 在专业选择上,学生要慎重考虑,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跨界型复合人才,专业选择应综合考虑,因人而异。 此外,学生要考虑个人兴趣、能力、家庭情况和社会需要,如果想尽快就业并获得高薪,读技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大学不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人生经历、知识拓展、能力培养和自我提升,专业选择只是第一步,学好专业才是关键。 学生在专业选择时要避免轻信他人,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并提升自身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避免被误导。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企业和技术,科技和AI能够帮助产业转型升级。 高等教育阶段与就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变为普及化教育阶段,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应改变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思维,培养成为跨界复合应用型人才,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变化,分析哪些职业将被AI取代,以及学生该如何规划学业和职业。根据BBC 2017年报告和麦肯锡2023年报告,未来大量职业将被AI取代,学生应选择更符合人类本性、需要创意的行业。
  • BBC 2017年报告分析了365个职业被AI取代的概率,电话推销员、打字员等概率最高;营养师、医生等概率最低。
  • 麦肯锡2023年报告显示,2030年至2060年间,全球50%的职业将被AI取代。
  • 学生应避开重复性机械式劳动行业,选择需要创意的行业,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协作能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0 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到底应该怎样选择专业?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异彩播客。本期我们跟着易才浩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四川省科教兴川助进会学业规划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张鑫的视角,来聊一聊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选择专业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思考。

人的一生面临着很多选择,学业与职业规划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这个规划是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能力和天赋等因素,再结合家庭的情况和社会的需要,对未来学业与职业发展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和安排,具体包括学习选科、升学志愿填报、确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等等。学生学业与职业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明确人生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做规划时至少要思考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在哪里学习以及为了谁而学习这五大要点。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学业与职业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尤其是AIGC,也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面来临,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打工人。我们也应该从这几点来思考,第一,我们要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职业的影响,了解人工智能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行业市场,哪些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等等。

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的报告中,分析了365个职业可能被AI淘汰的概率。在前十位的分别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政府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人力资源管理者,这些工作被淘汰的概率在99%到89.7%之间。淘汰性非常小的职业有营养师、医生,包括牙医和兽医、喜剧演员、考古学家、牧师、健身教练、护士、摄影师等。而2023年AIGC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对教师、律师、医生、营销和投资管理人员、记者、翻译、客服、绘画和文学艺术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23年6月,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报告显示,在2030年至2060年间,全球50%的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为了防止被人工智能取代,学生的学业与职业规划就应该避开那些重复性机械式劳动的行业,选择更符合人类本性、更需要发明创意的行业,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协作能力,培养终身学习和批判式思维等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第二,我们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首先,学生要关注并了解AI的发展及其应用状况,注重学习并掌握相关技术和实践经验,多参加人工智能竞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其次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例如使用智能题库、在线课程、智能辅导系统等等,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此外,还要多参加实践项目或自己开发AI应用,积累实践和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由于AIGC的功能非常强大,学生可以用ChatGPT完成作业、撰写学术论文、编写计算机代码等。不少大学甚至有的国家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我国绝大多数中学也都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玩电脑。虽然ChatGPT或其他AI工具确实会带来违规使用个人数据保护等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其被禁用的理由,而是要加以规范。例如在允许使用AIGC的同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增强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相关立法使用检测抄袭的软件等办法来防止人工智能工具的违规使用,从而杜绝抄袭行为。

第三,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也要慎重考虑。很大程度上说,学业决定了就业,以就业为学业的导向,有利于大学专业报考的选择、学业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外延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跨界型复合人才。所以在专业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选择专业,我们也从三点来分析一下。第一,专业选择要考虑个人兴趣、能力、家庭情况和社会需要。兴趣与爱好是推动一个人学习的最重要动力,也与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想尽快就业并获得期望的高薪酬,那么就读技校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国内技术工人就业和薪酬优于大学本科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技术的体力劳动者更是物以稀为贵。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最缺的是技术工人,尤其是有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人。国外也一样,例如加拿大技工的平均时薪相较其他职位高了6.2%,德国技工的工资也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欧美制造企业技术比较好的技术工人年收入可达到10万美元以上,高级技师的年收入甚至能超过部门经理。

如果把上大学作为学业与职业规划的起点,那么以后专业选择的机会还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社会需要进行调整。目前,高校采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模式,允许转专业,就是为学生在专业选择与确定上提供调整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上大学就不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作为人生的经历、知识的拓展、精神的滋养、能力的培养、自我的丰富与更新的过程。同时,专业选择只是学业与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学好专业才是关键。只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及创新精神,任何专业找工作都不会成为问题。

第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防止被误导。学业与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发现与确认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过程,很多中学生对学科与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所在。如果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就比较难以做出正确的专业选择,容易轻信别人。例如有专家说金融专业就业不好,建议不要报金融学专业。其实,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财务管理、典当等,其中受互联网冲击比较大的是银行。其他大类的金融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即使金融学本科毕业生不好就业,也并不意味着金融学研究生不好找工作。还有就是就业要看个人的综合能力,真正有能力的人一般不会遇到就业困难问题,同时专业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北大卖猪肉的才子,也是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不如意,下海创业失败成了无业游民后,生活所迫选择了卖猪肉,后又成为了公务员,在经历了各种尝试后,最终他还是再次选择了卖猪肉的道路,并成为猪肉连锁店和壹号土猪的老板,最终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第三,当下学生应该多关注行业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从行业和专业来看,常常存在冷热交替的现象,也就是说,现在相对冷门的专业或行业,以后也许会成为热门专业或行业。实际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企业和技术科技和AI能够,而且已经在帮助产业实现转型与升级。比如技工大都用上了机器设备,人工智能加土木,人工智能加医学后,也使原来的专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操作更加的智能化与便捷化。

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对就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影响非常大。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化教育阶段。15%到50%之间为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教育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精英化教育阶段采取专业教育模式,主要培养专业精英和学术研究型人才。大众化教育阶段采取专业教育加共性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以及学术研究型人才。普及化教育阶段采取通专融合个性发展模式,主要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跨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及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和学术研究型人才。

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低于10%,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才快速上升,2002年超过15%,2019年超过50%,在20年内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再到普及化教育的转变。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由1980年的14.7万增加到2000年的94.98万,到2023年已经达到1158万,由此导致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培养模式出现重大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技术工人持相并存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对学生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改变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思维,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跨界复合应用型人才。二是要放下身段,面对现实,延长学业与职业选择及其确定时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底层磨练中发现自身优劣势,确定学业与职业发展的方向。总之,学业与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了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修正方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终实现自我定位和人生目标。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人工智能到来,你的工作发生变化了吗?哪些职业和专业又将面临机遇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