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35 | 792种大学专业,怎么选?

Vol.35 | 792种大学专业,怎么选?

2023/10/24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People
节目主持人
Topics
节目主持人:本期节目讨论了大学专业选择这一重要议题,围绕张雪峰关于新闻专业言论引发的争议展开,探讨了在众多专业中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专业。节目中分析了影响专业选择的多种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前景、家庭背景、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节目主持人深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因素,例如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以及家庭因素。节目中指出,虽然个人兴趣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潜力也同样关键,尤其对女生而言,工作机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兴趣。 节目主持人还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指出大学扩招导致就业率下降,存在“绿牌专业”和“红牌专业”的现象,并介绍了政府为缓解就业压力采取的措施。此外,节目还提到大学生求职时更求稳的趋势,以及毕业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的现象。 节目主持人强调,选择专业并非一劳永逸,大学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专业选择,并建议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提升自身能力,提高与目标岗位的匹配度,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节目也提醒大家,上大学不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专业选择需要考虑未来就业和收入,但也不应过于片面,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

Deep Dive

Chapters
一名985毕业生求职屡屡受挫的案例引发热议,突显了大学专业选择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中国大学专业设置现状(792种专业),并探讨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对专业选择的影响,以及中美两国在大学专业选择机制上的差异。
  • 985毕业生求职20余次失败,凸显专业选择与就业匹配的重要性
  • 中国本科专业数量高达792种,选择困难普遍存在
  • 家庭因素对中国学生专业选择影响显著,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体制差异有关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分钟 帮你 理清 一个 正在 发生 的 商业 逻辑。 不久前 网 红 名嘴 张雪峰 在 微博 上 提到 选专业 的 时候 说 闭 着 眼睛 选专业 都 比选 新闻学 好, 自家 孩子 要是 学 新闻 就 打 晕 他, 这 在 网络 上 掀起 了 一阵 风浪, 有人说 这个 言论 话 糙 理 不 糙, 也有 教授 反对 张雪峰 的 极端 说法, 那么 大家 在 选专业 的 时候 到底 该 怎么 选, 是 选 喜欢 的 还是 选 能 挣钱 的 呢? 大家好, 欢迎 收听 本期 的 异才 播客。

虽然 高考 都 快 过了 大半年 了, 但是 最近 有 个 新闻 又 让 网友 关注 到了 上大学 如何 选专业 这件 事。 近日 有 一名 985本硕连读 毕业 的 女生, 在 求职 时 却 被 二十多家 企业 拒绝, 原因 是 他在 哈工大 读 的 是 数字媒体 艺术学 和 设计 学, 他 想 找 个 新媒体 运营 的 岗位, 但是 由于 没有 实习 经验, 又 身处 北方, 这 类型 的 岗位 偏少, 哈工大 又 以 理科 为主, 企业 在 招 人时 更 喜欢 招 文科生 为主 的 综合大学 的 应届生, 所以 大家 就有 疑问 了, 一个 好的 大学 和 一个 更 有利于 就业 的 专业 怎么 衡量 呢? 近日, 中欧国际商学院 发表 了 怎样 从 792 种 专业 中 找出 职业 前景 最佳 的 选择 一文, 探讨 当下 社会 对 专业 选择 以及 未来 职业 发展 是 如何 思考 的。 本期 我们 就 来 聊聊 大学 专业 具体情况 是 什么样 的? 怎么能 选 到 更 适合 你的 专业? 大家 的 专业 都 是什么 呢? 和 自己 现在 的 工作 有 直接关系 吗? 我自己 的 情况 是 学 的 新闻学, 进了 媒体 行业。

欢迎 大家 评论 区 留言 交流 我们 先 来说 说 目前 国内 大学 开设 的 专业 情况, 你知道 中国 的 大学 本科专业 设有 多少 个 门类、 学科 和 具体 专业 吗? 截至 2023年 4月, 我国 本科专业 分设 12个学科 门类、 93个 学科 大类, 具体 专业 高达 792 种。 面对 如此 庞大 的 数字, 如何 从 792 种 专业 中 做出 选择, 还要 考虑 学校 排名、 地理位置 以及 就业 发展, 确实 是一个 令人 头疼 的 问题。 中国青年报 上半年 做 过 一个 调查, 有 57% 的 人 认为 自己 在 选专业 时 非常 迷茫, 有 65% 的 人 对 自己 选 的 专业 一般 或者 不 满意。 那么 哪些 原因 会对 学生 选专业 产生 影响 呢? 调查 结果显示, 在 11个影响 学生 选择 专业 的 因素 中排 在前 四位 的 分别 是 自己的 兴趣、 工作 机会、 职业生涯 发展 的 潜力、 自身 对应 某 学科 的 能力。 也就是说, 学生 选择 专业 时 还是 以 自己 喜不喜欢 以及 能不能 找到 工作 为主。

这 其中, 家庭 也 对 学生 报考 专业 有着 重要 的 影响。 父母 和 家人 的 重要 影响, 反映 了 我国 传统文化 中 家庭 中心主义 的 特征。 子女 接受 高等教育 被 看成 是 全家人 的 大事, 这一 现象 与 我们的 文化 传统 一致。 一个人 选择 什么 专业, 未来 能 从事 什么 职业, 一定程度 上 也是 一个 家庭 对 未来的选择。

学术研究 发现, 中美 大学生 选择 专业 时, 家庭 背景 的 影响 有着 很多 差异, 有 两个 原因, 一是 专业 选择 机制 不同。 我国 大学生 选择 专业 时, 得 在 上大学 之前 就得 选 好 不同 的 专业, 因为 预期 收益 不同 而 造成 报考 人数 的 差别 可能 会 很大。 而 美国 的 学生 在 大学 入校 后, 专业 转换 比较简单。 二是 大学生 资助 体系 不同。 由于 大学 学费 占 家庭收入 比重 较大, 大学生 资助 体系 还 不 完善, 绝大部分 学生 的 学费 是 父母 交 的, 因此 中国 学生 在 选择 专业 时 往往 会 考虑到 家庭 情况。 美国政府 有 配套 的 教育 贷款, 学生 可以 申请 贷款, 未来 可以 工作 了 一年 年 偿还。 因此 家庭 对 他们 选择 专业 的 影响 相对 较小。

但是 你 在 上大学 前 就 选 好的 专业, 真的 是你的 兴趣 吗? 爱因斯坦 曾说 过, 兴趣 是 最好的 老师。 个人兴趣 是 学生 选择 专业 首先 考虑 的 因素。 学生 只有 对 一门 专业 深感 兴趣, 才会 更加 投入、 更加 坚持、 更加 享受 的 学习。 但 你以为 的 就是 你以为 的 吗? 你 为 以后 从事 专业 相关 的 工作 做好 心理准备 了 吗? 对于 懵懂 状态、 身心 仍处于 发展 阶段 的 高中生 来说, 明确 自己的 兴趣, 选择 合适 的 专业, 是 未来 从事 适合 职业 的 重要 一步, 也是 发展 自己 职业 生涯规划 的 重要 过程。

这些年来, 很多人 喜欢 通过 做 测试题 来 判断 自己的 兴趣 和 性格。 目前 在 职业测试 上, 霍兰德 职业测试 是 被 广泛 使用 的 一种。 这个 测试 将 社会 里 的 职业 分为 六个 类型, 不同 类型 的 人 分别 与 这 6种职业 类型 对应, 分别 是 现实 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和 常规 型。 另外 还有一个 职业 兴趣 测试 量表, 通过 系统 的 测评 分析, 能 帮助 个人 找到 适合 自己 特质 的 备选 职业 类型, 大家 有 兴趣 也可以 做做 看。

除了 自身 兴趣, 工作 机会、 职业生涯 发展 的 潜力 等 与 职业 相关 的 因素 度 也是 大学生 选择 专业 的 主要原因, 尤其 对于 女学生, 工作 机会 的 重要性 甚至 超过 了 兴趣。 那么 目前 的 就业 环境 究竟 如何? 如果 不 考虑 职业 因素, 你 在 毕业 后会 面临 什么样 的 就业市场? 我们 从 三个 方面 聊聊 这个 问题。

首先, 大学 扩招 导致 就业率 下降。 2023年 中国 高校毕业生 达 1158万人, 创下 新高, 招工难、 就业 难 并存 的 结构性 矛盾 依然 突出。 国家统计局 数据 显示, 今年 6月16至24岁 劳动力 的 失业率 是 21.3%, 创下 2018年 以来 的 新高。

其次, 存在 一些 绿牌 和 红牌 专业。 绿牌 专业 指的 是 就业率、 收入 和 就业 满意度 等 较高 的 专业, 反之, 红 台 专业 是 指 就业率 持续 走低 且 薪资 较低 的 专业。 麦克斯 研究院 发布 的 2023年 中国 本科生 就业 报告 显示, 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 及 自动化、 软件工程 等是 绿牌 专业, 绘画 法学、 应用心理学、 音乐 表演 等 专业 属于 红牌, 其中 绘画 法学、 应用心理学 专业 连续 五年 被 列为 本科 红牌。 这些 被 列为 绿牌 专业 次数 最多 的 本科专业 属于 工科 门类, 而 红牌 专业 中 艺术类 专业 占 比较高。 对此, 政府 也 采取 了 相应 举措。 例如, 安徽省 提出 要 控制 社会 需求 不足、 就业 去向 落实率 低 的 学科专业 招生 规模, 连续 三年 就业 去向 落实率 低于 60% 的 专业 暂停 招生。 最后, 大学生 选择 工作 时 更 求稳 了, 国 考 连续 四年 扩招, 导致 应届 本科生 考 公 的 趋势 加剧, 正好 2024国 考 报名 昨天 截止, 报名 人数 已经 超过 265万, 比去年 多了 将近 40万人。 这个 数据 的确 有点 可观 了, 也能 看出 目前 大家 的 就业 压力 都 比较 大。

此外, 麦克斯 报告 还 发现, 近 五届 在 外地 求学 的 应届 本科生, 毕业 半年 后 返乡 就业 的 比例 呈上升 趋势, 2022届 外地 求学 本科生 返乡 就业 的 比例 是 47%, 比 2018届 提升 了 四个 百分点。 由此可见, 虽然 近日 国家统计局 表示 大学 毕业生 就业 状况 总体 稳定, 与 去年 同期相比 略有 提升, 但 不可否认, 目前 就业 大环境 的确 比较 严峻。 前面 说 了 这么 多 选专业 的 事, 但是 选 好 专业 也 不是 一劳永逸 的。 你 选 的 专业 未来 就会 从事 这个 领域 吗? 选 好 专业 只是 第一步, 进入 大学 后, 专业 相关 的 职业 探索 更是 接下来 一段 人生 旅程 中 关键 的 一刻。 如果你在 学习 了 一段时间, 发现 这个 专业 和 你 未来 想 从事 的 岗位 不太 符合, 及时 止损 换 专业 也是 一个 好的 选择。

外部环境 对于 毕业生 的 需求 与 角色定位 也 在 发生变化。 前程无忧 今年 的 调查报告 显示, 雇主 们 为 毕业生 提供 的 工作 机会 最多 的 是 来自 产品 端 和 技术 研发 端的 岗位, 而 不再 是 之前 的 销售类 岗位。 本科 阶段 的 学习 是 不断 了解 所学 专业 的 过程, 在 专业课程 的 学习 过程中, 你 可能 会 发现 你的 兴趣 和 专业 不符合, 或是 对 专业 就业率、 就业 方向 不 满意。 当 发生 以上 情况, 需要 及时 调整, 而 这种 大学 学习 或 实习 后 的 二次 选择 准确性 也 更高。

人 岗 匹配 是 职场 人的 一门 重要 课程, 专业 并不是 影响 就业 的 唯一 因素。 研究 发现, 大学生 就业 匹配 不仅 和 专业 相关, 还 和 性别、 学校 层次 等 有关。 因此, 大学生 除了 需要 在 选择 专业 时 充分 了解 自己的 能力 和 兴趣, 也 需要 对 专业 的 未来 带来 的 职业 发展 有 一定 的 了解, 更 需要 在 大学 期间 提升 自己 与 未来 理想 工作岗位 之间 的 匹配度。 在 大学 学习 时, 就可以 针对性 地 搜索 目标 企业 发布 的 岗位 信息, 提前 了解 岗位 的 技能 要求, 对照 进行 学习 和 改善。 同时 做好 个人 竞争力 的 分析, 进行 自我 盘点, 将 自己的 能力 进行 分类 匹配, 然后 采取有效 的 措施 进行 改善。 大学生在大学 期间 就要 做好 从 象牙塔 走向 社会 的 准备, 争取 在 求职 时 找到自己 更 喜欢、 更能 发挥 专业 优势 的 工作, 更好地 实现 专业知识 向 职业技能 的 转换。

以前 大家 都说 上大学 改变命运, 现在 这么 想 的 人 也 少了, 因为 上大学 的 人 实在是 太多 了, 那么 就得 看自己 的 专业 未来 毕业 能不能 挣到 钱 了。 也有 教授 说, 读大学 不是 只 为了 找 工作, 只 考虑 赚钱, 过于 片面 和 肤浅, 但 这 的确 是 大部分 人 考虑 的 第一 要素, 所以 大家 在 选专业 时要 想想 清楚 自己 能 做什么, 喜欢 什么, 实在 不行, 到了 大学 你 也可以 再 换 吗? 好了, 本期 节目 到此 就 结束了, 我们 下期 再见。

在 双臂 无所畏惧 的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