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八章 人际沟通 第二部分人际沟通过程分析 (一)人际沟通心理分析 1. 沟通动机 沟通是由信息源发出信息开始的,沟通的动机问题是指为什么发出信息,以及向谁发送信息。人际沟通往往是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进行的:其一,沟通双方有着相似的态度和共同的语言。其沟通动机是为了同对方一起了解和共同占有信息,扩大共同的经验领域。其二,具有亲密关系的伙伴之间出现某种态度不一致。 2. 对信息的选择 接收者对信息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有选择性地。人选择信息的倾向性大抵有下述四种情况: (1)倾向于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排斥自己不赞同的信息; (2)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信息并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3)喜欢选择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 (4)越是不让接触的信息,人们越想选择。 3. 对信息的理解 接收者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求真实含义。影响一个人理解信息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等。 (二)人际沟通动作分析 人际沟通往往要借助于沟通者的动作来实现,贝尔斯的实验发现团体内各成员间的沟通动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满足对方的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的,另一类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示为目标的。 (三)人际沟通的分类 1.按照沟通线路的分类: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从发送信息者与接收信息者的地位是否变换的角度来看,可将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地位不变,发送者只发出信息,接收者只接收信息而不做出反馈; 双向沟通是指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地位不断变换,双方互为发出信息的人和接收者。 2.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在组织群体中,地位高低的差异使得组织里的人际沟通呈现上行、下行和平行的趋势。 (1)上行沟通又称上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低者主动向地位较高者的沟通; (2)下行沟通又称下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高者主动向地位较低者的沟通; (3)平行沟通,是指组织中身份和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平行沟通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加强成员间的友谊,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3. 按照沟通方式的分类: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和彼此相倚沟通。 按沟通者之间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的情况将沟通分为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和彼此相倚沟通。 (1)假相倚。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这就是假相倚。 (2)非对称性相倚。有时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种沟通称非对称性相倚。 (3)反应性相倚。是指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 (4)彼此相倚。是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 4. 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按沟通功能可把沟通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1)工具式沟通。发送者将信息、知识、感情、想法与要求传给接收者,目的是想影响和改变接收者的行为,达到组织目的。 (2)感情式沟通。沟通双方表达感情,获得同情、谅解与理解,获得精神上的需求,最终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按组织里的沟通渠道,可以把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组织系统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它以个人为信息的主要传递渠道,非正式沟通传递的信息又被称为小道消息。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包括组织员工间的非正式接触、交往,非正式的郊游、聚餐、闲谈及谣言、耳语的传播。 6. 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按语言的不同形式,人际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1)口头沟通。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口头言语进行的沟通称口头沟通。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灵活迅速,尤其可伴有手势、体态和表情,增强传递信息的效果;缺点是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使用也受条件的局限。 (2)书面沟通。以文字为媒介,借助于书面言语进行的沟通称为书面沟通。其优点是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对一时辨别不清的信息可以反复研究;缺点是信息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强,沟通效果受文化修养的影响很大,对情况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7. 按照网络沟通的分类 沟通网络是根据人际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方向而形成的路线形态,根据群体组织里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情况,沟通网络又分为正式沟通网络和非正式沟通网络。 (1)正式沟通网络。莱维特发现沟通网络有四种形态:Y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和轮型沟通。 (2)非正式沟通网络。莱维特认为非正式沟通网络有四种:单线型、集束型、流言型、偶然型。