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今年的开学有点热闹,神兽归笼本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但是家长却被进入校园的预制菜惹怒了。这也可以理解,在家按科学配方精心喂养的娃,交给学校,中午吃的可能是营养成分不明确的深加工食品,而且是一周五天每天吃,学校还不事先告知,家长能着急吗?随后又有网友爆料,知名饭店5999.1元一顿饭,七成是预制菜,成本仅1196元,一时间预制菜成了众矢之的,那预制菜真的错了 吗?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易才播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预制菜频繁被端上饭桌,到底好不好?
先来说说什么预制菜。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精益加工而做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预加工,二是冷链,三是简单烹饪。预加工也就是说,相比传统鲜食,其形状、口味是预先处理过的,我们因此无法知晓其原材料的原始状态,比如是否新鲜,是否处理干净等。冷链贮存则意味着相关食物至少是被冷冻冷藏过了,尤其是作为新鲜蔬菜,可能会有营养的损失,但同时带来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简单烹饪即可使用,省时省力,且口味设计能满足到大多数人的习惯。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外连锁餐饮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出现了净菜配送,这是中国预制菜发展初期。目前意义上的预制菜主要又分为四类,第一个是即食,开袋就能吃,代表产品有泡椒凤爪。第二个是极配,就是超市里给你把菜、肉等食材都处理好,放在一个袋子里,你需要自己调味烹饪,省去了洗菜切菜时间。第三个是即烹,主要是冷冻、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半成品食材,如需要你自己油炸的鸡块等。第四个是极热,也是目前大众接触最多、争议最大的预制菜,这类食品一般都是提前加工好,你吃的时候只要微波炉或者隔水加热就行,比如方便面、速冻水饺和现在大量出现的梅菜扣肉,甚至佛跳墙等酒店菜式。
近三年来中国预制菜市场爆发式增长,2014年开始,中国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迅速上升到2020年时已达10862家,疫情期间预制菜更是迅猛增长,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国现存预制菜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7万家,其中人口大省山东、河南、广东最多,都超过了6000家。数据还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10700亿元。可见,市场对预制菜的发展一直是信心十足。
预制菜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三年疫情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创新和发展。疫情中出行不便,无论是买菜还是外卖、堂食都受到了巨大影响,预制菜就在这个时期冒了出来。很多餐饮企业顺势推出了一系列方便快捷、健康营养的预制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很多人是在疫情封控时的团购中第一次接触到预制菜。同时,疫情期间还配套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预制菜生产、销售和配送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此外,预制菜市场还拉动农业、餐饮、酒店、零售等多个消费产业,迅速成了各大企业和资本聚焦的吸引力点。数据显示,2022年,预制菜龙头安井食品上半年营收52.75亿元,同比大增35%。
在当时疫情下,餐饮股一片愁云惨淡当中,这个业绩简直闪瞎了眼睛。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围绕预制菜是好是坏的争议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人甚至说预制菜是猪狗食,是科技与狠活。毕竟预制菜的缺点很突出,例如口味单一,还有的预制菜被加热后口感上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而且大多数预制菜为荤菜,缺乏绿叶菜,营养较为单一等。盒马的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最主要的痛点集中在口味、还原度、安全健康、种类多样三方面。
那么,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未来吗?首先,预制菜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生活,工作节奏快,能每天买菜自己做饭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尤其是单身年轻人,他们对于方便快捷的食品需求在增加,预制菜不但能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问题,同时相较外卖和方便面等速食,更有吃饭的仪式感,像一顿家的晚餐。其次,从国际经验上看,预制菜行业不是中国独有,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美国诞生,并伴随着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壮大。美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最为成熟,最早起源于速冻食品,目前美国预制菜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日本预制菜行业的成熟期比美国稍晚,主要受限于日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快速发展,预制菜的需求量和销售额也迅速增长。其中日冷食品是日本预制菜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此外,欧洲的预制菜行业也具有较高的水平。在欧洲,许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都涉足预制菜领域,其中大家熟悉的的有荷兰的联合利华和法国的达能等等。反观中国,预制菜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也着明显增长趋势。中国与日本的饮食习惯接近,我们来做一个行业比较,日本2020年的冷冻调理食品B端和C端的比接近1比1,而我国预制菜B端和C端的比是8比2,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预制菜在C端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
回到开头,今年开学,家长们为什么如此反对预制菜进校园呢?仔细分析,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质疑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不少家长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过多或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良,将给学生健康带来风险隐患。二是质疑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得到保障。有家长表示,涉及孩子长期健康的食品是否使用预制菜,学校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可以选择,可以监督。对此,有教育专家建议,可以实行校长、教师与学生共餐制,还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但如果仅仅这样,估计还很难得到家长的认可。
澎湃新闻的社论中写道,预制菜进入中小学的食堂不是件小事,它意味着对于相当多数的孩子来说,将天天吃预制菜,一吃就要吃几年,而且是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不得不接受预制菜作为重要营养来源。预制菜作为一项新兴工业化食品,进入校园应该有一个审慎的态度。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对最柔软的群体的食品安全应该保持更高的标准。而且预制菜作为深加工食品,很难说是通常意义上的健康食品。而国家教育部等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场预制菜的风波,折射出当下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一、需要有行业标准的出台,因为还没有出台国家统一标准,预制菜很容易被一些消费者一棒子打死。就像家长们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背后,是对有安全隐患的餐食进校园的担心。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行业没有国标质量控制体系无法可循,无法可依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一家预制菜烹饪设备供应商相关负责人认为,错的不是预制菜本身,预制菜本身是健康安全的。错的是缺乏监管和标准,以及对错误的处罚力度不足。建议各项标准尽快建立,加强预制菜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有关方面也已经开始重视预制菜赛道。2023年初,农业农村部已经提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这样,有了国家标准,有了配套的监督惩治手段,相关企业有了底线共识,消费者才能安心消费。
2、透明消费者不反感预制菜,不代表消费者在任何场合下都接受预制菜。店家、学校等需要提前告知消费者提供的是现炒还是预制菜,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3、合适的赛道在预制菜进入校园这个层面,54.68%的家长会选择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反映,并要求学校整改。整体还是比较抗拒的。对于偶尔食用的白领人群和每天食用的学生来说,显然校园这个场景目前并不适合采用预制菜。
9月22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已明确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整体来说,不必对预制菜杯弓蛇影,以讹传讹。预制菜行业有广大的市场需求在,但其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端的加持、产业端的自律,更多的是需要找准赛道,得到消费端的接受,方方面面缺一不可。如果真的是未来趋势,那进校园更不必急在一时。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平时会购买预制菜吗?欢迎评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