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14 | 日本核污水入海后,国内海鲜还能吃么?

Vol.14 | 日本核污水入海后,国内海鲜还能吃么?

2023/8/30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People
播音员
主持著名true crime播客《Crime Junkie》的播音员和创始人。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专家
Topics
播音员:本节目讨论日本核污水排海后,公众对海鲜安全性的担忧,以及中国水产品市场可能受到的影响。节目嘉宾分析了中国水产品进口来源,指出日本并非中国主要水产品进口国,且进口量持续下降。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专家:中国拥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监测和控制水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都安全可靠。专家解释了核污水扩散稀释的原理,以及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公众应理性看待问题,避免恐慌。 食品安全专家、餐饮老板、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建议消费者不必过度囤积海产品,可以选择其他替代品,例如淡水养殖水产品。餐饮业应积极调整供应链,寻找替代供应商,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变化。 海洋生物和水产研究博士、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淡水养殖业将迎来商机,因为消费者对海产品的谨慎态度,将增加对淡水产品的需求。 某高校食品学院教授: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海鲜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时间去验证。国家将加强监测,确保水产品安全。 播音员:总结节目观点,并再次强调国家对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措施,以及消费者可选择淡水产品作为替代品。

Deep Dive

Chapters
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引发的海鲜安全担忧,专家从放射医学角度分析了其影响。虽然稀释后的核污水核素浓度降低,但仍高于环境本底值,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其会造成确定性影响。建议消费者理性看待,从正规渠道购买海鲜。
  • 中国前五大水产品进口国并非日本
  • 我国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稀释后的核污水核素浓度降低,但仍高于环境本底值
  • 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但尚无确凿证据

Shownotes Transcript

十分钟帮你理清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异彩播客。8月24日日本核污水排海后,大家对于海鲜的担忧和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一些人担心既然日本排污会影响整个海洋环境,那么所有的海鲜都会变得不安全,以后国内的水产品也都不能吃了,甚至在一些直播间里,有网友开始抨击国内带货的渔民,称水产品有毒,不能再吃,那么未来海鲜到底还能吃吗?我国水产品会受到影响吗?今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首先,我国水产市场规模相较于日本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在进口水产品方面,日本并不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品进口国。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至7月,中国前五大水产品进口国分别为厄瓜多尔、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和美国,日本甚至还未能排前十。同时,从日本的进口水产品量还在大幅下降,其中七月进口额为2.35亿元,同比减少了28.5%,环比则下降了超过三分之一。

其实,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出台了一整套监管制度,确保公众更安全地食用水产品,不达标或者受污染的海鲜一定不会让他进来。对此,一位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知名专家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辐射的监测并不困难,在日本核污水排海后,我国会启动监测程序,而且我们有完善的一套程序和监测水平。因此对消费者而言,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能够摆上餐桌的海鲜,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产品,都可以放心安全地食用。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日本的核污水是连续排放30年,从溶液化学的角度来看,排放点附近一公里左右的核素浓度值肯定是最高的,所以我国禁止日本地区的水产品并非没有科学依据。

再来看看对我国水产品的直接影响,清华大学宏观模拟结果显示,日本核污水排放后240天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对此,有人认为,当核污水飘到我国海域后会污染国内的水产品,国内的水产品也不能吃了。

上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辐射防护专家表示,按照扩散理论当中的浓度梯度理论,随着洋流的稀释,当核素在海洋中迁移扩散得越来越远,那么浓度肯定是越来越低的。该专家还称,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海鲜能不能吃的的问题,这需要从放射医学的角度来看待。稀释后的核污水当中,核素的浓度会降得比较低,经过洋流的扩散浓度会更低。但与环境的本底背景值相比,理论上仍然是高的。但这个高出的比例非常微弱,不会有确定性的影响,可能与照一次核磁共振或者做一次飞机受到的辐射相当,现在讨论的问题就是这种非常微小的低剂量辐射通过食物链富集是否会导致长期的伤害,或者对于下一代是否会产生遗传性的风险,这当中就存在随机性的效应了。这位辐射防护领域的知名专家认为,从概率上讲,长期低剂量辐射致病几率要比未受辐射的要大,但这种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我们不清楚。他说,老百姓应该理性对待这一问题,不能因为某个地方的海鲜被禁就增加恐慌。

在8月24日核污水排海的第一天,南美白虾就在某平台卖爆单,当日销售突破2.5万单,成了民众选择的海鲜替代品。就此,食品安全专家提醒,海产品没有必要囤积过多,而且除了海产品,也有很多其他类别的水产品,即便出现了最坏的情况,也仍然有其他选择。而在餐饮端,不少门店都默契地选择日本以外的供应商,或者是在中国本土就地取材,在上海经营一家平均消费2000元的日本OMO Case的老板表示,这次的事件可能促使中国本地食材供应链的升级优化,福建、山东、海南等地的海鲜食材都可以提供替代品。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目前从欧洲进口的海鲜,大家的顾虑相对来说会少一点。总体来说,对海鲜餐厅来说,挑战其实挺大的,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可替代的供应商们。

此外,淡水养殖业可能迎来商机。目前,我国渔业产值中占比最大的是淡水养殖,达49%,且淡水养殖水产品的产量逐年递增,2022年增长至3402.84万吨。有从事海洋生物和水产研究的博士表示,三文鱼是大西洋鲑鱼、虹鳟鱼等多类鲑鳟鱼的统称。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进口三文鱼多来源于海水养殖的鲑鱼,国产三文鱼则以淡水养殖的虹鳟鱼为主。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下,消费者对海产品选购开始持谨慎态度,淡水产品的商机越来越大。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因米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公司主要从事淡水养殖,专养三文鱼,目前每年可以产1万吨。过去几年因疫情影响,大部分三文鱼都出口了,但今年以来,其90%的销售渠道都在国内,主要是中央厨房加工、连锁餐厅、超市卖场等。就在日本排污入海事件发生后,又有许多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的采购人员来找他下单。

总结一下,核污水经过稀释和扩散后,核素的浓度比原环境值高出的比例非常微弱,不会有确定性的影响。但通过食物链富集,长期低剂量辐射,致病几率比未受辐射要大。但这种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是否会导致长期的伤害,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机效应?

如某高校食品学院教授所说,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海鲜影响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需要对海水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定,同时还要观测海水对海底生物的影响,这需要时间去验证。虽然部分民众目前对于海鲜能不能吃比较纠结,但确定的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将严格按照水产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国家标准,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就是说,从正规渠道购买,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产品,都可以放心安全的使用。此外,可以积极寻找如淡水养殖水产品作为替代品。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如果你的身边有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推荐你把这期分享给他,也期待更多专业见解,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